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醫”會受到追捧

掐指一算,有七天沒有與大家見面了。被關小黑屋的日子,天天都在想念大家。能重見天日,是不是該山呼萬歲感恩一下呢?這些天的熱點事件太多了,不能發文章真的是如鯁在喉啊,每天晚上都失眠。黃女士事件通報結果了,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引發爭議了,武漢小區高喊造假了,泉州有個酒店倒塌了,上海寶鋼起火了,神醫要去韓國抗疫了……不知該從何說起。還是接地氣一點,聊聊神醫李躍華吧。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一個星期前,湖北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發了一份關於李躍華的調查報告,查明李躍華涉嫌偽造執業證書,其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也已經過期,涉嫌非法行醫和虛假宣傳,建議移交公安部門處理。但是,這一紙通告不但堵不住悠悠眾口,反而讓支持李躍華的人更理直氣壯,夾雜著原本就對當地官方不滿的情緒發洩了出來:他執業證書是假,但畢業證是真的吧?他醫療機構許可證過期,但療效是真的吧?疫情當前,怎麼不讓神醫上前線去救人呢? 這種洶湧的輿情,大有岳飛被陷風波亭的感覺。所以,李躍華坦承偽造執業證書,把請戰書拋出來,這同情分馬上就到了李躍華這邊。在吳鵬飛等人的文章中,李躍華被塑造為一個因為得罪領導而淪落在體制外,屢遭迫害,空有一身本領而報國無門的悲情英雄。所以,不破解其“神奇效果”,不但迷信不能打破,而且誰要敢懲戒他都會遭致公信力損害。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李躍華運用的其發明的“一種穴位注射劑”,專利號是ZL 201110136639.9,用微量苯酚,注射在脖子前後左右四個穴位上。2013年第11卷第2期《求醫問藥》下半月刊有李躍華的文章《一種穴位注射劑——微量苯酚在臨床中的應用》,他在文中表示,治療感冒120例,生殖器皰疹25例,腮腺炎31例,帶狀皰疹46例等,全部治癒。這次呢,李躍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治療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大約在2月1日,目前已經治療了15例病人,其中9例好轉。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我這篇文章,不談執業證書造假,也不談非法行醫,主要是破解其“療效論”,這是整個謊言的牛鼻子。

首先,不要把專利神秘化。申請藥物類發明專利的門檻並不高,不需要申請人具備醫學背景,對其是否具備《醫師執業證書》也沒有要求,發明專利的申請人只需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規定文件即可進行申請。專利的審核重點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滿足這三點即可通過審核。專利審核人員不負責審查藥品是否有效,也不負責驗證說明中提到的各種臨床治療是否真實實施,只負責根據已提交的材料來判斷是否能夠實施,是否有硬傷,或者跟過去的專利有沒有重複。說白了就是一種形式審查,看你是不是抄的。

其次,不要對發表論文的一些期刊迷信。《求醫問藥》這個雜誌是個地方雜誌,多次出現在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較多虛假違法中醫醫療廣告發布”榜單上,比較沒有操守,盈利目的很強烈。這種為了一點版面費和廣告費,誰給錢誰就能上的雜誌,能有多高大上?李躍華的穴位注射方法是中醫既有的療法之一,不是新鮮事物,在幾十年前的《赤腳醫生手冊》裡就有。那麼,其創新性在哪裡?據說李躍華還給美國寫信,說他的方法能預防流感、埃博拉、禽流感,甚至HIV都有突破。他敢試,人家美國敢用嗎?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再讓我們看看原理。李躍華說,因為苯環和嘧啶環結構高度相似,所以在DNA複製時候產生競爭,干擾病毒。這就是欺負很多人長大後忘了初中生物和化學知識了。畫個圖就知道,苯酚和嘧啶環不存在化學結構相似,而且苯酚在人體內是不穩定的,苯酚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進入體內首先就是腐蝕血管血液細胞。病毒存在於病人全身,苯酚還沒實現全身的流轉,還沒來得及殺滅病毒,正常的組織就已經完蛋了。殺敵一百,自損一千,這太狠了。 李躍華說,我治好了100多肺炎患者。這個話說得有點誇張,跟中醫粉一樣,開局一張圖,全文靠瞎編。有中醫粉還說西醫跟中醫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以0:113慘敗呢。他如果把100多病人新冠病毒病人治好,那就拿出診斷證明,確認是新冠病毒,比如肺部拍片等等,再拿出治癒的證明,把病人的病例,接診時間,和聯繫方式給相關部門複驗。可是這些都沒有,還是有人信。可能李躍華自己也覺得牛皮吹得太大,後來修正為15例。

有記者根據李躍華提供的“治癒”患者名單探訪其中12人。結果發現,在接受李躍華治療前,他們均未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接受李躍華的穴位注射苯酚後,至少6人核酸檢測呈陽性而住院,另外至少有4人仍在隔離視察中。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你現在再去看吹噓另一位神醫張勝兵的《武漢一民間中醫救治新冠肺炎3000例,3天見效,無一例死亡》一文,是否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人有多大膽,療效就有多荒唐。

有人又說,那陳北洋一家總是真的吧?的確,李躍華在網絡上稱,他用穴位注射苯酚的方法,治好了陳北洋一家的新冠肺炎。但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全家邊服從醫院開來的藥邊請李躍華注射,李躍華宣稱24小時退燒,實際上注射後發燒7天最後還是用了退燒藥。2月13日,

