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飛機降落前速度低卻不會掉下來?

時光紀BY


因為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往往飛機的附近沒有相對地面靜態的參照物,所以你會覺得飛機的飛行速度很慢,的確一架民航客機在一萬米高空的巡航速度在800km/h左右,差不多相當於F1賽車比賽中極速的兩倍多。但民航飛機在降落機輪觸地前也依然會保持在200km/h以上的速度,必須要在飛機失速的臨界速度以上飛行,否則就會發生事故。

如果你坐飛機懸窗正好在機翼附近,你會發現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機翼後端有翼片會被拉出,這是襟翼,它的作用就是讓機翼的迎風面變大,同樣的速度可以獲得更大的升力,拉出襟翼可以讓飛機在更低的速度下不會出現失速的情況,獲得更穩妥的降落速度。


老倪DIY


飛機在高速巡航階段和降落階段速度其實相差還是挺大的。飛機巡航時,速度大約是900公里/小時,有時碰上大順風,相對地面的時速可以超過1000公里/小時。而飛機在進近降落階段,相對地面的時速大約只有200公里/小時。

儘管飛機在降落階段的時速只有巡航速度的五分之一左右,但飛機依然能穩穩的飛在空中不掉下來,這裡邊的原因有三個:

1.飛機巡航階段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8000米以上,那裡空氣稀薄,氣體密度小。而降落階段的海拔(高原機場除外)都比較低,空氣稠密。根據升力計算公式,升力的大小與氣體密度以及氣體相對流速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飛機同樣為了保持這點升力,由於低海拔地區的空氣密度要遠高於巡航階段周圍的空氣密度,因此降落階段的空速可以低於巡航階段。

2.飛機機翼上的襟翼給飛機提供額外的升力,或者說可以讓飛機以較低的空速保持不失速。在飛機機翼後緣有一塊可以向下偏轉的翼面,我們把它稱之為“襟翼”。襟翼的作用是在相同的空速下提高機翼的升力,或者說可以使飛機在低速狀態下不容易失速。襟翼一般在起降階段才會打開。

3.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飛機起飛降落階段一般都處於逆風狀態。機場的跑道會順著當地的常年風向而建,使用時會根據當天的風向來決定使用跑道的哪一頭來起降飛機。這樣做可以使飛機在起降階段相同的空速情況下,相對地面速度更小,從而縮短飛機在跑道的滑跑距離,因而也就更安全。

以上三點就是為什麼降落階段飛機速度比巡航階段要慢很多,但卻依然不會失速掉下來的原因。


熊貓愛飛行


如果你坐過飛機,一定會感覺到整個飛行段會有四個能明顯感覺到的速度。

首先是離地起飛,這個時候飛機的速度很快,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空速(飛機與空氣的速度),以便以最快的速度達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是100到500米左右,依據機型不同而不同),因為起飛是飛機最危險的時候,只有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危險才會降下來。

然後飛機會突然降速(其實是飛機的發動機推力下降),這個時候就是自然飛行,以便省油。

爬到指定的高度(一般是平流層),飛機進入了巡航速度,第四,就是題主說的降落速度。

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飛機降落的時候都是在滑翔的狀態下降的,發動機僅僅是維持飛機的最低速度,所以這個時候飛機最安靜,速度也最慢。

通過飛機機翼和它的前襟副翼仰角的共同作用,這個時候飛機的升力是略微低於重量的,所以它還是會掉下來,不掉下來我們怎麼能著陸?只不過這個過程是可控的。

當然,飆機另說,一般紅眼航班容易出現飆機,畢竟飛行員也著急回家。


觀上靈雲



這也是一個矛盾體。飛機在即將降落時,當然是越降低高度接近跑道,速度越慢越好阿。可也不能太慢,任何飛機都有一個失速點,低於它,飛機就會因為失去升力而墜毀。我就不從頭解釋了,大家只要瞭解到,一般大型客機的失速速度大概在280節左右。而放下襟翼後的失速速度則在210節左右,【我這是取一般折中點,大概就是這意思吧】。所以飛機飛近第五邊時,隨著高度的不斷降低。放下襟翼,再放下起落架,就可以以180節左右的速度【因為起落架也放下了,起落架同樣提供了風阻】,以零高度滑過跑道盡頭,機頭稍為仰起,盡力配平,以主起落架先著地為佳。然後拉回節流閥,開始剎車。飛機安全著陸了!



