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高達百億的航母,為何各國都爭先恐後的建造航母?

東東先森兒


講真的,不是每個國家都適合建造或擁有航空母艦。舉個例子,東南亞泰國的那艘,就一直處於泡水狀態,這樣的航母真的只有撐門面的作用,一旦底子空了,放在港口都嫌麻煩。

情況好一點的,比如巴西,從法國買了一艘二手的聖保羅號航空母艦,縫縫補補又三年,勉強維持了那麼多年,如今也維持不下去了,聖保羅號航母可以無功而退了。

法國的情況很好嗎?作為一個擁有世界大國夢想的國家,當然需要義無反顧地造航空母艦了,但是法國他有點心比天高了,他還非要搞核動力,這下好了,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出來了,順便帶來了一個財政黑洞,二號艦在哪裡?二號艦在PPT裡。

為什麼要造航空母艦?因為這是藍水海軍的典型標誌,一個擁有足夠強大實力的國家,便可以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戰鬥群。前提要有深厚的經濟底蘊,以及齊全的工業體系,並且造船工業要特別發達,武器技術要特別先進,航空工業技術同樣不能拖後腿。有了這些條件,還要積澱,慢慢探索,百年海軍不是說著玩的。

但凡現在有實力的國家,都會有自己的航母夢,這是正常的,畢竟都想跑到遠洋去。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航空母艦也正面臨越來越多的考驗。因為現在機動性極強的武器實在太多了,例如先進的潛水艇,以及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這些東西是防不勝防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的機動性在大型戰艦裡面可以算很強,但事實上也很慢,而且很大,容易成為被定點清除的目標。所以擁有航空母艦的同時,還必須有足夠強大的防衛能力,否則就等著當海上靶標吧。

而且,在21世紀,新武器的出現,例如可以一小時到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等,都可能改變未來作戰模式,這也可能導致航母的地位受到影響。站在現在的角度,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這種說法,就好像幾十年前航空母艦剛出來的時候,人們也習慣性地認為航母只是海上靶標,戰列艦才是王者一樣。

裝備技術是一直在發展的,航空母艦也只是一個歷史時期的一種武器。並且,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適合擁有航母。海軍戰略的確立,會為艦隊的發展指明道路。有需要才會去發展,有實力才能去發展。


白虎堂


美國最新型航母“福特”號裸價150億美元,日本2.6萬噸的“出雲”級大約10億美元,英國新造6.5萬噸的女王號35億美元左右,印度呢?4萬噸的國造航母“維克蘭特”號,有人估計沒有70億美元,想拿下來,根本不具可能性,有意思的是,當時印度的預算不過5億美元左右,由此看來,技術能力和建造標準不一樣,是制約航母價格的主要因素,美國按最強標準來打造,印度充其量也就是一民船標準,要問為何貴得不一般,主要自家不會。各種關鍵設備全自外來,全部請人配套,人家從研製,設計,到建造,費用自然不小,包括現場安裝指導,人員培訓什麼的,加在一起,每一件的費用都是天價,若問沒有建造能力的印度,為何非要造?原因都知道,“印度人的印度洋”嘛。是不是另外說,在南亞,印度三面環海,正兒巴經的印度洋國家,何況在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要從印度洋破壁而出,沒有航母是不成的。印度如此,現在擁有航母的十個國家,情況不同,大致都有自己的作戰需求。

▲比如中國。中國從不認為自己是海洋國家,長期俯首農耕,看天吃飯,然而危險海上來,我們在經歷了一百年的沉痛後,又經過了自己幾十年的發展,這才迎來了自己第一艘航母,航母不好造,有人喻之海上移動的科技城堡,有人統計,僅大的組件就有上億件之多。自從2003年購來一艘廢船殼子,改造時間竟達十年,入役後僅用了兩年功夫便造成了自己第一艘真正的國產航母,可以說極具艱辛,非常不容易。即便這樣,有人直責議它是落後的,落後是正常的,當航母發展一百年之後,我們才有了第一艘國產航母,想成為最先進,誠然不太現實,所以人講話總要憑良心,一步到不了羅馬城。不過,中國想幹的事,就能幹成了,原因現在我們非常需要自己的航母,1996年臺海演習,美國“小鷹”號即氣勢洶洶殺來,現在在它駐泊的地方,遼寧艦開始繞島巡航,有與沒有完全不一樣,要維護國家核心利益,航母再難,也是必須要有的。

