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11 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場有關新冠病毒的聽證會上,有議員向出席聽證會的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提問:

是否目前美國出現的一些表面上被認為是死於流感的病例,實際上卻可能死於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回答說:美國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誤認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況。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美國2019-2020流感季始於去年9月29日,據美疾控中心估計,截至目前,美國至少有3400萬例流感,35萬人次住院治療,導致20000人死亡。

在3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了自己對目前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 “去年有37000名美國人死於普通流感。平均每年(因流感死亡)27000至70000例。(在流感疫情下)什麼都沒有關閉,生活和經濟繼續發展。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有546例,其中22例死亡。你們好好想想!”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美國當前面臨新冠肺炎和美國流感雙重壓力,死亡的人哪些是新冠,哪些是流感,好像又成了一團漿糊。

我在美國病例只有100多一點的時候就判斷美國疫情會走向失控。原因很簡單,他們對待疫情極不認真。

我當時做了一個視頻分析,


你不認真,病毒相當認真。下面咱們聊聊病毒。

當前,很多國家都在研發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幾十種藥物正在世界各地接受測試。 這是一項緊急任務,因為最新數據顯示,約20%的感染者患有嚴重疾病,約1%的人可能會死亡。

美國疫情的嚴重性已經嚴重被低估

安東尼·福西,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主任,在週三告訴國會,

新冠肺炎是比季節性流感致命10倍。

微小的病毒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他們在一些最具破壞性。即使用現代醫學,我們也只根除了一部分病毒,像類似天花這種則需要幾十年的全球大規模疫苗接種努力。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現在人類正面臨一個全新的敵人,正在全球迅速蔓延。

各國對其潛在影響的估計各不相同,但是Brian Monahan, 美國國會的主治醫生週三告訴立法者,他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將有7000萬到1.5億人感染這種病毒。

現在,美國醫生們正在使用一般的治療方法來控制新冠肺炎的症狀,但是還沒有一種特定的疫苗或治療方法。

為什麼病毒是如此棘手?

病毒是最奇怪的細菌。只需使用少量的分子,它們就能組裝成各種微小的形狀,只需一小段指令,它們就能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或威脅農作物收成甚至威脅人類健康。它們可以通過空氣、水、土壤和水滴在宿主之間傳播。它們迅速變異。它們無處不在,上天入地,從海洋去天空。

與細菌和真菌等傳染因子相比,病毒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事實上,病毒甚至可以讓其他細菌生病。

然而它們如此簡單,以至於大多數科學家甚至不認為它們是活的有機體。

例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只有30納米寬。新冠肺炎背後的非典-CoV-2病毒約為120納米。與此同時,大腸桿菌比非典型肺炎-CoV-2大16倍以上,人類紅細胞大64倍。人類細胞使用兩萬種不同類型的蛋白質。艾滋病毒僅使用15種。非典-CoV-2使用33種。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正是因為病毒微小,而細菌與之相比有額外的空間,像細菌這樣較大的病原體就儲存了他們複製自身所需的分子工具以擊退他們自己的感染。這些工具也使細菌易受抗生素的影響,抗生素是干擾細菌分子機制的藥物,但不是人類細胞的分子機制,因此它們具有靶向作用。

但是抗生素對病毒不起作用。那是因為病毒不會自己繁殖。相反,它們侵入細胞,劫持宿主的機器來複制自己。

病毒在細胞中複製,所以它們使用了許多與我們人類細胞相同的機制。所以就很難找到既能靶向病毒又不損傷細胞的藥物。

同時病毒還有一個特點,它們變異很快,所以針對病毒的定製治療和疫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效。

使病毒如此難以治療的另一個因素是我們的身體對它們的反應。一旦免疫系統檢測到病毒,它就會產生抗體。這些蛋白質附著在病毒或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上,標誌著它被破壞或防止它感染新細胞。