手機用戶崔永方


首先,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失速的概念。我們要知道飛機之所以能飛在空中不掉下來,完全是由於空氣流過機翼之後產生的升力。飛機在平飛的狀態下,飛機機翼產生的升力等於飛機自身重量。此時若飛行員如果緩慢向後拉起操縱桿,飛機機頭慢慢抬高上升,機翼與自由氣流之間開始有夾角,我們把這個夾角叫做迎角。平飛時迎角為零,當飛機緩慢抬頭時,迎角由0逐漸變大,產生的升力逐漸增加同時受到的氣流阻力也會增加。當然凡事都會有個度,這個迎角增加升力提高也有它的臨界值,當迎角大於這個臨界值時,升力會急劇減小,使得升力不足以將飛機支撐在空中,飛機就會失控下墜。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失速(升力小於極限值)。

飛機平時最容易在起飛、降落以及大轉彎出現失速現象,由於機翼變動幅度較大。題目中所提到的掉下來翻譯過來其實就是失速現象。

因此在飛機降落過程中即使速度不快,只要保證升力不減小到極限值,就不會出現掉下來的情況。

然後再來解釋一下為什麼速度不快也不會掉下來,雖然飛機速度的下降會造成升力的減小,但是這只是影響升力因素之一,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機翼面積來彌補速度下降造成的升力損失,這就引出了飛機機翼上的一個重要部件襟翼,通過它的活動可以使得飛機即使在較小的速度(當然速度也不會太慢,只是相對於飛機正常飛行速度而言)下也能得到足夠的升力,使得飛機可以平穩著陸和起飛。


留白說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介紹一下飛機機翼上的一個重要部件——襟翼。

襟翼(flap)是一種安裝在機翼上的活動翼面,通過改變翼剖面的弧度,增加機翼的翼面,用來達到提高升力的目的,通常用在低速起飛與降落的時候。襟翼也被稱為高升力裝置的一種,當襟翼向下垂時也會增加機翼的迎風面積而有減速的作用。

上圖是早期襟翼的幾種常見形態,大致分為:簡單襟翼(Plain flaps)、分裂襟翼(Split flaps)、開縫襟翼(Slotted flaps)和後退襟翼(Folwer flaps)。

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襟翼已完全不單單是隻朝後延伸的這種後緣襟翼形式,還有在機翼前緣伸出的前緣襟翼。

上圖是波音777飛機起飛時,前緣襟翼伸出的效果。前緣襟翼在大迎角下向下偏轉,使前緣與氣流之間的角度減小,氣流沿上翼面的流動比較光滑,避免發生局部氣流分離,同時也可增大翼型的彎度,用以提高升力。

當飛機在起飛時,襟翼伸出的角度較小,主要起到增加升力的作用,可以加速飛機的起飛,縮短飛機在地面的滑跑距離;當飛機在降落時,襟翼伸出的角度較大,可以使飛機的升力和阻力同時增大,以利於降低著陸速度,縮短滑跑距離。

在現代飛機設計中,前緣襟翼與後緣襟翼配合使用可進一步提高增升效果。

因此,現代飛機利用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配合使用,增加了整個機翼的翼面,在飛機低速飛行過程中也可以保證飛機有較高的升力從而可以穩定的飛行,而不會發生失速掉下來。


超側衛


這個問題很簡單。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飛機在降落前為什麼要保持較低的速度,這是由於要保持一定的下降速率,這也是飛機機構承受力決定的,尤其是飛機的起落架液壓系統的承受力。如果超過這個範圍,也就是硬著陸,輕者毀壞起落架,重者……所以飛機制造商會根據飛機型號規定該機型最大接地速度。一般飛機中型客機進場五邊速度150節,接地速度是135節,下降速率是1000英尺/分鐘以內。

