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我們都知道像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等很多血液系統疾病都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白細胞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上可能沒有特殊症狀,但是中度和重度減少的患者則容易發生感染,並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高熱、黏膜壞死性潰瘍及嚴重的敗血症、膿毒血癥或感染性休克。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但是有些白細胞減少往往不是血液系統疾病所致,而是源於藥物本身,這些你們警惕了嗎?

抗腫瘤化療藥物

抗腫瘤化療藥物通過阻止形成或直接破壞癌細胞生長繁殖過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重要營養物質, 如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等,使癌細胞停止生長。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但目前所使用的抗惡性腫瘤藥物的選擇性不高, 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 對於骨髓、淋巴、皮膚等生長旺盛的正常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細胞減少是用藥中一種常見的毒性反應。除影響白細胞外, 抗惡性腫瘤藥也能抑制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幾乎每一種抗腫瘤化療藥物都有可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但是常見的還是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物。主要包括烷化劑和抗代謝藥:

1.、烷化劑

烷化劑按化學結構可分為:氮芥類、乙撐亞胺類、亞硝基脲類和甲基磺酸酯類、三氮烯咪唑類(替莫唑胺)和肼類(丙卡巴肼),其中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有氮芥和環磷酰胺。

2.、抗代謝藥

主要有: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藥(甲氨蝶呤、培美曲塞),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藥(氟尿嘧啶、卡培他濱、替吉奧),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藥(巰嘌呤),DNA 聚合酶抑制藥(阿糖胞苷、吉西他濱)。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解熱鎮痛抗炎類藥物

解熱鎮痛抗炎類藥物又名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具有抗炎、解熱、鎮痛作用,部分品種同時還有抗風溼作用。

NSAIDs 除了典型的胃腸道反應外,還可以誘發過敏反應,目前有研究認為,此類藥物引起白細胞減少的主要機制為變態反應所致,也有觀點認為其可直接抑制骨髓。本類代表藥物有

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和吲哚美辛等。

抗菌藥物

目前引起白細胞減少症的抗菌藥物以氯黴素最多見,影響可分為

1. 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其程度與氯黴素應用的劑量大小及療程長短有關。常見於血藥濃度超過 25 mg/L 的患者, 臨床表現為貧血,並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 與劑量無關的骨髓毒性反應,表現為嚴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個體特異質反應有關,常在用藥數週或甚至數月後發生。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近年來由於常見病原菌對氯黴素的耐藥性增加及其骨髓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氯黴素的全身給藥在國內外的應用普遍減少。需要注意的是,氯黴素局部給藥後也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另外,青黴素類、鏈黴素、多黏菌素類、磺胺類、四環素類等也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抗結核藥物

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利福平、乙胺丁醇等。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導致白細胞減少,具體機制為抗結核藥物進入人體內成為半抗原,與粒細胞蛋白結合後形成全抗原,在體內產生抗體,當再次用藥時,大量粒細胞被凝集破壞,造成白細胞下降,其中粒細胞下降更為明顯。

抗甲狀腺藥物

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甲狀腺藥物有硫脲類的丙硫氧嘧啶和咪唑類的甲巰咪唑。目前抗甲狀腺藥物導致白細胞減少的機制還不明確,可能機制有

1. 藥物毒性反應,藥物抑制骨髓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合成,致粒細胞有絲分裂減少,引起粒細胞減少和缺乏。

2. 免疫反應使粒細胞破壞過多所致,抗甲狀腺藥物也可以作為半抗原,與粒細胞蛋白結合後形成全抗原,在體內產生抗體,當再次用藥時,大量粒細胞被凝集破壞,造成白細胞下降。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抗瘧藥物

常見的抗瘧藥物有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這些藥物除了可以治療瘧疾外,也可能抑制骨髓,引起白細胞減少。

抗驚厥/癲癇藥物

臨床常用的此類藥物包括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導致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減少,多在用藥 1~3 周內出現,因此在治療中應及時查血象。其他症狀有鉅細胞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等,多與葉酸的代謝受影響有關。

降血壓藥物

1. 卡託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ACEI),臨床上醫生比較重視的是卡託普利引起的咳嗽,卡託普利導致白細胞減少的幾率相對較低,造成白細胞減少的主要機制可能與藥物本身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藥物所誘發的變態反應有關;

2. 甲基多巴,

有發生輕度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血紅蛋白減少伴有或不伴有 Coombs 試驗陽性。也有報告血小板及白細胞抗體的補體結合試驗陽性、Coombs 試驗陽性、抗核抗體陽性。上述這些變化,經停藥後往往均可恢復。

徐醫生提示:小心!這 10 類藥物會使白細胞減少

免疫抑制藥

嗎替麥考酚酯通過干擾鳥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使之不能形成 DNA,抑制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以達到免疫抑制作用,為器官移植後抗排異反應藥物。但其亦同時損傷人體其他正常細胞的生長,因此,可導致骨髓抑制。

嗎替麥考酚酯導致骨髓抑制的發生率為 7%~35%,包括貧血、白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其中以貧血和白細胞減少最常見。

包括抗精神病藥氯丙嗪、三環類抗抑鬱藥物等。由氯丙嗪引起的白細胞減少一般發生在用藥的前幾周。氯丙嗪引起的這種不良反應比其他作用更強的抗精神藥 (如奮乃靜、三氟拉嗪)更為多見。氯丙嗪還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至缺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