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女王”徐新

“風投女王”徐新

今日資本總裁徐新

徐新有一張娃娃臉,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正是這樣一個女人,叱吒江湖二十年,經歷了整個中國創投業的萌芽、誕生與發展,併成功投資了京東、網易、趕集網、土豆網、真功夫、都市麗人、良品鋪子、娃哈哈等一批各領域的頂級企業,被譽為“風投女王”。如今,掌控著12億美元資金的她,正向著打造中國第一VC品牌的目標邁進!

富豪背後的女推手

2014年5月22日,連日的陰雨讓紐約空氣中瀰漫著絲絲涼意,但這絲毫抵擋不住時代廣場上熱烈和喜慶的氣氛。這一天,納斯達克迎來了第118個IPO——京東。

現場,一位身著紫紅色外套、戴著珍珠項鍊的女性,在由黑色、灰色西裝構成的背景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京東的第一位投資人——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

上市當日,京東以20.90美元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0%,市值達到286億美元,成為當時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一單IPO。今日資本持有京東7.8%的股份,當初投資的1,800萬美元,今已價值逾26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150倍之多。

徐新自認為這是她20年投資生涯中最為成功的投資案例,憑藉這宗“2014年中國最佳創投退出案例”,徐新無可置疑地成為2014年創投界最火的女投資人,連劉強東都公開感謝她。

是什麼讓這個眼光犀利的女人押注在燒錢兇猛的京東身上,並且能堅守了8年?

首先是人。徐新會花很多時間尋找那種“殺手級”的創業者,在她眼中,劉強東就具有“殺手”的氣質。她至今仍記得2006年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的電腦上寫著“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劉強東大學就開始創業,徐新認為,大學時期就創業的人,通常不是受名利心驅使,而天生就是個創業者。劉強東讀的是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課餘時間自學了編程,當時因為自己沒有電腦,他只有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到一個親戚那兒,人家上班時,他在旁邊等著,等人家下班了,晚上在人家機器上學習編程。學會之後他就開始在校外幫別人編程賺錢。畢業後,他在中關村創業開店,售賣刻錄機賣到第一,後來賣光盤又賣到第一。

除了人,京東本身的商業模式也讓徐新十分驚喜。當時京東的銷售額有5000萬元,每個月銷售額增長10%。最為關鍵的是,他當時沒有花一分錢做廣告,卻能吸引老客戶一年上來3次。這說明,這個網站對用戶具有吸引力。

向來殺伐決斷的徐新跟劉強東只談了四個小時,就下定了投資的決心。然而當時連VC兩個字母為何意都不十分清楚的劉強東只想融200萬美元。徐新覺得200萬美元不夠,決定給他1000萬美元。徐新的投資邏輯是,“找到這些領域的先行者,給它們足夠多的錢,讓它們捨命狂奔,佔據領先位置。作為一個品類先行者,一旦市場佔有率超過30%,並且兩倍於第二名的份額,對手就很難超越了。”

既然下定了決心,動作就要快。徐新第二天就給劉強東買了一張機票,兩人一起飛赴上海與她的其他合夥人見面,當時就簽了框架性協議。

拿到投資後的京東商城馬上擴充產品線,商品迅速延伸到數碼相機、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確立起在3C領域的江湖地位,大大提升了用戶的購買頻次。

為了讓創業團隊更有動力,徐新更是承諾拿出18%的股份作為員工期權,前提是隻要前四年,公司每年營業收入都能增長100%以上。實際上,京東每年增長均超過200%,很快便成為領域的先行者。

“風投女王”徐新

徐新出席京東納斯達克上市儀式

這使得徐新愈加看好電子商務。其後,她接連投資了鑽石小鳥、俏物悄語和悠哉旅遊網。“電子商務沒有這些成本,也不用實地開店,並且可以跨地域銷售,增長空間非常大。”徐新說。

除了京東,今日資本投資的內衣連鎖企業都市麗人,也已經於2014年6月在香港上市。這家公司由福建古田人鄭耀南於1998年創立,以快時尚內衣為主打產品。2010年,接受今日資本投資以後,都市麗人發展迅猛。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7億人民幣漲到了2014年的40億人民幣。目前,在中國有6,000多家門店,覆蓋所有省份。鄭耀南也從當年的保安,一舉成為身家幾十億的超級富豪。

