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川3省同期获批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新稻会迎来大涨吗?

清风飞花


豫鄂川3省同期获批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新稻会迎来大涨吗?

目前正是2019年产中晚稻收购的季节,南北产区新稻谷上市量不断增加,虽然今年新稻的开秤价及初期价格表现都不错,但大多产区的普通品种稻谷价格仍低于托市收购底价运行。为此,国家先后在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及江苏等省份陆续启动了2019年中晚稻托市收购执行预案,按照国标三等中晚籼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的价格挂牌收购农民出售的粮食,等级差价每斤0.02元。

受托市收购启动的支撑,符合条件的地区最近新稻谷市场价格逐渐向托市收购底价靠拢,前一段时间偏弱的价格有所走高。预计在托市收购主导下,在新稻谷购销的高峰期,即托市收购预案截止日之前,市场价格将保持平稳为主走势,大涨的可能性没有,能不下跌就是托市的“托底”作用最好的体现了。

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最近两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的调整,尽管价格不再下调,但导向依然是从托市收购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主要作用在于托底;二是截至目前稻谷主产省的托市陈稻谷库存庞大,特别是像黑龙江等托市收购大省,仓容不足也是客观现状;三是资金压力较大,每年收购数量庞大的托市粮进入临储库存,暂时退出市场流通,库存积累的越多,占用的资金体量就越大。

与此同时,国内稻谷的供需格局总体是宽松的,不仅仅体现在陈稻谷库存犹如“重压”始终在抑制稻谷市场行情,也体现在新稻谷集中上市期本身就是供应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尽管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大米市场走货好转,有利于加工企业开工并收购,但鉴于米厂大多选择边收购边加工的策略,对稻谷价格的支持或带动作用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对于2019年的稻谷市场行情,粮小咖早期就分析过,托市收购仍会继续主导市场,哪怕市场化的程度在提高,所以说,现在已经启动的5个主产省价格会逐渐企稳在托市收购底价附近,后期其他主产省也很可能会陆续启动托市预案。另外,在托市收购结束后,稻谷价格很可能会回归偏弱下行的走势。只不过,优质优价的特征会贯穿始终,毕竟优质稻谷的供应还是相对偏紧的。


粮小咖


继安徽两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之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10月31日发出通知,自11月4日起,在河南、湖北、四川等3省符合条件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之后在11月6日,再次发出在江苏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截止目前,已经有5个省份启动托市收购工作。回到问题,在目前托市收购中晚稻工作陆续启动的情况下,新稻会迎来大涨吗?三农广讯分析认为,目前五省先后启动托市收购,对南方中晚稻市场价格会有一定提振,但是提振的效果会比较有限,迎来大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一,托市收购会最大限度的“托”的作用,而不会把价格“举”得过高。从收购政策角度看,只有当稻谷价格连续低于托市价格(三等国标中晚籼稻价格1.26元/斤)时,才会启动托市收购,这样只能保证市场稻价销售价格不会过低,但是不会把稻谷价格拉得过高,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国家和企业争抢收购稻谷的现象,正所谓“托之有余,举之不足”。

第二,当前企业库存相对充足,收购愿意下降。在中晚稻上市初期,可以说是购销两旺,稻价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冲至1.30元大关,目前看,已经有部分加工企业库存量已经相对充足,继续收购愿意不强,收购的后劲不足,所以近日稻谷价格出现波动。



第三,北方稻区销售时间被“挤压”,上市会比较集中。在元旦和春两节的预期下,东北稻谷应该有所表现,但是由于今年东北地区水稻收获延迟2周左右的时间,再加上今年春节比云年要提前半个月,这样就会导致春节前卖粮时间缩短1个月左右,会导致东北稻谷上市比较集中,价格很难走强,这对于南方稻谷价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四,终端消费疲软,影响企业走货。从大米销售情况看,由于近期粳米走货缓慢,价格偏低,也会对中晚籼米的销售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到稻谷的销售和价格。



总的来看,目前的五个省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对于稻谷销售来讲是一件好事,也会对行情有所提振,但是客观的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推动中晚稻价格出现大涨的局面,预计近一段一时间,中晚稻价格应在每斤1.24-1.28元之间波动为主。从卖粮方面看,毕竟目前国家启动收购预案,应该趁此时间,及时出售,落袋为安,未来出现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三农广讯


