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想废掉太子的刘邦 为什么最终改变了主意

在中国古代,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骨肉相残的事件不绝于耳。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起了统一的大汉王朝。太子刘盈记为皇太子。刘邦晚年开始猜忌功臣,跟随他打天下的哥们一个一个被杀。渐渐的吕后也因为年老色衰,不受刘邦宠爱,逐渐的疏远了吕后。在还没有建立汉朝以前,刘邦外出征战时经常带戚夫人一起,而吕后常常留守关中。戚夫人天天在耳边吹耳旁风,而且时常哭泣。就想让刘邦立他的儿子为太子。事情最糟糕的还不止如此。太子刘盈因为身性懦弱,做事比较柔和。刘邦感觉这个儿子不像自己,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所以就不喜欢这个儿子。相反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个性做事各方面都非常像刘邦,刘邦开始逐渐的宠爱这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儿子。又加之戚夫人在耳边天天吹耳旁风,刘邦慢慢的也就动了改换太子的念头。

曾经想废掉太子的刘邦 为什么最终改变了主意

刘邦剧照(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母凭子贵,自己的儿子被废了,自己在刘邦死后还有好日子过吗?当然吕后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他的政治头脑可不是戚夫人能比。吕后知道,论宠爱程,她比不过戚夫人,所以她的话刘邦断然不会听的。但是吕后拥有政治力量是戚夫人无法比拟的。而吕氏家族在朝廷也拥有非常深厚的力量。吕后的侄子、二哥都在京城统兵。控制在京城的防卫。换句话说,那就是御林军都是在人家吕家人手中。

曾经想废掉太子的刘邦 为什么最终改变了主意

留候张良(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刘邦虽然几次都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很多人都劝谏刘邦,但是刘邦都没有承诺不废太子。吕后知道以后,非常焦急。身边人对他说道,张良经常跟在皇上身边,对他出谋划策,皇上非常相信他,何不让他去劝皇上呢。史记记载,张良回答到:“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张良最终还是答应了。张良这个人,跟随刘邦多年,对刘邦的性格脾气都非常了解。换句话说,那就是刘邦肚子里的蛔虫。张良知道如果自己去劝的话,不仅会无功而返,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刘邦的怀疑。我们都知道,刘邦这个人,自己没读过几天书,但是还是比较尊重读书人和那些有品行的的人。秦朝末年,天下有四位年老有品行的人。他们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个暴发户,身上完全没有一个皇上应具备的品德。于是逃匿到山中隐居起来。这人往往是这样,自己得不到的往往是自己喜欢的。刘邦也是这样,非常敬重这四个人。张良知道后,就去找到这四个,说出了他来的目的。结果这四个人还是不同意。张良和等人也,那可是靠嘴吃饭的人,于是说动了这四个人来劝说刘邦。

曾经想废掉太子的刘邦 为什么最终改变了主意

刘盈画像(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刘邦一看都惊呆了,这些人看不起我不为汉臣,没想到竟然让我这个软弱的儿子请动了。而且还愿意为我这个儿子所用,看来这个太子还是有些本事的。于是就打消了废太子刘盈的想法。当然,从后面的历史来看,刘盈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但是从做事来看,他知道自己母亲想杀自己曾经太子之位的威胁着赵王时,他尽力保护。虽然最终赵王被杀,但是他也做到了一个做哥哥的义务。对于汉王朝中的帝王来说,他甚至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但是他继位后,对待兄弟姐妹的做法,却是很多伟大的君主都远远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