▲美英法。四個國家的情況都差不多,美國有維護全球霸權的需要,自從二戰接管了霸權大棒,沒有航母難維持,因此發展出了全球最大最強的航母。世上有個大事小情,歷屆總統每要問一句,航母在哪裡。英法雖衰落,但兩國在海外的領地都比其國土面積要大十倍以上,為了繼續維護老牌帝國最後的尊嚴,沒有航母寸步難行,地球三分之二都是海,其著力與發力點也就只有航母,都是早年航母大國,日不落是最早擁有航母的國家,打馬島如果沒有兩艘“無敵”號,要想奪回馬島,遠在萬里之遙,根本不具可能性,顫驚驚好懸好險,終得奪回,保住了帝國最後一點可憐的顏面,故而對此心知肚明,沒有航母的英國,會變得不受人尊。咬牙再難也要造下去,果然果然,1956年英法二國再次以航母編隊殺向埃及,奪回了蘇伊士運河管理權。

▲印度和日本。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印度航母發了威,從此與航母不離不棄,雖說都是廢船殼子,但是,當了緊也能頂上去。國家窮沒有錢,再難沒有難航母,一直在用,作為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一度擁有雙航母,對使用航母那是多有心得。儘管不會造,但是不能沒有,這一次發力國產航母建造,就是要藉此建立三航母編隊的夢想。“維克蘭特”不知何時能入役,“維沙爾”號已經計劃好了,將更大更強,美國送來電磁彈射器和發動機,可能還包括艦載機,全面倒向美國,因為美國的最好。日本作為戰敗國家,長期以來不認罪,以建造直升機驅逐艦的名義,建造了兩艘航母,美國監守自盜,掙隻眼閉隻眼,要以日本航母來裹脅亞洲,日本要“奪島”,從而成為海洋強國,沒有航母怎麼成。可見,印日發展航母,都是大有算計。


魂舞大漠


各國爭先恐後造航母?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咱們十個手指頭就能數的過來,能造航母的就更少了。目前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分別是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實力最強擁有十一個航母編隊。

中國發現最快,服役一艘,正在海試一艘,正在建造一艘。

俄羅斯只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結果大修時船塢沉了,甲板被砸了,目前趴窩了。

英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三艘無敵級小航母都已經退役,新一代大型航母計劃被推遲,現在處於無航母時期。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雖然是核動力但是隻有4萬噸。

印度擁有一艘升級俄羅斯基輔級航母的超日王號,還有一艘國產維克蘭特號最近消息過了一年了一點沒動。

巴西只有一艘聖保羅號,現在也只能起飛一些老爺機,不具備啥作戰能力了。

泰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都是一些直升機航母。

航母是個好東西,可以說各國都想有,但是也只能想想。龐大的費用讓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望而卻步。目前來說航母是世界大國的標誌,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航母被稱為海上飛機場,或者移動的國土。同時也是現代和未來很長時間海戰的主要作戰核心。


軍武小咖


題主是在哪裡看見了各國競先造航母?

每個國家都去造航母,當然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它們有沒有能力造,還要看它們是不是都有錢造的起,玩得起。

航母不論是常規的還是核動力的,都是個大傢伙,排水量起碼都要超過4/5萬噸才行吧,否則它如何能擔當起海軍遠海綜合作戰移動移動平臺的角色。

基於遠程綜合作戰平臺的要求,意味著航母相當於一個海軍基地功能,必須攜帶各種海,空軍,陸戰隊等作戰武器和長期軍需品,比如各種戰鬥機,電子戰飛機,各種燃料,食品等

事實上,設計,建造和運行一艘航母,是一系列非常複雜的工程,對子一般國家來說,根本不需要航母,當然也沒有能力建造航母。裝備航母是根據一個國家的國家戰略和全球利益而決定的。一些小國只想種好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就很滿足了,就沒有必要建造一艘大船去世界各地遊蕩了。而對於一些大國,尤其是一些在全球不同地域都有勢力範圍和利益的國家,航母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武力裝備,它即是實用的武器大集成,又是一個戰略威懾,關鍵時候能起到震懾作用。