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也是有原因的,当地中晚稻市场收购价连续多日低于1.26元/斤,比如河南地区,11月4日粮食收购价格周报显示,当地的中晚稻平均收购价为1.17元/斤,价格高的也只有1.18元/斤。湖北、四川市场价格低的只有1.18元/斤和1.07元/斤,这样的价格与2019年最低收购价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而眼下正是农民集中售粮的时候,为了稳定农民的种粮收益,适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并不代表着水稻价格会明显上涨,这只是一个托市保护价,粮源不达标的价格依然会低迷,不在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之内。豫鄂川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新稻价格是否会大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并不是要稻谷价格大涨,而是让市场价格相对平稳

关于稻谷市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个人认为需要理性看待,不要指望启动最低收购价后稻谷价格会出现大涨,这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不是启动最低收购价的初衷,目的是要稻谷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通常情况下,启动最低收购价是有条件的,比如2019年中晚稻的最低价为1.26元/斤,只有当地的市场收购价连续低于该价格时,相关预案才会启动,而一旦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预案会暂停执行。这里面是有一个弹性空间的,而且当地的实际执行情况,还得看粮库的库容情况,比如说当地的剩余库容只能装500吨,那么在实际收储时,只能先收500吨,超出的部分暂时就没办法解决。

二、稻谷粮源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新稻价格不具备大涨的条件

今年早稻总产量为525亿斤,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6.5亿斤,降幅为8.1%,中晚稻产量数据暂时还没有出来,可从目前整体的粮源来看,稻谷市场粮源供应是比较充足的,新稻即使小幅度减产,但库存量依然偏高。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跟持续收购粮源有关,从2004年开始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种粮收益相对有保障,农民种出来不用愁着没地方卖,特别是前些年连续上调最低收购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虽然每年都有稻谷临储拍卖,但去库存效果并不理想,而每年又源源不断地有新粮供应市场,这也使得稻谷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整体不缺粮的情况下,稻谷价格又怎么会明显大涨呢?



三、稻谷市场下游消费呈现下滑趋势,产销失衡使得水稻价格相对低位

稻谷市场目前的消费渠道主要有3个,一个是食用方面,一个是深加工领域,还有一个是饲料,目前这几个渠道都有下滑的趋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很多人的饭量比较大,吃个两三碗问题不大,而现在很多人只吃一碗米饭,对一个家庭来说看起来是小事,但这样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稻谷的销量。在深加工领域,稻谷的深加工不是很丰富,局限性较大,还无法像玉米那样丰富,饲料需求方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在国内消费量稳中有降的情况下,还面临着进口粮源的冲击,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一些低价大米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大米价格,反过来也影响着稻谷价格。

四、宏观调控不允许稻谷价格大涨,后期优质粮源有望实现优价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粮之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相关方面也清楚,目前的粮食价格是偏低的,农民种粮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但相关方面也明确表示,直接提高粮食收购价的方式不可取,那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近几年农资、人工等成本至少上涨了30%以上,但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却有下滑的趋势,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下调水稻收购价,中晚稻的保护价由1.38元/斤下调至1.26元/斤,亩产量按1200斤算,那么种粮收益就减少了144元。现在也出现另一种现象,优质粮源价格出现上涨,部分稻谷价格超过1.5元/斤,待售粮高峰过后,优粮优价会进一步体现,所以如果种植户手里是优质粮源的,那么可以考虑适当缓缓,待后期价格上涨后再择机卖粮。



总之,当前的稻谷价格不具备大涨的条件,从大的方向看,也不允许稻谷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农民在售粮时需要合理把握时机,普通粮源基本上会围绕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波动。当然如果是优质粮源,可以避开近期的售粮高峰,通常年底会迎来一波上涨高峰,那时优质粮源的价格会相对高些。对于后期的稻谷价格,农民也不要期望太高,普通水稻只能靠着保护价支撑市场,有余粮出手的可择机处理,目前只有订单化、优质粮源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专业的种植户需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选择相对较好的种植品种,这样种植效益才可能提升。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河南、湖北、四川同期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新稻是否会迎来大涨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托市收购的目的在于:防止丰收时节农产品扎堆儿进入市场,形成短期供应充足,导致价格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如果价格比较稳定,就不会再收购,所以也就不可能造成短期农产品供应紧缺,也就是说价格上涨的基础就根本不存在。


方然虫信


不认为政府托市就能大涨。产品的价格因素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因为这三个省要和东三省pk的。有什么理由可以说他们价格更高呢,这不科学。当然,这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毕竟可以增加收入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