陳北洋一家做了第三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陳北洋和兒子是陰性,他的妻子卻由陰性轉為陽性。現在,陳北洋和兒子還在旅店隔離,妻子已轉入武漢大學隸屬中南醫院接受治療。你說是他治好,怎麼又無效了呢?那到底是醫院的藥,還是李躍華的注射,抑或自愈的效果呢?怎麼評價這三種因素的作用? 此外,別忘了還有“倖存者偏差”。李躍華選擇的病例,可能統計結果本來就是經過篩選後的結果,並不是隨機的,因此也不具備普適性。有的人只看到了一部分倖存者,卻沒意識到這些倖存者只是極個別的數據。日常生活中諸如“我親戚吃了某偏方好了”或者“我一個朋友去找了這個老中醫”等這些你認為非常準確的數據都屬於偏差數據,並不能得出一個理性結論。新冠肺炎本質上是自限性疾病,該病大多數是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患者,人體自身免疫力和基礎疾病情況是主要影響因素。新冠肺炎病人中,80%的是輕症,歇幾天,吃幾天藥就好了。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或者輕症患者,不管治療還是不治療,都會自愈。即便做了對症治療,一定意義上還是自愈的。如果他把重症患者分之百地治好了,那才是真牛。你家人重症了,敢交給他治療麼? 那李躍華敢於不戴口罩去治病,總是真的吧?可惜,也是假的,擺拍。
那個流傳的視頻拍攝於2月8日,當天,他給王先生治療時戴了口罩。治療完後,他脫掉了口罩,讓助手拍了下來,並於2月19日上傳至網絡。李躍華稱,就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手段獲得關注度,進而讓人去重視他的治療手段。所以,李躍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非法行醫並進行虛假宣傳,“不戴口罩”進行治療也屬於虛假宣傳的行為之一。這樣一來,他的底褲,似乎一點都不剩了啊。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3月7日凌晨,營銷號吳鵬飛觀點稱,接上級通知,受韓國邀請,李躍華及其妻子、助手準備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代表中國馳援鄰國。武漢封城還沒結束,有人能去韓國?記者馬上向韓國和中國有關官方機構進行多方求證,都表示沒有聽說過這個事情,並認為李躍華不可能獲取赴韓簽證。武漢市早就停止辦理出入境,李躍華是游過去麼?3月7日晚,上游新聞記者見到了李躍華本人,結果李躍華說:“我不知道”。

連李躍華本人都不知道要去韓國,吳鵬飛是怎麼知道的?真是造謠一張嘴,跑斷記者的腿啊。

我在被禁言之前,就公開說過李躍華是騙子。現在發現,這個說法還是不夠準確。我覺得他可能是走火入魔了。李躍華高中母校是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大學是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當時就讀的是該校軍醫系軍醫專業,並順利獲得了醫學學士學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算是人才,說明他的基礎條件很好。可能因為性格或志趣的原因,他沒有跟他的大部分同學一樣留在體制內,而是混跡江湖,開個小診所。我並不是歧視小診所,畢竟民間也有高手,只是這樣一來,他就失去了規範的平臺和專業訓練的機會,無法再融入原先的醫學圈子。這就像是一個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如果不賣出個名堂來,自己都覺得愧對母校。他特別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在長期的失意中有點心理失衡,愛鑽牛角尖,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近乎偏執。他是為騙錢麼?也不是。他給陳廳長治病收費2200元,一點也不多,他也不可能靠這點小錢致富。如果把李躍華看成是一個騙錢的遊醫,太小看他了。那麼他想要什麼?

为什么“神医”会受到追捧

從李躍華微博的內容分析,他對體制有著極大的怨恨,不知是出於自己遭遇的體驗還是與生俱來的憤世嫉俗,他有著非常強烈的成功欲,期待著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人生價值。所以當他因為陳北洋出名後,他非常享受輿論給他的光環,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二三十年坐冷板凳,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知名人物,讓他有點飄,有點入戲。他不是有意地炒作自己,但迎合了某些人的炒作。當吳鵬飛的營銷方案跟他的成名慾望發生碰撞,兩個人各取所需,雖未謀面,卻成利益同盟。只是吳鵬飛比他還急功近利,竟然炮製出赴韓國抗疫這種離譜劇情。李躍華一路配合,到這裡有點跟不上節奏,所以說話時有點猶豫,說“我準備發個聲明,不去韓國了。”言下之意,好像是自己拒絕了要求。沒想到記者緊接著追問:“說不去的意思是不是有人邀請過你,你考慮後不去?”李躍華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我相信,這個炒作,吳鵬飛是肯定跟他有過通氣的,本來想製造信息不對稱,製造韓國邀請但有關部門不讓他們去的悲情牌,只是都沒想到記者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一時造成了難以圓謊。 不過,中國有著非常適合傳銷的土壤。網民的科學素養本來就不高,本身帶著對地方政府前期隱瞞疫情的強烈憤慨,帶著對新冠病毒至今沒有有效治療方案的無奈,帶著來自底層困頓迷茫的生活態度,都寄託在李躍華身上。

宅家裡的人都渴望有殺死病毒的神奇藥方,李躍華的出現緩解了他們的焦慮。儘管很多說法破綻百出,荒誕不經,但很多人不願意用理性去思考,而訴諸於情緒。他們不見得有多瞭解治療原理啊療效判斷標準什麼的,但願意相信來自民間的神醫,因為他身上綜合了很多適合傳播的元素,對傳統體制的反叛,對病毒的精神勝利,對疫情之下普通人命運的體味,他成了一種象徵。若假以時日,李躍華的神話不破,那整個防疫抗疫效果都要重新評估,醫學專業規範、倫理,都得重寫。若神醫有效,無數科研人員、白衣戰士的巨大付出和犧牲豈不是沒有意義?在試圖摧毀現代醫療體系科學性的輿論中,李躍華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只是這次也不會有太大意外,失敗是遲早的事情。你可以在一個時間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一個人,但不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