人生路上的關鍵選擇

作為一位女性投資人,徐新具有的敏銳的市場嗅覺、堅毅果敢的決斷和強烈的好勝心,絲毫不輸於男性。

這樣的性格特點,與她的成長經歷有關。

1967年,徐新出生在重慶大足。她的父親是浙江蕭山人,吉林工業大學畢業以後,來到四川大足汽車製造廠,從鈑金工幹起,一直做到廠長。父親是一個幹什麼都要爭第一的人,這也影響了年少的徐新。

那時,晚上經常有人上門找徐新的父親談事情。徐新給客人倒好茶後,就坐在邊上聽他們的談話,漸漸對經營管理產生了興趣,等客人一走,她就開始向父親詢問各種問題。父親不把她當小孩子看,總是認真回答她的問題。

徐新並不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學生,初中時甚至經常逃課,成績中等。初中畢業時,她面臨幾種選擇,要麼讀中專或技校,要麼讀高中。那時和她一起長大的三個小姐妹都報了技校,因為能包分配,每月能拿到16.5元的工資。可她一心想讀高中,因為她想要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大學生。

父親支持她的決定,並給她找了補習老師,她雖然平時學習不太努力,但考試時總能超水平發揮。中考結束後,她考入重慶重點高中——南開中學,這也成為她人生中第一個重要選擇。

1984年,徐新考入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那時她在閱覽室讀了很多小說,因為擔心別人把書拿走,她可以早中晚三頓飯不吃,一直坐在裡面讀書。不久後她發現,語言文學並不是自己未來真正想要做的事。她開始旁聽經濟系課程,儘管純粹只是出於興趣,也沒有任何學分。

1988年,從南京大學外語系畢業以後,徐新進入中國銀行總行工作,成為營業部一名普通的櫃檯職員。作為一名新手,徐新每天的工作就是“複印、登記、蓋章”三部曲。儘管工作缺乏挑戰性,上進心強的她每天都盡力做到最好。除了把本職工作做好以外,她還參加銀行的知識競賽,競選上了黨團支部書記,策劃舉辦各種活動。出色的表現讓她工作一年就被評為“三八紅旗手”。

工作三年後,儘管獲得了很多榮譽,可徐新覺得自己並沒有進步,對這種狀態很不滿意。那時,她每天騎車上班經過右安門立交橋,那個橋修了很久,她就在心裡暗暗發誓,在橋修好之前,自己的生活一定要有變化。

這種上進心和出色表現,讓機會有一天果真來到了她的面前:中英兩國政府聯合為中國培養英國註冊會計師,中國銀行為她爭取到一個名額,去參加入學考試。學英文出身、根本不懂會計的徐新要跟學會計的碩士、博士一起考會計,難度可想而知。

但她認為這是改變自己的一個好機會,於是把整本書背下來。考試前一天,她突然感到腦子一片空白,死記硬背的東西全都忘了,嚇得她大哭一場。

幸運的是,考卷全是英語題,徐新雖然不懂會計但懂英文,而那些懂會計的不懂英文,最終她的成績名列前茅,被送到香港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培訓三年,這成為她人生中第二次重大的轉折點。

1992年,徐新平生第一次到香港。那時候做項目實行點鐘制,由於不懂粵語,沒人點她的鐘。事務所要求每天都要填工作表,上面寫上每個小時的工作內容。每天下班徐新看著自己那張空白的時間表,感到很無助也很沒用。後來壓力越來越大,她就找到日本項目經理,讓他給自己一個機會,因為日本客戶也不會講粵語,這樣她就可以和他們用英語溝通。從此,她有了自己的客戶,工作表也逐漸被填滿。

徐新曾回憶,自己在普華工作的三年是她進步最大的三年,工作不僅要努力,還要拼命,老闆交給的活兒沒幹完是不可以睡覺的。那段時期她利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不僅在三個月內聽懂了粵語,還拼命複習考試,三年考完了18門課,順利拿到英國註冊會計師資格,終於趕上了香港同事。

“風投女王”徐新

徐新近照

創造投資回報神話

三年培訓結束後,1995年,普華的上司推薦她去百富勤公司直接投資部面試。幾個小時後,百富勤就通知她被錄取了。

初入投資界的徐新,第一個投資案例就是娃哈哈。

那時作為在項目組資歷較淺的員工,她從宗慶後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在她看來,宗慶後是品類的開創者。當時中國尚未有瓶裝水,人們出行大都背個軍用水壺。有一次宗慶後去法國時,看見那裡的人都喝瓶裝水,深受啟發。1996年,娃哈哈與法國達能公司、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了5家公司,開始生產以“娃哈哈”為商標的純淨水產品。