問題是,在免疫系統準備好防禦之前,像新冠這種病毒會造成很多傷害並感染其他人。當這些防禦開始起作用時,它們會引起其他問題,如發燒和炎症。當這些症狀出現時,病毒可能已經在下降,或者人作為生命體已經來不及採取行動了。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醫生使用多種不同的療法來限制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如發燒和炎症,這些疾病有時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比病毒本身更大。

也有一些病毒的疫苗和開發新病毒的努力。這些治療方法指導免疫系統在感染髮生前檢測並擊退病毒。這些是控制整個人群中的病毒的強大工具,但是它們很難針對快速變化的病原體進行優化,並且它們需要大量耗時的測試來確保它們對大部分人群是安全的。

每年美國流感都要死亡27000至70000人。新冠病毒也可能是一個持續的威脅。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對抗病毒的最好方法是減少感染的傳播

很明顯,對抗病毒的最好方法是首先防止感染。這取決於爆發期間的公共衛生措施,比如隔離和社會距離,以及個人策略。

美國之前採用的策略比較佛系,意大利通航的航班到了美國不作處理,鼓勵民眾不戴口罩,馬拉松接著跑,集會照常搞,很多醫院醫生也不戴口罩,消費場所正常開放……

一切順其自然。

病毒估計自己沒想到,會有這麼好的醞釀土壤。

防勝於治,咱們的千年古訓,但是美國不太懂中國文化,不明白這個道理。

開發新藥可能需要數年的測試,到那時,疫情可能已經消退,或者另一種更具威脅性的病原體可能已經出現。很不病毒就這樣與人類長久共生。

像艾滋病毒這樣的其他病毒可以用藥物控制,但不能消滅,因為病毒的隱藏儲存庫仍在體內。

在一個群體中,總有一些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比如免疫系統低下的人。對他們來說,治療和疫苗可能不起作用,所以他們依賴周圍的人進行免疫和採取適當的感染控制程序。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回到預防上來,預防是在人群中對抗病毒的最有效的方法。這意味著全球協調行動可能是控制最小病原體的最佳策略之一。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我覺得大戰當前,全球都進入到防疫攻堅戰疫中,我們人類也要明白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我們的敵人還真不是病毒,有本書,美國科普作家卡爾·齊默的書《病毒星球》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書中提到: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佔領了這顆星球,歷經高溫、酷寒或乾旱等極端條件,到現在病毒仍然無處不在,抗生素用來對付它們的小玩意,更是無法傷及病毒毫髮。

病毒在我們的DNA裡留下了豐富的信息,人類DNA片段中8%來自病毒,說它們是我們親緣有點遠的祖先也不為過。但是要小心,這些休眠在人類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復甦,重新組織成活躍的病毒。

病毒並不總是面目可憎,人類吸入的氧氣裡,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視為宮頸癌罪魁禍首的HPV,其實男女通吃且分佈廣泛,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與人類和平共處。

病毒在不同宿主間穿梭,有一定幾率攜帶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後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裡,在你感嘆人類或其他物種多樣性的時候,別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勞。

不可否認,病毒也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只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

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儘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線。

我們生活的星球,在病毒看來,也是他們的星球。

防大於治永遠是最佳方案。

中國的防疫今天取得這麼好的效果,其實在“防”這一方面給世界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

美國流感死者或死於新冠?國會醫生預計美國將有高至1.5億人感染

這是我去北京通州的郊區農村,路上隨手拍的,一個協管員值班在村口,“假期少出門,出門戴口罩,會員有距離,拱手不握手”。

這在中國是最普通的一個防疫縮影,相比較西方推崇的自由,不戴口罩,佛系防疫,中國人的責任意識、防護意識、自我隔離意識、團結精神、抗疫信念……都助推中國模式成為世界典範。

別期待把病毒殺完,請遵照中國經驗先把病毒防住。

世界集體努力,才能讓地球村消停。

期待,未來,我們勝利的那一天,我們和病毒說聲,你好,請各自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