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一部經典長篇小說,講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霍亂背景下一對情侶從年輕到年邁橫跨五十年的曲折愛情故事。


該書用霍亂來象徵愛情,因為二者有著一些相似的特性:危險、來襲時很快、有傳染性、能奪人性命、又讓人在飽受折磨中感到生命的可貴。


文學作品能夠永遠流傳,而時至今日,霍亂這種甲級傳染病在世界範圍內也並沒有完全絕跡。


最新的較大範圍的霍亂疫情發生在埃塞俄比亞,該國自2019年4月起就開始出現霍亂病例,至今已導致數千人感染,數百人死亡。

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霍亂中的也門,工作人員在進行消毒工作


霍亂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世界範圍內,霍亂每年導致大約130萬至400萬人患病,2.1萬至14.3萬人死亡。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O1和O139型霍亂弧菌可引發疾病,該病發高峰期為每年夏季。


霍亂弧菌常存在於水中,飲用或食用被患者糞便汙染過的水、魚蝦或其他食物是霍亂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霍亂弧菌

霍亂的典型病徵為水電解質紊亂,分泌性腹瀉,排洩物呈米泔樣,與普通急性腹瀉臨床表現十分相似,而且80%-90%的感染者可能只會出現輕度的發病症狀,只有不到20%的感染者會出現典型霍亂症狀,伴有嚴重脫水特徵,危及生命。

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霍亂傳染流程

少量霍亂弧菌誤入胃中,可被分泌的胃液殺死,但若未被殺死的霍亂弧菌進入小腸,便可在鹼性環境下大量繁殖,產生大量霍亂毒素。


這種毒素使細胞內的水和鈉離子等電解質不斷流失,從而出現肌肉痙攣和脫水現象。


同時小腸粘膜在毒素的刺激下不斷分泌腸液,腸液分泌過量可導致劇烈腹瀉和嘔吐。


如果上述症狀得不到及時緩解,人在較短時間內便可能脫水、血液濃縮、循環衰竭、血壓下降、脈搏微弱而導致人體休克、突發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


歷史上的幾次霍亂大流行

印度一直有在河水中沐浴的傳統,居民日常生活也經常接觸河水,人去世也通常水葬,再加上衛生條件相對較差,容易產生病菌。


1816年,恆河流域爆發了全球第一次霍亂疫情,過去200年來,世界範圍內共發生了7次全球性霍亂疫情。


19世紀前,霍亂基本僅在印度及周邊地區傳播,後隨國際貿易發展等傳播至其他地區。


1817年,由於大米被汙染,印度首次爆發霍亂大流行,波及緬甸、泰國和中日等地,疫情持續了6年之久。


第二次全球霍亂大流行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印度,通過國際貿易傳播至北美和拉丁美洲等地,持續了20餘年,被稱為“十九世紀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疾病”。


第三、四、五次霍亂大流行波及亞非、北美和歐洲等多個大洲,死亡人數較多,德國漢堡1892年受霍亂影響損失人口達1.5%。


由於歐洲、北美等地的公共設施和醫療體系日漸完善,十九世紀末開始的第六次霍亂大流行的影響相較之前有所減弱,中東、北非等地受災較嚴重。第七次霍亂大流行始於1961年。


至今,霍亂仍未完全消失,影響超過120個國家,但大多集中在發展落後地區。

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印度霍亂

我國從霍亂第一次流行時便受到影響,病症多見於東南沿海城市,但隨著公共設施的發展和醫療體系的健全,所受影響逐漸降低,近年來也只有2013年出現過一起霍亂的死亡病例,近10年的發病人數均在100人以下。


我們如何面對霍亂?

雖然近幾十年霍亂在我國都比較少見,但它還並沒有完全消失。普及霍亂預防知識,幫助大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衛生消毒措施對於降低霍亂的感染率和疫情預防十分重要。


霍亂屬於腸道傳染病,注重飲食和飲用水的衛生也能有效預防感染。


我們在家中或餐廳內就餐前應該先洗手,不吃不熟的蔬菜瓜果和肉蛋類食物,不飲用未煮開未經消毒的生水。


一旦飲食後出現腸胃不適或急性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快速治療可有效降低霍亂的病死率。

兩百年,6次大流行,每年上萬人死亡!這種可怕的疾病從未遠離...

霍亂的日常預防

對於國家和有關部門而言,應該加強和完善居民衛生設施和自來水系統建設,保證飲用水的清潔,加強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做好預防工作,加強對河流汙染等現象的管理整治,一旦發現確診病患應儘快隔離治療,及時切斷傳染源。


目前並沒有有效針對霍亂的疫苗,研究機構也應該堅持進行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工作,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