宗慶後的品牌和渠道能力給徐新留下深刻印象,也逐漸融入她的個人投資理念中。“未來的消費者對品牌只能記住第一,記不住第二。”因此,她對企業的期望是做到品類的第一。

1998年年初,百富勤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倒閉,徐新轉投霸菱投資集團,成為霸菱在亞洲的第一位員工。

在金融風暴中,徐新在艱難中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當時,她所掌管的霸菱亞洲投資基金僅有2500萬美元,這些有限的資金既要尋找項目,還要幫助已投資的企業渡過危機。即便如此,徐新也依然能夠逆流而上,期間她投資了網易、中華英才網等。

彼時,美國互聯網公司的上市神話早就受到了徐新的關注,而中國內地的互聯網也開始風起雲湧,徐新隨即把目光投向內地互聯網行業,並對整個行業做了研究,投了當時還不很知名的網易。

網易當時在業內排名第三,但當徐新見到創始人丁磊時,丁磊認定自己是第一。在徐欣看來,這不是在炫耀,而是真心實意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她認為企業家有這種精神十分重要。當她問及丁磊融資之後在經營上作何打算時,丁磊回答他首先會專門從事技術開發,而將公司的運營管理交給職業經理人。在她眼中這實屬難得,是做大事的胸懷。

一個多月後,徐新代表霸菱投資網易500萬美元。在投資網易時,網易的股價是5塊錢,上市後變成15塊,最高漲到了30塊。網絡股泡沫破裂後,股價猶如過山車,一下掉到六毛五。

此時的徐新面臨難以想象的壓力。在丁磊30歲生日這天,她特意請他吃飯。席間丁磊說出自己一生的兩個夢想——一是做中國最好的網絡遊戲公司,另一個就是幫股東賺到錢。這讓徐新很感動,那時就認定這個人值得長期持有。

2000年6月30日,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04年,徐新從網易退出,收益達8倍之多。

對中華英才網的投資也為徐新帶來了豐厚回報。

創立於1997年的中華英才網還沒有來得及盈利就遭遇了互聯網的寒冬。當時,徐新看上的是另外兩家同行業網站,得知他們的競爭對手是中華英才網,於是找到創始人張傑賢。那時中華英才網還是一個小公司,僅有的四五名員工擠在一個小辦公室裡。後來徐新還是決定要投,她的理由是,招聘網站無需製作內容,求職者只要把簡歷放上去,招聘單位把招聘的需求放上去就會產生內容。而且用戶雙方是互動的,能形成“良性循環”。

1999年,徐新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並控股了中華英才網,同時擔任這家網站的董事長。2005年4月,全球最大的招聘網站——美國巨獸投資5000萬美元收購中華英才網40%股份。徐新的投資回報在百倍以上。2006年3月,她再次向中華英才網注入2500萬美元投資,這筆投資又為她帶來了將近800倍的賬面回報。

從1998年加入霸菱到最終離開,徐新在對投資組合公司平均兩年半到三年的持有期內,獲得了超過100%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回報的絕對值在3倍以上;她參與投資的10個案子中,已有6個成功退出,併產生了丁磊等四位福布斯億萬富豪。

2004年,中國創投市場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高潮,徐新認為這是難得的大好時機,遂萌生了創業想法。

2005年9月,退出霸菱集團的徐新成立了今日資本。她沒有選擇一條平坦之路,與國際知名VC建立品牌合作從而輕鬆獲得資金,而是走了一條崎嶇的路,創建獨立品牌。這意味著融資要困難得多,但她堅定地認為“做基金的最高境界就是獨立”,這個念頭壓倒一切。

其後的一年間,徐新帶領團隊到處找錢,頻繁穿梭於歐美亞大陸,平均每天要進行3至4場演講加答辯,每次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最高紀錄是在一天之內跑了三個國家。到2006年10月,今日資本終於融到了規模為2.8億美元的第一隻基金——今日資本中國成長基金(Capital Today China Growth Fund)。

“風投女王”徐新

徐新近照

打造中國第一投資品牌

在今日資本成立之初,徐新就跟合夥人開了3天3夜的會,為公司確立了三個投資領域和三個投資目標。

其中,三個領域包括互聯網,尤其是B2C的互聯網,互聯網消費品品牌以及零售。三個目標是:第一、3個Home Run(全壘打),徐新的定義是8倍的回報率就可以算做Home Run;第二、8個被投企業變成行業第一品牌;第三、平均拿5年賺5倍。

