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黃庭經》有云“生死間有大恐怖,生於心,顯於身”,唯心主義哲學也曾提出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世間最神秘莫測之事莫過於生死,世間凡人大多深受死亡的困擾:我們恐懼死亡,更恐懼它降臨在我們身邊的人身上,而獨留下我們自己。

當一個叫歐維的男人牽扯上他的一百種死法時,他的生命就此成了一件藝術品,以供善良的人們瞻仰、懷念。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瑞典近五年最成功的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處女作,作為瑞典的頭號暢銷書,這本書至今已被翻譯超過25種語言,由這本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也於2015年在瑞典上映。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這本小說的主角是一個59歲的老頭,歐維。他脾氣暴躁,恪守著無聊的原則,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在社區四處巡視,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或事不留絲毫情面,鄰居們背地裡“親切”的稱呼他為“地獄來的惡鄰”。

直到有一天開始,這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01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想要去死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庸老爺子寫情是一把好手,當這首雁丘詞在金庸老爺子的書中始一出現便被賦予了俠骨柔情,至死不渝。此後一讀蕩氣迴腸,令人心潮澎湃。

這個叫歐維的男人當然扯不上什麼俠骨,他只是個古怪的老頭。不過當他說出“在她之前,他沒有生活,之後也沒有”這句話時,死亡也似乎多了幾分色彩。

賦予了歐維生活的“她”,便是歐維的妻子索雅。索雅與歐維的性格截然不同,她喜愛讀書,熱情似火,像所有女人那樣在遵守計劃方面一竅不通,缺少堅定的信仰——如她無法理解男人的友誼與他們開什麼車有什麼關聯。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這樣性格迥異的兩人本不應有什麼交集,只是他們恰巧相愛了。

在結婚不到四十年的某一天,索雅離開了。

週日是她的葬禮。週一他按時上了班。

漫長的歲月裡,有太多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凡入人心,必是悲情。大多轟轟烈烈,衝擊讀者心靈,如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

也有些平靜如小溪汩汩,就那樣緩緩地、輕輕的流入人的心底,浸潤人的眼眶。歐維的愛情便是如此,讓人不禁想起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如其中有這樣一段,給人相似的感覺,平淡的陳述下掩蓋著即要噴薄而出的熾熱。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又如陳寅恪,唐篔夫婦的故事。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離開人世,夫人唐篔對人說起“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該去了。”相隔45天后,唐篔逝世。有人說她大半生在靠藥物維繫生命,停藥十餘日,生命就可結束。

歐維是個固執的人,索雅死了,他很傷心,不過他還有工作要處理,不能因為自殺就撒手不管工作。當這份堅持了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工作也被剝奪時,也就再沒有什麼羈絆可以橫在歐維追隨索雅而去的路上。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於是歐維的一百種死法就此拉開了序幕:

第一次,他決定在天花板的正中央掛一個結實的鉤子,用來上吊自殺。可惜先後幾次醞釀中被新來的鄰居不經意間干擾打斷,終於將頭伸進圈索,踢掉凳子後,卻落得一聲巨響,躺在地上震驚的看著斷成兩截的劣質繩子,但求平靜死去的歐維很暴躁;

第二次,歐維打算在車庫自殺,用一根粗塑料軟管一端固定在排氣管上,一段從後排車窗伸入,發動引擎,上車,關門,感受著濃稠的尾氣,等待著死亡降臨。可惜再一次被鄰居所打斷——她的丈夫從梯子上掉了下來,需要歐維幫忙送去醫院,但求平靜死去的歐維受夠了;

第三次,歐維卡準時間來到火車站臺旁,打算死於車輪之下,在火車即將來臨之刻,旁邊一位男人犯病掉下了站臺,自認倒黴的歐維跳下了鐵路救起了他。之後回到鐵路中央,注視車頭,最終卻在司機絕望的眼神下重新回到了站臺——他幹不出來毀人一生的事情。再次搞砸的歐維有些悶悶不樂。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第四次,歐維把藥片倒在手上,卻對它的效果持懷疑態度,覺得吞多少片恐怕也難以傷害到他,最終還是夭折於外面痛苦的貓叫和劇烈的犬吠聲中。

第五次,歐維決定怎麼都要做個了斷,從閣樓上取下槍準備在自己腦袋上平平靜靜的來一槍

。結果先被打來電話的記者打斷,後面又被窗外違規通過的車輛打斷,計劃更是最終因晚上無奈收留被趕出家門的同性戀者而徹底夭折。

……

可惜,命運並不想此刻將歐維帶走,歐維每一次真心想要追隨索雅而去時,總有種種羈絆將他留住。

幸好,命運給了這個執拗的老頭一個新生。索雅離開了,他不會再有生活,他的生活不會再有色彩,卻因形形色色卻同樣善良鄰居們,讓孤獨的老頭體會到了被需要的幸福,而決定開始新的生活。

之後歐維不再求死。

直到一個清晨,歐維於睡夢中悄然離去……

02 命運對一個叫歐維的男人的不公

“未信此身長坎坷,細看造物實玄微”

歐維是一個執拗的人,也是一個單純的人。他的世界非黑即白,喜歡井井有條的生活。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他理想中的生活是這樣的:

努力工作,自食其力,節衣縮食,買第一輛薩博;接受教育,通過考試,應聘面試,拿到體面的工作,感恩,從不生病,按時繳稅;潔身自好;邂逅一個女人,結婚;努力工作,升職;買一輛新型號的薩博;去銀行,貸一筆還款期限為五年的款,買座太太覺得適合養育下一代的排屋;分期還款;節衣縮食;買新薩博;去飯店裡播放外國音樂的地方度假;然後回家繼續工作,承擔責任,自食其力,潔身自好。

