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许慎雕像创作记

2005年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河南省漯河市文化局想做一尊许慎雕像,时间又特别紧,要我第二天就去漯河。

我第二天赶到漯河市文化局,两位局长热情的接待我并详细的介绍了为什么要做许慎雕像的缘由:许慎是《说文解字》的作者,被后世尊为“字圣”。漯河是许慎的家乡,许慎墓就在漯河,为了纪念许慎先生研究许慎文化,漯河市正筹备召开世界许慎文化研讨会,由当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亲自主持,将有来自全世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四十天之后即将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做一尊许慎雕像,要在会议前完成,许嘉璐委员长和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将为雕像揭幕。

时间紧任务重,我和两位局长决定立刻做设计方案,做好马上向市委书记和市长汇报。

当时许慎陵园里只有许慎墓,规模也很小,结合现场情况和工期,我设计做三米高的铜像,以清代的许慎画像为蓝本创作,底座设计成一个“典”字,寓意点题: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

画好草稿后,两位局长立马带我去找书记市长汇报,正巧他们在一起开会,我的设计方案和预算顺利得到市领导认可通过,当天就签好合同我连夜赶回南京。这是我迄今签的最快的雕塑合同。一天之内完成设计获得领导通过签好合同。

第二天就开工,边做小稿边准备三米等大泥稿的钢架和内骨架,天天加班加点,十天完成了三米等大泥稿创作,并顺利通过泥稿验收后翻制玻璃钢模型,送往铸铜厂铸铜。

可能是因为前面太顺了,意外在最后来了。按计划提前三天完成雕像安装,铸铜厂发车后我电话通知甲方第二天早上雕像到许慎陵园,第二天早上我接到局长电话,雕像没到。我赶紧问铸铜厂怎么回事儿,铸铜厂说正准备给我电话,昨天下午货车没出上海车坏了,他们连夜找车,这次找了台新车一定没问题了,当天晚上最迟明天早上到漯河。第二天早上我又接到局长电话,车还是没到,局长紧张了,明天再不到就麻烦了。我核实后知道,只跑了5000公里的新车又坏了,这次在昆山,铸铜厂的人已经赶到昆山,正在找车,表示找好车后压车到漯河,并随时汇报进度,保证第二天早上到漯河。

局长发愁了,怎么和市长汇报啊?情急之下,我让局长去给市委书记讲故事。

第一个是佛祖六岁等身像入藏的故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队人马入藏途中,路过青海的一个草原,车队陷在草地里不能前行,术士打卦后认为是佛祖不想往前走了,想留在那个草原,他们就按照佛祖的意愿停在当地复制佛像,建庙供奉,完成后才继续前行。

第二个是韶山毛主席雕像从铸铜厂发车路过井冈山的故事,拉毛主席雕像的车到井冈山车就坏了,怎么也打不着火了,在山上又是晚上,司机修不好车,只好先住下,第二天早上再找人修车,修车的人来了居然车一打火就着了,没修车就好了。大家都说毛主席就想在井冈山住一晚,那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我说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当然是中国最富的地方,昆山县当时刚刚评上全国百强县之首,也是中国最富的地方,许慎肯定是想取些致富经回家,造福地方。

局长给市领导讲完故事领导不但没发火反而笑了“只要明天能安装好就行”。没想到的是故事飞快传播,当天下午我接到我爸电话,他在现场组织雕像的底座建造,说有群人到现场找他晚上请他喝酒让他给讲故事,原来是许慎的后人都住在当地的许村,来找我父亲的是许氏的族长,我把来龙去脉给我父亲讲了好让他讲给许家人听,第二天早上许村全村出动,推了两车鞭炮到高速公路出口迎接他们祖先的雕像。

河南漯河许慎雕像创作记


第二天顺利安装好了雕像。我也赶到漯河。

雕像落成剪彩那天的雾好大,那是我第一次见过那么大的雾,能见度只有五六米,计划中午剪彩,我陪局长上午9点就到现场等候,十点钟的时候工作人员陆续到了,他们告诉我们外面来了好多人,雾大不知道有多少人,估计上万人,局长笑了,肯定是我们的故事传播的太快,他们都来想沾沾福气的。

11:45准时揭幕,许嘉璐和省市领导都很满意,说“这个眼睛做的真好,我在哪边看雕像都觉得他的眼睛是看着我的”,市长当即表示,以后这个雕像就是许慎的标准像了。

河南漯河许慎雕像创作记

雕塑家李广玉和许嘉璐先生合影

第二年我父母告诉我,看到许慎雕像上新闻联播了,全国各地的人都去漯河拜许慎,现场采访到海南省的游客大老远来漯河。

许慎雕像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这个经历告诉我们,老百姓都愿意听故事,一件作品要是有故事就容易被人接受。

几年后,我又接到局长电话,当时的副局长当了局长,许慎陵园要扩建,要再做一尊许慎的坐像,说当时的市长做了市委书记,书记点名要李广玉老师再创作一尊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