今日資本的第一期基金共投了10多個項目,第一個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如今她投資的項目已經有7個變成了行業級品牌,這是徐新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打造行業第一品牌,比賺錢更讓我們爽。”而第三個目標也早已超額實現。

“這行是靠眼光賺錢的,最後你能不能賺到錢,第一看有沒有選對行業,第二你的人有沒有選對。”徐新說。

女人的直覺,是她與生俱來的殺手鐧。“選人是門藝術,這麼多創業者,這麼多項目,動輒需要幾百萬上千萬的資金,投給誰,除了做調研看數據,還離不開直覺。女性的直覺特准,所以我總能投對人”。

徐新欣賞具有狼性的企業家,她認為這些企業家嗅覺靈敏,有洞察力,能夠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東西。其次,學習能力強;另外,他們還有很強的領導力,能夠吸引一幫牛人跟他一起幹,並帶領他們打勝仗。她的投資方法像是狙擊手射擊,槍打得不多,但力求每一槍都打得精準,徐新稱之為“狙擊手打法”。

專注是她的另一個投資原則。她在消費品、消費互聯網和零售連鎖企業深耕了20年,一招鮮吃遍天。有的投資人一年投三個,徐新可能三年才投一個案子,她將更多的時間花在選“賽道”上,並找到品類的開創者。

徐新除了有優越於男性的直覺外,也不乏對市場的理性判斷。行業不同,企業各異,模式又千差萬別,徐新卻能撥開迷霧窺見本質:聚焦服務中產階層的企業。她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催生了中產階層,他們的購買力很強,有品牌意識,講究服務和質量,並且願意為高質量和穩定的服務承擔一定價格。正是這部分人的吃喝玩樂需求催生了電子商務、旅遊等行業。

上市無疑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更是不少VC的終極目標。徐新對此卻並不熱衷,“今日資本對所投企業的建議是不要急於上市,要等公司成熟後再上市。”

很多創業企業初期規模很小,缺乏人才,徐新就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令她頗為自豪的是,她所投資的80%企業的人才都是通過今日資本尋找到的。

“風投女王”徐新

浙江麥吉士食品有限公司與今日資本簽約

不僅如此,徐新還關注企業零售店的業態變化、開店節奏、老店同比、員工流失率等情況,幫助企業家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建立企業核心文化,將企業打造為行業第一品牌,並稱此為“今日資本的三大法寶”。

從今日資本成立至今,始終堅持兩個信念:一是相信品牌的力量,二是相信複合增長的力量。因此,今日資本的投資策略是打造品牌,長期持有。

徐新是巴菲特的忠實擁躉,將巴菲特的著作奉若聖經。她認為投到一個好企業真的不是很難,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很多人難以做到的是長期持有一個好企業。

“我做了二十年投資,最大的經驗就是好公司不要賣太早。”徐新總結說。在她看來,偉大的公司本來就不多,如果你運氣夠好,又非常努力,正好撞到幾個偉大的公司,一定要長期持有。

2004年,徐新用借來的30萬美元買了5支股票,大部分資金配置在比亞迪和騰訊兩支股票上,這兩支股票她買後再也沒動過。

除了將投資企業打造成行業第一品牌,她還希望今日資本成為中國第一投資品牌。經過多年的付出,徐新在投資圈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多男性投資者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在《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2014年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上,徐新名列第二,一舉超過之前連續多年蟬聯榜首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沈南鵬。

雖然擁有萬貫家財,但徐新在朋友眼中卻是一個只會掙錢不會花錢的人。她對珠寶、化妝、美容等話題毫無興趣,平時買衣服也都選擇在機場候機時購買,覺得某家品牌好就全買下來,不會貨比三家,因為這個過程不會帶給她太多樂趣。

能帶給她樂趣的依然是投資。儘管已經踏入投資圈近二十年,徐新對這個行業依然很痴迷,“做投資可以熟悉瞭解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家,很有意思。”她說。

在她眼中,創業者是世界上最勇敢、也是她最尊敬的人,“因為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他們一定是有vision(眼界)的人,他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們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人,因為他們能承受別人承受不了的壓力;他們也是一群有夢想的人,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passion to win(渴望成功)的成就感,他們是改變世界的人!”

她的工作就是每天跟這樣的創業者打交道,因此她感到非常開心,每天踏著舞步去上班,每天都在學習在進步,她找到了自己的passion,那就是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