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並腿蹲",小心"攣縮症"

審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


地點:門診診室

家屬:王教授,你給我看看我娃吧,感覺他走起路來怪怪的,也不能跑步跑快,容易跌倒啊。。還有他一定得叉開腿才能蹲,還經常跟我說大腿兩邊摸著不舒服,這是咋回事啊?

回:來,去那個檢查病床上讓我體格檢查一下。。。

家屬:王教授,什麼問題啊?

回:孩子這叫"臀肌攣縮症",很明確的,我給你稍微細說一下。。。


臀肌攣縮症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的變性、攣縮,從而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徵的臨床症候群。

病因

多數患兒有因感染性疾病而多次臀部注射藥物的病史。另有少數病例還有臀部膿腫史,也有系先天髖關節脫位手術後併發。因而認為系藥物刺激、外傷或感染後引起肌肉慢性炎症或纖維化結果。


不能

臀肌攣縮病理解剖(從左到右為臀大肌、髂脛束、闊筋膜張肌)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緩慢,局部無痛。偶爾被家長或老師發現患兒動作特異,不能快跑。往往在發病前2~3年患兒常因患其他疾病而有多次臀部注射各種藥物的病史。檢查時發現患兒站立時,下肢常呈外旋姿態。正常豐滿的臀部外形消失。臀部皮膚可見一沿臀大肌肌纖維方向的凹陷深溝,並可觸及一鎖狀物。病情嚴重時病變區表層皮膚萎縮,且與索狀物相黏連。患兒下蹲過程及坐位時,大腿必然外展外旋,呈典型蛙式位。

這是由於髂脛束及臀大肌纖維緊張,患兒不能在中立位屈髖,必須將大腿分開才能屈髖至90°,否則將會向後仰跌。

行走時患兒不能跨大步,在對側下肢擺動期,患側足尖離地時特別用力。如為雙側受累,則兩下肢可呈向外環形運動而向前跨步,表現為"繞圈"步態或外旋位行走,在奔跑時更明顯。

不能

該病保守治療無效。反明顯影響功能者應予手術治療。手術以關節鏡下鬆解為主,主要將臀大肌-髂脛束區域的攣縮組織逐一鬆解。按需要向前鬆解闊筋膜張肌及其淺面臀筋膜。如系多纖維攣縮者則宜行延長術,以保留髖外展功能,保持髖穩定,避免屈氏步態。同時祖國醫學的微創針刀治療臀肌攣縮臨床上也具有一定療效。小針刀由針柄、針體、針刃三部分組成,將中醫的針灸針和西醫的手術刀,兩者取長補短,有機結合的新型醫療器械。針刀鬆解組織粘連、消除硬結條索、減輕組織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快水腫吸收、解除血管神經卡壓。


小結:

臀肌攣縮症主要是因臀肌長期反覆接受藥物注射後引起臀肌纖維性攣縮,而造成髖關節功能異常。手術徹底鬆解和切除攣縮組織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術後妥善的體位與適當的功能鍛鍊是輔助改善髖關節功能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