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责任 中行北京分行“云宣传”伴金融消费者过“3·15”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期而至。据了解,对于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下的“3·15”,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响应监管机构相关工作部署,自3月9日起,以微信公众号、网点电子屏幕等为主要宣传载体,组织北京地区各营业网点共同做好“3·15”教育宣传周活动,构建疫情期间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防控工作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也丝毫没有松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该行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创新开展宣传教育,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内容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元的“微沙龙”“云在线”等模式打造“零接触”宣传。

重点突出,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以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

活动期间,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全面贯彻监管要求,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抗击疫情支持措施落实到位。据了解,中行北京分行在信贷支持、息费减免、保险理赔、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均制定了具体措施,惠及参与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的相关人员;还通过向受困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和产品,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并及时将相关措施、政策、服务等讯息传递给广大客户,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寓教于乐,“空中课堂”实现多点触达

为了给广大金融消费者送去更为精准、实用的宣传材料,中行北京分行辖内各支行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例如,有的支行制作微信长图、短视频、设计电子海报,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有的员工发挥特长,创作漫画、编辑创意微电影等,以轻松诙谐的表现形式向客户介绍中行产品服务、防诈骗小知识,以及健康防护注意事项等。

无法面对面讲给客户听,中行北京分行的消保志愿者们就把宣传教育阵地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将渠道拓展到社交媒体,努力做到宣传不停、服务不断、提示不少。据统计,在“3·15”教育宣传周期间,中行北京分行全辖各支行共计开展线上宣传40余篇次,更有趣的宣教内容、更灵活的参与方式,也有效调动了客户学习了解金融知识的热情,提升了宣传效果。

温情守护,以案说险加强风险提示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抵抗疫情期间,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为此,中行北京分行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出了诸如利用“退改签”诈骗、冒名慈善机构骗取爱心捐款、假借销售防疫物资实施诈骗等疫情防控期出现的多种诈骗手法,并及时制作成微信图文、视频短片、动画等宣传材料,重点聚焦账户资金安全、个人信息安全、非法集资风险和过度负债等热点问题,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具体案例,为消费者讲解,揭示风险,并发挥网络和自媒体的辐射作用,广泛传播,提醒客户增强防范意识,注意识别骗局,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