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导读:

《朗读者》关于战争、人性、情爱、尊严、秘密等命题,汉娜就是故事情节和集藏主题意蕴的重要人物,汉娜具有本然真率、自尊自闭、单纯执拗的性格特点,单向度的人格特征是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汉娜,一个简单明快、善良真率的女人,仿佛一株清新挺拔的绿树,具有朴实和母性的特质。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她令青春的男孩米夏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来自男女间神秘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吸引力,促使青春勃发的他与离群索居的她冲破世俗道德,而听任发自内心的本能渴求,年龄相差悬殊的他们因生命的本真需要,迫切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铸就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不伦之爱。起初两人也许还仅仅是情欲的结合,但当两人的灵魂沉浸于优美的朗读时,他们俨然开始向着灵肉结合的情爱过渡,开始用心灵朗读着生命,忘却自我忘却俗世,本能简单地品味着爱。

悲情的成长故事:

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与36岁的有轨电车售票员汉娜,发生了欢愉而短暂的“不伦之爱”,然而,事后汉娜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不辞而别。等到八年后的重逢之际,汉娜作为集中营看守坐在被告席上,而已经是大学生的米夏作为见习律师位列审判席。米夏本可以证实汉娜是文盲,可以为她争取法庭的从轻发落的。但是,此时的米夏却选择了沉默。最终,汉娜被判终身监禁。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之后,米夏几年如一日地为她朗读文学作品,并录成磁带寄给她,伴随着米夏倾情的朗读声,汉娜在狱中度过了她那段艰辛而漫长的监禁岁月。又过了十八年,汉娜即将出狱,米夏去探望了她,并且,已为汉娜安顿好了出狱后的生活。然而,就在汉娜刑满出狱的那天清晨,她自缢了。

对于他们这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命运中的曲折变化,也揭示了二战后世人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当时,在爱情与历史的交织中,情感伦理与历史有把这场爱情酿造成了悲剧。尤其是在米夏和汉娜在法庭上相见时,米夏本可以替汉娜争取从轻发落,他却没有这样桌,他并不是报复汉娜,那时,米夏的心里应该是对汉娜又爱又恨,故意不管她,不然,之后的十八年,他也不会去为她做那些。

虽然米夏和汉娜的情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是爱情背后的故事着实又引人思考,发人深省。在这三个不同阶段当中,他们的故事从米夏和汉娜初识之时开始,米夏还是一个15岁的偏偏少年,汉娜是一个长为其母的36岁女人。在社会生活中,米夏是一个法学院的大学优等生,汉娜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在法庭上,米夏是一个以正义为本能的杰出律师,汉娜是一个曾葬送过无数生命的纳粹看守。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然而造化弄人,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却相爱了,尽管他们之间都难以启齿、公布于世。 而他们的爱虽然谈不上潇潇洒洒,但实际上,也可称之为轰轰烈烈,事实仿佛再次验证了爱情的非理性。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与身份、学识、地位、修养等等毫无关联,而且,也不受世间万物所阻挠。爱情,在哲人眼里是心灵的相通,在常人眼里是一见钟情,在文学家的眼里则是浪漫忘我。

爱情,作为社会永恒的主题,在各个不同人群的眼里都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爱情在《朗读者》里,是以一个复杂的多维面孔呈现出来的。在世人对爱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与阐释时,米夏和汉娜的爱最终只能以悲剧告终。

并因此,汉娜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尽管在不少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一段有失伦理的爱情,但他们的感情却充满着热烈和震撼。然而,除了思想上的强烈震撼之外,人们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场纯粹的爱和性,爱的背叛和爱的死亡,爱的遗忘和爱的无奈,这样的一段爱情故事。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从世俗眼光来看,这段发生在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与36岁的有轨电车售票员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正是难以启齿的“不伦之爱”。爱情的开始是对成熟女人汉娜身体的吸引,少年的米夏爱上汉娜是源于懵懂初恋的冲动。

他们的爱情中也多处涉及到“诱惑”的问题:

“她(汉娜)把“袜子卷过小腿肚,卷过膝盖,提到大腿,”对女性身体的好奇和自我萌发的爱慕让米夏深深迷恋着汉娜,少年时期每日期待夜晚来临的那种窃喜心情。是成熟后的米夏永远的记忆。汉娜的成熟的女人味,她风情万种的言行举止无不像红酒一样在米夏的心里散发着韵味,让其欲罢不能,沉迷与其中。”

米夏还模仿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和德国诗人贝恩的风格,曾经写出了一首记录他们之间密切关系的诗歌,以抒发自己的心声:“与君同心,两心相互来占有;与君同寝,两情相互来占有;与君同死,人生相互来占有;与君分袂,各自东西不回首。”这段情感的萌生,发展,蔓延弥漫着爱情原本的青涩美好和缠绵炽热,但是米夏狂热的欲望和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让人们隐隐能洞察到两人不可避免的悲剧未来。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这场爱情故事的发展崎岖,让人们为之揪心难耐,然而,贯穿两人故事始终的线索是朗读,他们是朗读者和聆听朗读的双方。少年时期的甜蜜缠绵已经成为记忆,在成年后的相遇发生的意外让他们两个人始料不及。米夏的朗读对汉娜而言,仿佛是一剂救济心灵的良药,拯救着汉娜,无关战争和监狱围墙的阻挠,这种拯救的形式,穿越了现实的残酷和世俗的漠然。

