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引言:在中國歷史上,秦朝和隋朝都是經歷了兩個君主就滅亡的朝代。它們都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才建立起的統一的王朝。在建立之後都進行了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但這兩個王朝在改革之後卻沒有像其他王朝一樣延續幾百年,反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滅亡了。那麼秦朝和隋朝這兩個朝代有什麼共同點呢?

在戰亂分裂的局面中建立

秦朝和隋朝都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戰亂後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秦始皇在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之前面對的戰亂紛飛,分裂割據的局面。秦朝的上

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秦始皇——嬴政

一個朝代周朝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分封制,在這種制度下,各地諸侯的權利雖然受到周天子的管控,但十分自由。他們自己擁有軍隊,自己擁有一套像中央的官制。所以,周天子只能在自己力量比各地諸侯的力量強大的情況下才能讓各諸侯俯首稱臣,對其進行管理。反之,當週天子的力量變得弱小,各諸候的力量反超周天子,各諸侯便會挑戰周天子的權威,不再履行他們對周天子的義務,互相發動戰爭。自從,春秋戰國時期延續了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開始了。秦始皇上位的時候是戰國末期,所以他仍然面臨著戰亂分裂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局面,他進行了連橫的政策,順應了經歷了五百多年戰亂的人民希望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國家統一,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隋朝在建立之前的局面和秦朝類似。自漢朝滅亡後,由於東漢的豪強地主勢力十分強大,並不能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王朝。中國又陷入了戰亂分裂的局面。在這種戰亂分裂的局面下,各豪強地主在自己的地盤為王,幾個豪強地主還聯合起來選出一個"皇帝"來代表他們,形成了"共天下"的局面。由於這個時期是戰亂分裂的局面,政權極度不統一,各豪強地主只顧自己的眼前的利益,對百姓的壓榨剝削十分嚴重,還將少數民族的百姓充作奴隸。農民起義爆發十分頻繁,還會和少數民族聯合起來舉行起義。百姓渴望國家統一,建立統一王朝的願望十分強烈。

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隋文帝——楊堅

雖然這個時候建立了西晉,統一了北方,但是南北對峙的局面仍然給百姓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尤其是,統治者仍是由豪強地主聯合把持,不能帶給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真正的安寧。統一的王朝急需建立。隋文帝楊堅擔負起了這一歷史重任,建立了隋朝這個統一的王朝,結束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實行高壓政策卻引起反抗

秦朝和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都實行了高壓的政策,引起了反抗。秦朝建立後,統治階級為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方式發生了分歧。周朝對地方實行的是分封制,但是卻因為後期自身力量的不夠強大導致了春秋戰國戰亂分裂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郡縣制出現,但是隻作為一個輔助的方式來管控地方,不知道這個制度大範圍推行結果如何。在經過了一番爭論之後,秦朝最終實行了郡縣制來作為管控地方的政策。為了更好的管控地方,秦朝派到各郡縣上的官員都是原來秦國的官員。由於各郡縣是原來的諸侯國,秦朝為了更好的掌握,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將原先的貴族進行革職、俘虜或者處死。為了消除他們在當地的勢力,還將關東的豪強強迫遷徙到咸陽,加強對他們的統治。但是,這些高壓政策引起了原先六國貴族的不滿,爆發了對秦朝的反抗。

秦朝建立後還執行著法家的思想,在施政政策上更加的嚴酷。為了體現自己的強大,秦始皇廣建宮殿,徭役賦稅突破了百姓承受的極限。百姓對秦朝不滿的情緒日益加重,為了尋求活路,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起義還和貴族的反抗結合了起來,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隋朝雖然不用糾結實行什麼制度,但是由於隋朝是在關隴貴族集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了控制這些貴族,隋朝統治者也採取了高壓的政策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原先在戰亂的時期,百姓為了避免戰亂、保護自己,他們就去尋求豪強世

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大索貌閱

族的保護,成為了他們的依附民。隋朝建立後,為了恢復生產,增加勞動力,採取了大索貌閱的政策來搜查這些被豪強藏匿起來的依附民。雖然這一措施是為了統治集團的利益而設立的,但是卻觸犯了豪強眼前的利益,引起了這些豪強的不滿。不僅如此,隋朝為了加強統治,還罷免了陳朝全部的官員,還將江南的文化視為異端邪說,進行排斥。

