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文 | 娛人之智

14日下午外出歸來時,看到一個群組裡的朋友突然說:“雪莉死了”,當時腦袋還一度沒運轉過來,心想可能是某部影視劇裡的人物吧……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關閉群組界面之後,在另外一個界面看到了“警方接到雪莉死亡申報”的新聞,以及一張雪莉的照片。這一消息讓我遲遲無法從震驚的情緒中緩和過來,心裡反覆在想著一個問題:如果沒記錯的話,她不過二十幾歲而已,為何會如此突然呢?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雪莉自殺的新聞,無疑是那個工作日下午最震撼的消息,某社交平臺的癱瘓,與她相關的熱搜之後都顯示著“爆”的標籤……這所有熱議的背後,有真正關心她的粉絲,有認識她的網友,而更多的恐怕還是帶著熱鬧心理的吃瓜群眾。

緩和情緒之後,通過各個渠道去翻閱相關信息,忍不住開始心疼這位年僅25歲的女孩,因為她生前正在經歷著重度抑鬱症的煎熬。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那麼雪莉是一開始就有抑鬱症嗎?並不是,只不過一些經歷讓她逐漸走上了“自殺”這一條絕路。

她也曾是公主 只不過跌入了複雜的領域

出生於1994年的崔雪莉,在11歲那年便成為了韓國最大造星工廠SM娛樂的練習生。在當練習生的4年裡,可能是雪莉在接觸娛樂圈之後最快樂的4年了,在SM十週年慶典上,她更是作為優秀練習生代表,站在C位與一眾高層、前輩共同吹蠟燭,猶如一位公主一樣。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2009年9月,結束了4年練習生生涯的崔雪莉與宋茜等幾位女子一起組成女團f(x)正式出道,而這也是逐步摧毀她的開端。

2015年8月,雪莉退出了f(x),而退出理由一直到3年後的2018年才由她親自道出。她說:因為從很小就開始了演藝生涯,過早的成熟讓很多人都不把她當小孩,這樣的境況也讓她一直生活在壓力與恐懼中,甚至看不見未來。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她意識到這並不合適自己,於是退出了f(x)。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值得慶幸的是,退出f(x)的雪莉並沒有因此而事業止步,反而是發展得更加快速。與金秀賢合作、各種資源源源不斷……但殊不知,她正在從前一個壓力與恐懼中,走向另外一個更加嚴重的壓力與恐懼中。至於是什麼?小智這裡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下韓國娛樂圈的“潛規則”。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放飛”不受控的人生 其實是她的控訴與呼救

後來的雪莉變得越來放飛自己,也越來越不受控。記得之前她在社交平臺發過一個視頻,畫面是烤鰻魚,而她則配音道:“啊,救救我”。身為公眾人物的她,po出這樣的一個視頻,後果並不難想象,是無數網友的指責與謾罵。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在雪莉的社交平臺上,只關注著一個賬號。翻開這個賬號的內容,給人第一感覺就是:負能量。有人說這個賬號是雪莉的小號,但如今是與不是已經不重要了。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除此之外,雪莉還曾發過一張缺失了頭部與肢體的芭比娃娃,當時網友們也再次惡言評論,認為她過於殘忍。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而真正讓網友們對雪莉指責加重的事件,則是她不穿內衣與疑似露點。網友們指責的理由也非常理直氣壯:她本該清純,不能如此暴露。

但雪莉自己認為:不穿內衣是因為覺得這樣很舒服、很好看,看起來很自然很有魅力。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以上種種發生的時候,大家都只認為雪莉變了,但在她自殺之後,我們再回看她的這些行為,似乎可以理解雪莉之前的種種放飛與不受控,其實是她對外界發出的一種控訴與求救信號呢?

但很可惜,當時並沒有人成功接收到這樣的信號。甚至連她曾經在鏡頭前公開呼籲的:“觀眾朋友們,也請疼愛我一些吧。記者們,請對我好一點吧!”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警惕。

生前的求救信號被漠視了,死後的話題卻多次被打上“爆”標籤,如此鮮明的反差,實在令人唏噓。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她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同樣因為鬱抑症而自殺的哥哥張國榮前曾留下一封遺書,最後一句話是:“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雪莉。

19歲時期的雪莉,曾經被網友造謠:被送急症室墮胎。後來追查到造謠者是一名就讀於名牌大學且與她同歲的學生。

面對這樣的情況,善良的雪莉放棄了追究,因為她認為:讀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如果有了前科,以後找工作與生活就會很困難。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但是多年以後再次談起這件事的雪莉,也開玩笑的表示如果以後再遇到這樣被造謠的情況,她不會再如此善良了。

是雪莉變狠心了嗎?不是,她只不過是被充滿惡意的指責世界而傷透了心。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無論是從24層高樓一躍而下的哥哥張國榮,還是在家中自殺的雪莉,他們短暫的一生都善良,但部分人的惡意卻讓他們備受鬱抑症的折磨,最終都走上了不歸路。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娛人之智淺評:

在雪莉自殺的新聞爆發之後,許多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評論說:“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不堅持下去呢?為什麼非要選擇自殺這一條路呢?”

面對這樣的評論,小智不禁想起電視劇《小歡喜》劉靜說過的一句話:“正常人誰不怕死啊,那要是連死都不怕的話,可能是活得太痛苦了吧。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是啊,如果有選擇的話,我們相信無論是雪莉,還是那些曾經因為鬱抑症而自殺的人,都不會去選擇不歸路。也許他們都曾像雪莉一樣發出了求救信號,但卻都被漠視了。

最後小智想說的是:請不要隨隨便便去評價一個人,更不要肆意去指責一個人,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只不過是知道對方的名字而已,但卻不知道事件背後的他正在經歷著什麼。

雪莉自殺前多次求救“信號”被漠視,那死後又何須如此被關注?

心懷善意一些吧,也許我們的善意能夠挽回正在走向悲劇的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