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教学生观察?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教学生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儿童会变得冷漠,他们的智力会发展缓慢,整个人都缺少灵气,而显得死气沉沉。

什么时候儿童对周围世界变得漠不关心了呢?什么时候儿童的大脑对周围世界没有疑问了呢?

我们常常说现在的儿童没有了生活,只有学习;可事实如此吗?现实中,儿童有足够的时间接触自然,接触周围的事物。只不过他们忽略了周围的万事万物,或者没有人教他们观察、关心周围的事物。这才是导致儿童没有生活的原因。

因此,老师要教会儿童观察、关心周围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教学生观察?

观察,不仅可以从周围世界中吸取知识,而且会促使原有的知识活跃起来(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一个老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观察,那么,旧的知识就会变得愈加牢固。

老师们见过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他的学习很落后,不会写作文吗?显然是没有这样的学生的。但凡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他的学习都不会落后,他写的文句都不会平淡。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小学生时,经常引导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来,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疑问,并探求结果。

比如,二月份,初春来临,万物开始了复苏。苏霍姆林斯基便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进行观察,找一找春天来临的标志。他这样跟学生说:“孩子们,你们仔细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发现两三种。如果是留心看、留心听、会思考的孩子,他就能发现几十种标志来。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每个孩子,都找得那么仔细,看得那么认真,听得那么认真,想得那么认真。小草露出了嫩芽,树枝长出了嫩叶,每发现一处,他们便兴奋起来。以后,每个星期他便带着学生来到大自然,看看周围世界的变化。而每周都有新的现象被孩子们发现,大自然仿佛是一个会变幻的魔术师。

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教学生观察?

低年级的学生经过了这样的观察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尤其宝贵的是,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兴趣,对书本上的词句抱有积极的态度,自己的思维也活了起来。

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人意料的“哲理性”问题。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老师们把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去吧。因为这个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