另外,航母可是一個行走的極盡奢華的高消費,其運行費用也不是一般的單個經濟體能夠承受的起的。


gautier6


其實,當今世界,爭先恐後建造的不是航母,而是可以承擔多種用途的,被稱之“戰略投送艦”的兩棲攻擊艦。

比如,意大利最新的“加富爾號,西班牙最新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澳大利亞最新的“堪培拉”級都屬於這類戰艦。這些戰艦的特點就是保留了車輛和登陸艇艙,同時又擁有滑躍式飛行甲板和飛機機庫。這樣,將原本所謂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功能“綜合”在一艘戰艦上。

這樣的方式,既不能發揮完全航母的功效,畢竟車輛和登陸艇佔據的空間壓縮了機庫,使得艦載機數量不足。可是完全當成兩棲攻擊艦,又似乎“資源浪費”,畢竟滑躍式甲板能夠讓F-35B這樣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發揮巨大的功效。但是對這些國家來說,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家“窮”了!無力維護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兩種艦船。所以,成本成為考慮的第一要務。不僅僅這些老牌國家在逐漸放棄航母,就是土耳其這樣的新型大國也是將所謂的“航母”,改成了利用西班牙技術建造的戰略投送艦。

所以,目前真正想建造航母的國家不過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和韓國。日本建造航母,是為了實現軍國主義復辟,但是日本明白由於受到各種限制,研發中型或輕型航母是其唯一的出路。韓國則是為了與日本針鋒相對,日本要造航母,韓國就一定會跟上。

而作為大國的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則是因為其國家利益,使其必須在航母俱樂部中保持低位。但是,由於這些國家的戰略利益已經不再是全球戰略,所以建造的航母以中型為主。所需要的數量也就是2-4艘,比如英國、法國就是需要2艘,而俄羅斯則需要4艘。只不過由於法國和俄羅斯的經濟問題,所以僅僅只有1艘,而英國卻已經擁有了2艘航母。

所以,當今世界擁有大型航母的國家,或者即將擁有大型航母的國家,不過是中美兩國而已。美國,擁有大型航母,並且在不斷研發新的航母,是為了維護其全球霸權。而中國研發新型航母,則是為了保護其逐漸拓展的海洋利益。這兩國不僅在經濟上可以支持航母的發展,同時在技術上也有一定的基礎。


所以,真正發展航母的國家其實不過只有幾個。


潞州節度


因為它的威力

這裡是李曉偉,為你分析。首先,航母是一種,利用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平臺,它具有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毀傷威力強的特點,不過它自身沒有什麼防禦能力,所以一般作為編隊。

航母是一款海空裝備,所以它在面對對方的海上力量的時候,具有無語倫比的優勢。艦載機的速度快于軍艦的航速,而且艦載機的武器通常大於防空導彈的射程,所以現代軍艦面對航母基本只有捱打的份。

但是,除了兩款裝備,一款就是,核動力潛艇,這種潛艇水下可以長時間以30節航速行駛,輕鬆跟上航母編隊。第二款就是裝備了,射程超過1000公里反艦導彈的軍艦,類似於055型驅逐艦,它在裝備了1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反艦導彈之後,可以在接近航母打擊半徑的區域,或者是遠離的地區發射導彈,從而威脅航母本身。

航母的艦載機攻擊半徑,超過軍艦反艦導彈打擊範圍,所以任何水面艦只,在以前都只能被航母吊打,因為艦載機不僅手長,而且比你更快,你打不到也跑不過。

所以想有強大的海軍,必須擁有航母。


李曉偉


真正“爭先恐後”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自二戰確立海戰主體地位以來,航空母艦一直都是各海軍強國的標誌性裝備之一!目前全球範圍內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有10個,現役各型航空母艦20餘艘。但是,從能力上來說,個人認為能夠獨立建造航母及配套系統(包括艦載機、發動機、彈射器等關鍵設備)的國家只有美、中、法三個國家。至於問題中所說的爭先恐後建造航母,恐怕也就少數的幾個國家是這種情況,有這個需求的國家必然是具有謀求深遠海洋權益能力的經濟、軍事、工業強國!全球現役主要航母對比

航空母艦從噸位上可分為大、中、輕三個類別,從動力形式上分為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而從當前航母運用和海上對抗形式上來講,大型航母(包括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才是真正能夠支撐海洋強國的裝備。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海軍裝備的質量、規模都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尤其是在航空母艦方面,美國現役11艘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大型核動力航母,是保障美國全球戰略、維護美國在世界各地利益最有力的手段,哪裡有美國利益,哪裡就會有美國航母的身影!“福特號”核動力航母下水儀式


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戰隊群的航跡遍佈全球!

