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豬傳染性胃腸炎(TGE)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豬冠狀病毒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B類動物疫病,由於多為仔豬發病,又稱為仔豬的胃腸炎,其傳播方式為高度接觸性傳播。兩週日齡內的仔豬染病較多,主要症狀為嘔吐、嚴重腹瀉以及脫水。豬傳染性胃腸炎對仔豬的危害很大,兩週日齡內仔豬染病死亡率可高達90%-100%,斷奶仔豬染病死亡率也達到了50%。

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一、病原與致病機制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病原為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目前發現TGEV只有一個血清型,即只有一種該病毒。


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


多項研究發現TGEV入侵後攻擊的器官為豬的小腸。病毒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後到達胃,胃中存在胃酸,還存在能夠水解蛋白質的胃蛋白酶,能夠殺滅大部分細菌和病毒,但是TGEV能夠抵抗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並且耐受酸性環境,所以能順利通過胃而進入小腸。

病毒與小腸上皮細胞接觸後便使豬發生感染,並且能通過一種特定的蛋白質進入到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細胞核內,使這些具有消化功能的上皮細胞受到感染,終止了細胞分化。因此豬小腸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消化功能受損,從而導致乳糖及其他營養成分不能被消化分解。

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豬小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


被感染的豬隻乳糖長期積累在腸腔中,進而導致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大量水分便會積累在腸腔內,嚴重得甚至吸收腸腔外部組織中的水分,因此病豬便會出現急性腹瀉和大量脫水。同時由於腹瀉和脫水,血管外一些蛋白質丟失以及空腸鈉電解質運輸發生變化,使得腸腔內電解質和水堆積,從而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和以及血液中鉀含量增加,這會引起的心腎功能衰竭,這可能是病豬死亡的真正原因。

二、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期很短,只有15到18個小時,少數為2到3天。最初的症狀是豬出現嘔吐,繼而出現大量的水樣腹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稀、脫水,病豬極度口渴,並且可以觀察到哺乳仔豬的糞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

一週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可達99%以上,30天日齡以後的仔豬則很少出現死亡。

  • 妊娠母豬有時出現流產,哺乳母豬常出現嘔吐、腹瀉和無乳等症狀。
  • 某地區出現在大豬群地方流行性豬傳染性胃腸炎時,由於不同豬群免疫水平和病毒的暴露程度不同,臨床症狀差異較大。
  • 仔豬通過初乳被動免疫常可使4-5日齡內的仔豬免受感染。隨著母乳中抗體水平的下降,仔豬將逐漸發生感染和輕度疾病。依據免疫水平和病毒的暴露強度,有的會出現比較輕微的腹瀉,有的則很嚴重。如果母源抗體不能在整個哺乳期為仔豬提供足夠的被動保護,那麼在仔豬斷奶後的最初幾日就有可能出現腹瀉。
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發病仔豬

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

  • 胃腸充滿凝乳塊,胃粘膜充血;
  • 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狀;
  • 腸內容物呈泡沫狀、黃色、透明;
  • 腸繫膜淋巴結腫脹,淋巴管沒有乳糜。
  • 心,肺,腎未見明顯的肉眼可見的病變。
  • 病理組織學變化可見小腸絨毛萎縮變短,甚至壞死,與健康豬相比,絨毛縮短的比例為1:7;
  • 腸上皮細胞變性,粘膜固有層內可見漿液性滲出和細胞浸潤。
  • 腎由於曲細尿管上皮變性尿管閉塞而發生濁腫,脂肪變性。
  • 電子顯微鏡觀察,可看到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線粒體、內質網及其它細胞質內的成分變性,在細胞質空泡內有病毒粒子存在。

根據一些明顯臨床症狀可作初步診斷。如果出現了輕度的地方性流行時,就需要取發病豬空腸後段至迴腸段腸道,以及腸道內容物送到實驗室進行PCR檢測。

認識豬冠狀病毒—7日齡內仔豬死亡率超過90% 的TGEV

PCR檢測

不過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1. 可採用鏈黴素、痢菌淨、氟哌酸、磺胺嘧啶鈉等抗生素治療。同時口服補液,糾正酸鹼平衡,補液配比為:1000 mL飲水中添加20.0 g葡萄糖,碳酸氫鈉2.5 g,氯化鉀1.5 g,氯化鈉3.5g。另外,還可將黃芪多糖、板藍根加入到飼料中。

2. 若妊娠母豬伴有腹瀉症狀,可選用痢菌淨、維生素C、穿心蓮注射液,混合採用肌注方式,治療兩天,基本可治癒。

3. 若哺乳母豬伴有腹瀉症狀,可選用豬白細胞干擾素(2萬IU)與干擾素稀釋液6 mL,將二者混合後肌肉注射,達到縮減母豬發病時間,降低仔豬死亡率的目的。

另外,還可採用飢餓療法,減少飼料量,尤其是蛋白質飼料。

老諸後續會更新另外幾種豬冠狀病毒病,以及這類疾病的綜合診治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