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国家宝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就只有上下五千年而已!"五千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五千年,对于自然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人类来说,五千年却可以拥有浩瀚的历史,可以拥有完善的制度。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我国自古注重礼节,君臣父子之间,夫妻公婆之间皆不能逾越规矩,古代尤为重视避讳,其中尤其是对名字的避讳就更为苛刻了。李贺被称为诗鬼,写得一手好诗,满腹经纶,想要为民为国出力,但却被告知一生都不能进入仕途,从此他便郁郁寡欢,终不得志,在27岁时就离世了。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不能做官不是因为他的家里得罪了某些权贵更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只不过是因为他的父亲名字中有"缙"字,与"进"士同音,因为要避父亲的讳,所以他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最终无法入朝做官,后来韩愈看中了他的才华,帮其为家里辩护,但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可想而知,古代对避讳是多么的重视。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因为李世民的名字里有民这个字,出于避讳,大家都不能提人民这个词,一旦提及,就会被抓进监狱坐牢。更有甚者,还会以此来诽谤你,让你不能做官,甚至是掉脑袋。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令人惶恐,使避讳更加深入人心。就拿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来说吧,他的父亲是徐达,曾经跟着朱元璋走南闯北,立下显赫战功。徐辉祖一开始叫允恭,但是当他九岁的时候朱元璋的孩子朱允炆出生了,由于两个人都有一个"允"字,而徐辉祖不能以下犯上,只能将允这个字改掉,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名字——徐辉祖。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听到这里,那么大家肯定会有疑惑:如果说这样都需要避讳,那么是不是人们都不能说吃猪肉、杀猪这一类的词了?就因为皇帝姓朱?其实按照道理来说,人们的确是不能说这一类的词的,就比如说"吃猪肉"这个词,和"吃朱肉"同音,而一旦说出这个词,就意味着以下犯上,图谋不轨,严重者当然会掉脑袋。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朱元璋是现安徽凤阳人,家中比较贫困,祖上好几代都是农民。二十五的朱元璋在参加了红巾军后,才找到了人生目标——反抗元朝。因为郭子兴地位比较高,而朱元璋又是郭子兴的女婿,所以大家对朱元璋比较器重,郭子兴离世后,朱元璋便被推举开始带领军队进行南征北战,最终获得胜利,坐拥江山,成为一代帝王。在1368年应天府中,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是大明。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卑微,所以他知道百姓的疾苦,并且想为百姓谋福利。他不想因为自己姓朱,就阻止百姓吃猪肉,让百姓掉脑袋,毕竟民以食为天。

那么到底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让人们安心地吃上猪肉?他思前想后决定改变一个字,把猪改成彘。这样人们就可以说吃彘肉,而不用说吃猪肉了。这样一来人们既能放心的吃上肉,也不用担心被抓入狱,这可真是两全其美。为此他还特意颁布法令,正式将猪改名为"豕"或"彘",但是现在没有人会用这个字称呼猪。

朱元璋姓“朱”,为避讳吃猪肉,把猪改成了其它字,现在却没人用

朱元璋将猪改了称呼以后,也方便了他给别人下绊子,他以前问过沈万三——猪蹄是什么,沈万三如果说出:是猪蹄这几个字,一定会被抓住把柄,送进牢狱。幸好沈万三足够机敏,用了别的称呼来替代猪蹄这个称呼,最终躲过一劫。

避讳不单单只是避讳皇室的名字,而且皇室也不是只有"朱"姓,也不是只有"允"字,但是臣民们还要起名字呀。所以,《大明律》中已有注明——"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用白话文解释这一法令就是,你上书进言的时候如果不是故意犯讳,我会仗打你八十棍,如果你没有避讳皇室的名字那么就要被责打一百棍,如果对庙讳或者御名中的一个字或是读音相同而形不同的冒犯了,那么就不会对你问罪。

可能对于现代人来说,因为犯讳而改名字这件事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对于以前的人们来说,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这,很正常!毕竟天之骄子是和常人不一样的,是常人所不能随意攀上关系的,要和普通的老百姓区分,就像制度之别、君臣之别……这些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