除美國以外,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我國的“遼寧號”、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均屬於中型航母。其中“庫茲涅佐夫號”和“遼寧號”的船體均是蘇聯時期建造,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彈射器及阻攔設備進口自美國,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採用的艦載機是美國牽頭研發製造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是在蘇聯建造的“基輔級”直升機航母的船體上改造而來的;另外包括西班牙“亞斯圖裡亞斯親王號”、意大利“加富爾號”、日本“出雲級”(後續稍加改造即為輕型航母)等輕型航母,包括髮動機、艦載設備等都有來自於美國。因此,從實際情況來說,除了美國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外,其他國家的現役航母均算不上完全自主建造的。

“遼寧號”航母主要用於摸索航母設計、建造和使用經驗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自主程度很高,只是彈射器採用的是美國提供的成熟產品

真正“爭先恐後”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即美國和中國!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首艦“福特號”已經於2017年服役(正在維修),2號艦“肯尼迪號”也基本完成艦體建造,3號艦“企業號”正在船臺趕工;再看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於2017年下水,目前已完成4次海試,第二艘國產航母(據稱為裝備電磁彈射系統的大型直通甲板航母)正在穩步建造,而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也正在緊張的研發中。“福特級”2號艦“肯尼迪號”核動力航母吊裝輔助的柴油發動機(主要用於備用發電)“山東號”自2017年4月26日下水後已進行4次海試,預計2019年可入役

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效果圖

海洋佔據地球表面70%以上,只有具備經略海洋的能力才會成為真正的海洋強國!建設強大的海軍是一個世界性大國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後必然要具備的能力,而航空母艦是目前階段強大海軍的標誌,因此,只要是具有“遠大志向”的大國,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是必然選擇,而我們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遠大志向”的大國!

未來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效果圖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首先要說明的是,事實上世界各國並非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在爭先恐後的建造航空母艦。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十幾個國家擁有各類航母,而自己具備建造航母能力的國家更少,可能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國加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當前正在大力建航母的國家也不多。那麼這些國家為什麼要耗巨資建造航母呢?


擁有航母有利於爭奪制空權與制海權。簡單來說,航空母艦就是一個在海上移動中起降戰機的平臺,擁有它可以大大擴展戰機的做戰半徑,如果再加上其附屬的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航、潛艇等戰鬥群的話,其戰力可想而知。航空母艦在二戰中一戰成名,成為各國追逐的對象。雖然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航母的作用有下降之勢,但其在戰爭中的作用仍無可替代。

有能力建造航母是大國標誌之一。先從建造航母的耗資來看,單單一艘航空母艦動輒就需上百億美元,如果在考慮到配套的戰機研發、航母艦隊的組建等因素的話,簡直就是燒錢機器。所以,國力一般的國家根本就難以承受;再從建造航母的技術來看,一艘航母可能成百上千個產業有關,並且涉及很多高精尖的技術,對於一些產業單一,技術落後的國家來說,造航母簡直是天方夜譚。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如前文所述,能夠獨自造出航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同是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圖騰。特別是對於一個長久積貧積弱的國家來說,富國強兵肯定是國家的長久期盼,而擁有航空母艦就是國家富強的有力標識,可以大大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當然,航空母艦雖然是一項軍事武器,但建造航母所涉及的並非全是軍工技術,建造航母的過程同時也是對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全面檢驗,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綜合製造能力。