只是在妻子索雅去世後,歐維感到生活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所有的按部就班都在索雅離去那一刻失去了意義。

其實歐維的一生都在不斷失去,命運似乎在這個男人身上失去了公允。

幼年喪母,青年喪父;

恪守父親所說的不在背後說人的原則,然後被人誣陷,丟掉了從死去的父親那裡繼承來的崗位;

修繕政府規劃將要拆除的老屋,然後被迫看著它在一場大火中煙消雲散;

想要從軍,各方面指標非常符合,卻因為自己也從未察覺的先天性心臟病失之交臂;

邂逅一生最心愛的女人,結婚,孕育下一代,然後在一次旅行中發生意外,妻子殘疾,胎兒流產。

59歲,在還不到結婚四十年後的一天,妻子癌症病逝;

59歲,堅持了超過三分之一世紀的工作崗位被剝奪。

……

在歐維一系列的不幸中,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周圍始終會圍繞有一種身影——白襯衫。

在原文中諷刺的提到過

“報紙上開始頻繁出現‘中產階級’這個字眼”


“中產階級最不喜歡的就是有什麼東西阻礙了發展的進程”。

當歐維父母的房子擋在了發展進程的道路上時,等來的便是市政府的來信,和身著白襯衫的政府官員。

當歐維的房屋失火時,一個穿白襯衫的消防員指揮官阻止他本人去救火,因為這很危險;而不幸的是,在得到市政府許可之前,他們也不能把火撲滅。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看到這裡時,是不是會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我再舉兩個類似的例子:

王小波的《紅拂夜奔》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在李靖死後,紅拂打算殉節,而自殺卻需要提出申請,並經過層層審批,即使批准後在實行中也會有種種困難。

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所創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第二十二條軍規規定:只有瘋子才能免於飛行,但需要本人提出申請,而一但本人提出申請,則證明你是一個正常人;另外還規定飛行員飛滿25架次可以回國,但規定又強調,飛行員必須服從命令,否則無法回國。

之後的歲月,在失去人生意義後,歐維還是避免不了和白襯衫的接觸,白襯衫從不遵守社區不能行車的規定,因為按他們的說法他們有特權。

歐維的老友魯尼也老了,受疾病困擾,生活不能自理,魯尼的妻子身體也不太好。所以按收容所的規定,要把魯尼強制帶走照顧,但不會顧及其家人朋友的意願。

白襯衫們就這樣高高在上,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化他們的規則,然後去踐踏歐維所代表的傳統世俗規則。

其實很有意思,北歐最被人羨慕的就是他們的高福利,號稱人的一生“從搖籃到墳墓”的每個階段都享有各種各樣的社會福利,瑞典更是如此。

而弗雷德裡克·巴克曼作為瑞典本土作家,卻在這本書裡大大的吐槽了當地的官僚主義,讓人感到啼笑皆非,看來白襯衫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遭遇。

命運給了歐維苟且的生活,歐維沒有苟且的認命,卻也無心過成詩和遠方。他所有的固執和認真彷彿是對命運的示威,他就是可以把生活過成他認為對的樣子,不懼生,不畏死。

03 歐維式的固執是對生命最大的認真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如果這句話讓不愛讀書的歐維聽到,恐怕會毫不猶豫的回一句“去他媽的”。

命運可以剝奪歐維的一切,唯獨奪不走他的固執。

歐維的一生都在恪守著他的原則,無論何種情況,都會一絲不苟的對待。

如他一生買車只買薩博,看不起開奧迪的人,當始終開沃爾沃的老友突然換了寶馬,他們的友誼就決裂了。

如他每天都會在差一刻到六點起床,巡視小區,處理他眼中不守規矩的事情。

如他幾次自殺,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會西裝革履穿戴整齊,精緻的上路;會在地板鋪好塑料薄膜,防止收屍的人弄髒他的地板;決定用槍自殺時,會在他的貓睡著後,打開音樂下樓……

對赴死的認真,也如同生活中對規則的一絲不苟。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歐維對失去色彩的生活依然保有諸多堅持。

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概念,指一個人從一出生開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走向死的過程,而“亡”則是向死的過程結束,人在這一刻,於生理意義上徹底消亡。

通過比較死的過程和亡的結果,向死的過程自然更本真。那麼通過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質量和長度,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拔高生命的質量。

歐維不懂這些道理,或許聽到了也會嗤之以鼻,但從他父親的身上繼承下來的性格,卻讓他一直在不經意間這樣認真的對待著這個世界和他有限的生命。

歐維式的固執不會被所有人認可,就像一些傳統的原則會與如今的一些規則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會不受待見乃至得到批判。

如在過去,“好人、勤奮、踏實”是對一個人最好的評價,現在再聽來,就會感覺很刺耳,你在罵我,對吧?

那麼是否有些堅守永遠不會過時,值得閒暇時去微微思考下。


命運無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向死而生,尋找歸處


正因為不完美才更能打動人心,所以結局是歐維遲來了四年的死亡,雖然說讓歐維去死是小說主線的昇華,可站在一個有些軟弱的角度上,我還是自私的希望歐維能夠活下來,陪伴著沒有血緣關係的伊朗女兒和兩個高冷又蠢萌的外孫女, 嘈雜的生活下去……

並不需要結尾所描述的一個新的主人帶著歐維的影子走進他的房子。

或許這樣會使這本小說像閹割了一般缺少雋永的味道,也會耽誤歐維去見索雅的行程,可我依然想讓歐維這個頑固的老頭他媽的認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