第二,根據空氣動力學升動力力學公式,飛機速度減慢時升力必然會下降。這就需要增大機翼面積來彌補速度降低導致的升力損失,襟翼是一般固定翼飛機常見設備。襟翼根據機型不同檔位也不同,一般常見的有五檔,5,10,15,25,45度。輕型飛機檔位比較少,大型飛機滿襟翼角度一般不會超過60度。即便有襟翼彌補因速度降低損失的升力,但也是有極限的。所以飛機生產商都會根據機型規定失速速度,只要空速低於失速速度,飛機也就接近自由落體運動,不受飛機的飛行姿態限制。一般飛機失速速度是低於135節,根據翼展比失速速度也不同,一些輕型飛機是80節,三角翼輕型飛機甚至可以到60節。

綜上所述,飛機降落前只要進場速度不低於失速速度極限,飛機就不會掉下來。著重說明一下,空速是空氣流過機翼的速度,並不是飛機與地面相對運動的速度。


紅蕖照水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好,正好那些年的流體力學無處安放,哈哈哈。

速度下降,從理論上看,按理說飛機受到的抬升力就會明顯下降啊,怎麼可能還能飛著呢?!

那麼,你去想一想,速度是飛機受到抬升力大小的唯一因素嗎?

不是的。

我們可以增加機翼面積來補充速度下降帶來的升力損失。原理呢,就是降落傘的原理了。在飛機下降的時候,速度降低,但是飛機機翼上的襟翼展開,這時候飛機的有效受力面積就增大。因為飛機下降的時候速度減少的並不是特別多(是不是不可思議),是這樣的,飛機著陸前的速度並沒有減少特別多,所以,飛機在著陸的時候都會向前滑行那麼遠。這就是速度沒有驟然下降的最好體現。

不知道大家有沒看過一個電影:薩利機長。

這部電影裡,飛機降落在水面上,這個過程,也是因素速度足夠快,且,飛機在睡眠滑翔的同時,依然有升力存在的緣故。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飛機降落前速度會降低很多,此時的機翼升力很難保證飛機有足夠的平穩性,會失速造成飛機下降特別快。其實飛機在設計製造的時候機翼翼面是可以改變的,分為前緣縫翼和後緣襟翼,前緣縫翼是保證飛機在很大的升角情況下的失速,原理是飛機大升角起飛過程中,機翼上面會有渦流造成失速,因此飛機在此情況下會打開縫翼。後緣襟翼的作用是增加機翼面積使飛機在低速時保證足夠的升力,其次襟翼還有使飛機降速的作用。因此飛機在降落過程中降低速度操作會打開機翼後緣襟翼,降低飛行速度的同時使飛機保證足夠的升力以至於能安全的降落,有時降低速度很少會大幅度降低引擎的轉數,因為有時操作不好會造成引擎喘震。


SolidSea198177354


看了這麼多,還是通俗易懂地講一下最好!舉一個例子,我們向遠處扔一個石頭,石頭落地的軌跡也是由快到慢,緩慢落地,是一個拋物線的軌跡,而不是飛著飛著突然90度下落,這就是因為慣性!所以飛機降落時,也是有一定的慣性,本身有向前運動的趨勢,即使速度慢了,但不會突然90度垂直掉下來,而是邊下降邊向前!另外,飛機下降時,和小鳥降落很像,不是頭朝下,一頭紮下來,而是頭部上揚,打開副翼,腹部和機翼對著迎風面,所以空氣阻力比平飛時增大許多,這個阻力為飛機提供了一定的浮力,就像降落傘一樣。(特別說明:飛機平飛時,迎風面主要是飛機的機身橫截面,面積有限,阻力也很小),所以,雖然速度減緩,但不會掉下來。飛機落地時,我們都可以看到,是頭部上揚,後輪先落地。其次,由於降落時機頭上揚,導致發動機的噴口略向下,進而產生傾斜向上的反推力(可能是為了觸地復飛的需要),這也為飛機提供了升力……附加小鳥降落的圖片和飛機降落圖片,一看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