姜運倉


首先說一下,航母這種綜合性工業能力極強的海上巨無霸,不是說你想造就能造的,是根據國家得需要與實際能力而說的,當今世界,能擁有航母的國家都屈指可數,更別提在去建設航母的國家了,更是寥寥無幾。航母不但建造費用高昂,建造過程及其複雜,設計到整個國家工業化綜合性的提現,更是其航母艦隊的組成就沒有哪個國家能隨便吹口牛bi就能實現和擁有的!除去美國外,像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現在發展航母都是砍砍珂珂的,更別說二三流國家了!造航母,談何容易,基本上相當於給赤道鑲上金邊啦😄😄,嘿嘿開玩笑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矚目世界的發展成就,工業化綜合能力這麼有底氣的國家發展航母也只是先從引進借鑑,慢慢的從常規動力航母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起來的,從無到有,從有到自己建造新型號航母,也都是經過近30年的臥薪嚐膽實現的,二三流國家,你們能做到嗎!哈哈,等中國不久的將來發展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核動力航母后,中國海軍到那時才更引以為傲,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航母建造和使用經驗是世界上先進的,也是我國發展學習的老師,知恥而後勇,中國另當奮起直追。在航母發展建造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一定不會難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油,加油,祖國富強,國之幸,民之幸,世界之幸。


強軍觀察室


首先來說一點:只有極少數國家計劃建造、正在建造航母。目前有計劃建造或正在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這麼幾個,包括美、中、俄、英、印、日。其它國家要麼還是紙上談兵,要麼壓根就沒有計劃——現在還沒有達到“各國爭先恐後建造航母”的程度。不包括如日本出雲級等“準航母”,目前世界總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母。

這9個國家包括美、俄、中、英、法、印、巴西、意大利、西班牙,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已經成為了“國防教育基地”,已經不算是擁有航母的國家了。美國現役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在建福特級航母2艘,計劃建造1艘。我國現役1艘常規動力中型航母,海試1艘,在建1艘。英國現役1艘伊麗莎白女王號,1艘威爾士親王號已下水舾裝。俄羅斯現役1艘中型航母,計劃建造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印度現役1艘,還有1艘國產“維克蘭特”號下水舾裝,正在討論再建1艘。日本目前沒有航母,計劃將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改造成輕型航母。



現在只有這6個國家有計劃建造、在建航母,其中:英國沒有計劃再建造第3艘航母;俄羅斯因經濟緊張,航母建造計劃能否實現還很難說;美國的建造計劃一直都是按部就班,根本不存在著“爭先恐後”的問題;中、印、日都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航母。航母屬於進攻型的武器裝備,日本受限於《和平憲法》,不允許其發展航母,但日本政府正努力推動把出雲號改造成航母——修改防衛大綱。實際上,自安倍晉三上臺後,一直在尋求成為“正常國家”,並不斷擴充軍力——將出雲號改為航母,就是其提高軍力的具體動作之一。



日本的軍事戰略正在發生改變,將由之前的“專守防禦”向“戰略進攻”轉型,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值得世人警惕!由於航母建造是真正的系統工程,在所有的武器裝備中它涉及的領域最廣,航母是名副其實的“吞金獸”,再加上護衛艦艇等的費用,中、大型航母已經不是那些中、小國家能夠玩得起的了,這從計劃建造航母的國家上就能夠看得出來——航母建造需要的是綜合國力,光有經濟實力還不夠。少數國家還在積極發展航母,就是因為航母的強大戰鬥力以及它的巨大作用。



航母被視為是海軍強國的標誌性裝備,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雖然是常規武器裝備,但它卻具有戰略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有威懾作用。擁有航母,就可以在遠離國土的深海大洋執行作戰等任務,不用依賴陸地機場——航母就是可移動的海上機場。在戰爭時期,它不僅可以擔負奪取制海權的作戰任務,還可以依靠艦載機獲得制空權,甚至是制陸權——可打擊敵水下、海上、空中、陸上目標。在非戰爭時期,航母也可執行海上搜救、打擊海盜、反恐、護航等任務——維護海洋權益、保障海外利益、進行武力威懾等。



航母不僅是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其在和平時期也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這是少數國家積極發展航母的原因所在。儒道之主認為,在未來的相當長的時間之內,航母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航母是一個艦隊的核心,所有的作戰方案都圍繞著航母實施。想要建設成為一支藍水海軍,航母就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在深海遠洋的戰鬥,擁有航母的一方將具有絕對的優勢。有這麼一個段子,如果世界上哪個地區發生了衝突,美國總統立刻會問:我們的航母在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