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藝術的雅與俗,

是相對立的。

雅、俗,

不可共賞。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作品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雅俗之間,沒有中間層,沒有灰調子。

雅俗共賞更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凡所謂“雅俗共賞”的作品便是俗的。

藝術的雅與俗,是相對立的。

雅、俗,不可共賞。


藝術作品的格調越高、境界越高,懂的人越少。所謂曲高和寡。中國歷史上就曾有知音的典故。這同樣也是藝術門類的特質與藝術的規律。

雅,是高貴的,是令人崇敬的。雅,是好的藝術品應該具有的品格。

俗,是低趣味的,是令人厭煩的。俗,是對不入流的藝術品的評價。

高雅的作品,並不是可以通過藝術訓練就能夠達到的。要想作品高雅,需要創作者高雅。要提高的是人本身,提高作者的文氣、修養。從而創作出高雅不俗的藝術作品。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作品

藝術一旦染上俗,則是非常難改掉的。

前人就曾講過:凡病可醫,唯俗病難醫。

在各種“天生高雅”的藝術作品中,也存在雅、俗之作。比如書法,本是很古雅的藝術,卻也有那麼多“俗書”充斥著書壇。

雅與俗是欣賞者所賦予的,是創作者所播種的。

什麼樣的人就寫出什麼樣的字。

我們可以請一位山裡的老農寫一幅字,即使他不識字,但他樸實、厚道,那麼,這位老農寫出的字,一定是不俗的。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作品


除了創作者本身,欣賞者同樣是藝術品另一“創作者”。與作者“共同完成”最終作品。欣賞者的眼光不高,是無法分辨雅與俗的。

而有人常把普通大眾看得懂的藝術作品稱為“雅俗共賞”,同樣是不準確的。這本身就是對大眾審美的“藝術的褻瀆”與“藝術的貶低”。同時,也是對創作者進行了“藝術的侮辱”。

對藝術品的欣賞與欣賞者的身份地位並不一定成正比。

高雅的藝術,普通人能欣賞,這種“普通人”在藝術審美上並不普通。

而今天的中國的大學生甚至教授、博導,都無法準確的欣賞書法、中國畫。但在民國之前,中國的讀書人都能很準確的欣賞書法。

這些與所學專業並無必然關聯。歐洲很多國家的非專業者,可以準確的欣賞音樂、美術、建築。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作品

也有認為看不懂就是高雅的,看的懂的就是低俗的。這都是對藝術的誤解。

流行歌曲大家聽的懂,不能說流行歌曲是俗的。很多流行歌曲最終成為經典。


通俗不是俗。

喜聞樂見也不是俗。

把對書法的欣賞定位在工整、易識,把對繪畫的欣賞定位在“像不像”,這些都是淺層次的欣賞。而且往往與藝術欣賞審美背道而馳。

我們的一些有影響力媒體,也經常報道 “江湖書法”。

“江湖書法”等都是俗字。而最俗的莫過“某某體”,不僅俗,乃惡俗。


張公者 | 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

張公者作品


那麼為了多數人能夠欣賞藝術,就去降低創作者的藝術水準?不可!

真正要做的,不是降低創作者的藝術美標準,要做的是提高非專業人士的欣賞水準、引導他們的欣賞水平。

創作者不可降格以求。否則,人們的審美會越來越低,而走向惡性循環。

對藝術的審美水平往往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


藝術可以陶冶性情,美麗靈魂。

對審美觀的培養與對人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