岁月如梭,洗尽铅华,在两个深爱彼此的恋人心里,他们以这样一种交流方式相濡以沫,相守着,维护着爱情和自己的心灵。

在这场爱情中,“他们分别扮演了成长者、朗读者、背叛者、痴恋者、负罪者和受害者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个斑驳、丰满的成长形象。”朗读使他们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朗读也唤回了他们双方的人性和灵魂,成为他们之间爱情的救赎。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爱情将米夏卷入了汉娜的罪责之中。”因性而爱,然后沉迷其中,这是汉娜与米夏爱情最为贴切的写照。可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场爱情的经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还赋予了他们爱情更深层次的丰富意义和主题。米夏和汉娜的爱情故事以及成长历程贯穿始终,联系当时的现实背景,阐述了人性、尊严、文化、罪责、法律、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等问题,引人入胜。

作为让人悲伤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段不伦之恋刻画得曲折缠绵,居然发生在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与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之间的感情,不过,这并没有让人反感故事对伦理道德的违背。 他们的感情是细腻丰富的,对于一段生涩甜蜜的初恋,米夏心里对其赋予着憧憬向往,对他们的情欲方面,以及“欲望”前后,少年给女人朗读华美的篇章等表达出的真情,都不乏正常恋情的诗情画意,让人觉得一切竟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在这段爱情故事的背后,寄予着更为深刻的主题,通过对这段爱情的深刻了解,也贯穿阐述了民族,人性罪恶以及生命的沉重思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带来的社会问题之下,爱情的寓意非常之沉重严肃。没有无畏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这是一场不伦恋的写照,这是引人深思历史的庄重的故事。

在米夏与汉娜的爱情中,也表达了当时对二战历史、人性与存在的深度发问与反思,这是不被社会接受的一段爱情,也是他们的使命。《朗读者》的主题确实是一直被关注和思考的,它是那个时代人的主题,在这个人化和德国化的题材上,人们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某些相通共同的东西。一代人的罪恶还将置下一代与之同在罪恶的阴影之下,这一切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主题。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由此可见,人们对人性问题思考得非常深刻,在米夏和汉娜的感情中,严禁思维的表达下,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沿袭他们自身来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勇气去面对现实问题。爱情的悲剧深刻把握的主题中,贯穿着严酷的、深层的、无法回避的事实,不是直接呈现的悲剧,而是在不断的成长和经历中交织着的。

《朗读者》中包含着经典爱情的主题,爱情与背叛、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以烟火绽放般的绚丽作为开头,把我们引向一条曲折幽远的小径,却以冰冷的死亡结尾。海已枯而石未烂,洪水方追,赤日已临。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爱情的甜蜜以及衍生的患得患失的情感,让他们的爱情格外让人揪心。看完结局,人们深入思考过后,不禁有些疑问;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注定的悲剧呢?其实,他们的爱情是一切时代男女的欢娱,还是隐藏在历史境遇中的一个寓言,我们该如何去回答道德面临的难题?可是这一切都是无解之谜。

人们无从拷问答案,或许人们对爱情,对人性,对罪恶有自身的体会和思考。爱情,是花朵生长的肥料;是自由飞舞的彩蝶;是每个人心中一抹美好的阳光。叠加在爱情之上的深刻寓意,又让人深入思考,得到灵魂的洗礼抑或心灵的救赎。

汉娜在选择维护自尊而隐瞒个人文盲身份的同时,也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悲剧的路,她不得不选择辞去电车公司的工作,不得不逃避和舍弃米夏,然后又以同样的原因不得不选择放弃西门子公司的工作,出于生存本能地选择了随即而来的纳粹党卫队招兵,却也从此选择了一条黑暗的人生道路。

《朗读者》:爱情在朗读中感人肺腑,在倾听中无疾而终

结语:

汉娜因情感的偶然性本能选择,进而选择了后来一次次的失去与放弃,也就选择了在捍卫自我尊严的同时失去更多,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剧人生。汉娜的选择看似主动、自我,实则被动、无奈,为维护尊严,为实现忏悔,为祭奠爱情,她选择了认罪自罚。甚至为了尊严和爱情,在熬尽年华岁月即将迎来自由的前夕,她又决绝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和米夏都不得不为汉娜的选择而感到意外与震撼,然而,汉娜的“本我”也显得单纯而无害,她的选择多是单一判断下的单一选择,方向源自她内心超乎寻常的敏感与自尊。

爱的发生也许偶然,也许轻易,但能够左右对方一生,除了彼此再不能接纳别人,如此,不是爱又是什么呢?这份情爱缠绵纠结于汉娜的一生,她执守内心记忆中的风花雪月,用尽一生品味心中的爱情,让她放弃平顺的工作漂泊他乡的是这份情,而最终令她失去尊严厌倦生命的竟也是这份难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