到了隋煬帝時期,他本人好大喜功,較為驕奢淫逸。在他的治下,百姓難以安居樂業,徭役賦稅日益增加,逐漸超出了人們的承受範圍。最終,隋朝農民起義爆發,貴族也在起義之列。隋朝被推翻。

創立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制度

秦朝和隋朝都加強了中央集權,並創立了一些開創性的制度。秦朝在建立之後廢除了原先實行的分封制,還創立了一套完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朝在棄用了分封制後,在中央上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別擔任宰相、監察和軍事的職責,但是太尉,也就是管理軍事的職位常常是虛設,皇帝直接掌管。秦朝在地方上實行的是郡縣制。由於秦朝派到地方的官員都是秦國人,就防止了當地貴族勢力的壯大,這樣也就杜絕了像春秋戰國時期分裂割據局面的發生。而這些制度都被兩千年來的封建王朝沿用下來,雖然每個王朝都對其進行一下改變,但是內容實質是不變的。

隋朝將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變得更加合理,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朝為後續朝代所創立的制度是科舉制。隋朝創立科舉制,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主要是為了打破自漢朝以來門閥世族對官場的壟斷。由於是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就可

以將門閥世族中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排除在朝堂之外,肅正官場風氣。同時,也為下層努力學習的民眾提供了晉升的途徑。通過這種方式,最高統治者肅正了朝堂風氣,打擊了原先的門閥世族的勢力,同時也促進了上下層的良性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統治。

秦隋兩朝雖然分別首創和實行了郡縣制以及科舉制,但是由於觸犯了其他人的利益,如秦朝原先的六國貴族,隋朝的關隴貴族集團。它們的勢力在當時還十分強大,所以進行了推翻秦隋兩朝的鬥爭,而秦隋兩朝創立的制度卻流傳了下來。

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郡縣制示意圖

鎮壓周邊民族

秦朝和隋朝都對周邊的民族進行殘酷的鎮壓。秦朝建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秦始皇派蒙恬出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還修建了長城用來監視防止遊牧民族對中原的騷擾。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間為了防範突厥等少數民族的侵犯,也修建了長城。但是

首創流傳兩千多年制度的秦隋兩朝為何如此短命?

科舉制考試圖

到了隋煬帝時期,他窮兵黷武,連續三次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戰爭雖然可以獲得財富,但這是對統治者而言的。對於下層的百姓來說,戰爭是

給他們的傷害,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回報卻少的可憐。尤其是戰爭發動的時間是在秦朝和隋朝初年,國家剛剛統一,百廢待興,經濟本身就十分脆弱。連續戰爭的發動讓原本受到傷害的百姓更加艱苦。

大興土木,徭役賦稅大幅增加

秦隋兩朝都大興土木,增加了繁重的徭役賦稅。秦朝和隋朝的大興土木除了為自己營造奢靡的生活外,還為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穩固做了貢獻。比如秦朝的長城,隋朝的京杭大運河。但是這些工程都是短時間內進行的,這樣就給當時的百姓派發了沉重的徭役賦稅,大大超過了百姓能承受的範圍。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嚴重

秦朝和隋朝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嚴重,衝突激烈

。在上文提到過,秦朝的六國貴族,隋朝的關隴貴族對秦隋兩朝的統治十分不滿。此外,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的皇位來歷並不是通過正規途徑得來的。這也為秦朝和隋朝的統治基礎產生了消極影響。尤其秦隋兩朝到了二世統治時期,吏治十分腐敗,皇帝驕奢荒淫,更加導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衝突嚴重。

總結:從這些秦朝和隋朝統治以及滅亡的共同點可以看出,這兩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但真正有較大作用的還是統治者自身的因素。

秦隋兩朝的統治者在執行政策時只想著推行下去,沒有顧忌到別的集團的利益,徐徐圖之。反而為了打擊他們採取了更嚴厲的措施,這就更加引起原先貴族集團的不滿。對於治下的百姓,也是不顧長遠,只顧眼前,大興土木。雖然在客觀上也是為國家統治做貢獻,但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百姓的徭役賦稅。百姓不能理解,起義者比比皆是。秦隋兩朝明明開創了流傳兩千多年的制度,卻二世而亡,其短命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借鑑。

參考文獻:

徐衛民:《秦隋速亡原因比較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