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春節之前,羅振宇再次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與幾年前的溢美和追捧不同,這次的聲音統一的負面,甚至不乏惡語相向,起因是羅振宇作為奇葩說第六季的導師懟了選手,然而羅振宇到底怎麼了,讓人如此不待見呢?刷完朋友圈的一瞬間我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想了很多,肺炎鬧騰這兩個多月數次想把我的想法寫出來,因為心情極差和懶的的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還是覺得要為此事說說話。

很多人並不認識羅振宇,所以我要先說說羅振宇是誰?羅振宇是安徽人,傳媒博士,得到app的老闆之一,每天堅持60s的男人(承諾每天在邏輯思維公眾號發佈60s語音連續十年,目前還差兩年多完成),預售了20年跨年演講的男人,出身中產家庭,最初在北京師範大學當老師,後忍受不了貧窮跑去給315晚會寫稿子,由此進入央視,在央視的最後職位應該是柴靜主持的《對話》欄目製片人,後去上海和深圳的衛視做財經節目主持人,按他自己的話是要把自己的臉亮出來,在IP這個概念誕生之前就有意識的打造自己的IP,也正因為這種超前的意識最終憑藉網絡節目《羅輯思維》功成名就,羅輯思維的意思就是一個姓羅的人做的節目,最初做此節目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IP能夠更為知名,演講的出場費能夠更高。以上為此刻憑記憶轉述羅振宇在不同時期和節目中的口述,時間久遠,未必準確,就聽個意思。

羅振宇和馬東的關係:兩人是央視的同事,算是老熟人。

羅振宇和高曉松的關係:兩人算是一人談話類網絡節目的開創者,也是最大的紅利收割者,《曉說》和《羅輯思維》是當時優酷最火的兩個一人談話節目,也是當時的頂流之一,當時二者同出優酷,流量名氣相當,經常看其一就會有另一個的視頻推薦。

羅振宇和奇葩說的關係:羅振宇是奇葩說最早的觀眾和粉絲之一,在奇葩說還是新節目的時候羅振宇就用羅輯思維的巨大流量為奇葩說導流,當然不排除羅振宇此舉與馬東的私交有關。因此羅是奇葩說的第4、6季導師並不奇怪,第四季觀眾評價較高,第6季被觀眾噴到崩潰,就我觀察是真的崩潰,連蔡康永都在節目中說他精神不穩定。

羅振宇和我的關係: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我最初看到羅振宇是在曉說的推薦鏈接裡,大概是第一季的大國開門之類的主題,當時無感,數月後偶然看到邏輯思維第二季第一期,這一期的主題崇禎為什麼必須死,對我這個直男思維的人是啟發性的,解答了我以往的痛苦和疑問,長期苦於人生無人指引的我似乎找到了導師,數日內刷完了第一季的所有節目,此後看了每一集邏輯思維直到視頻停更,聽了轉戰得到app的邏輯思維所有音頻,以及邏輯思維公眾號的所有每日60s音頻。我也是得到APP的用戶,在這款app上還沒有什麼資源的時候就確定羅在其上大有所圖,以受眾的方式密切關注了得到最初兩年的發展,比如購買產品,聽他們的每週例會。羅振宇或者羅輯思維的節目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開拓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認知,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促使我30歲離職創業,今日無業蝸居老家的原因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在奇葩說的預選賽中一個選手說羅振宇販賣焦慮知識付費,羅振宇當場回懟你們全家都知識付費,因為表達過於生硬引發反感,加上把自己隊的復活卡給了薛兆豐隊以及楊奇函在微博公開懟羅振宇,導致整個第六季奇葩說羅振宇從頭被黑到尾。這期我正好有看,當時對羅振宇的表態也很詫異,因為在幾年前羅振宇是知識付費的公開倡導者和先行者,也是目前最成功的知識付費頭部服務商,可以說知識付費就是羅振宇自己提出來的,也實質上加速了喜馬拉雅等各種音視頻資源平臺跟進付費模式,而且早期羅總是把”就是要理直氣壯光明正大的把錢掙了“這句話掛在嘴上,所以他對過去自我發言的否定和如此突兀的表達讓我十分驚詫,想了一下我又瞭然,個人覺得其實這一瞬間只是一個引爆點,真正的原因要把時間往前推。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在這期節目播出之前至少半年我持續看到很多羅振宇販賣焦慮的標題,而且聲音非常一致,鮮少有不同聲音的文章能夠被傳播,也很難看到羅振宇的自我辯護,所以才有了選手當面用羅振宇販賣焦慮知識付費當話佐料的場景出現,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出現的,這正是我比較好奇的地方,是羅沒發過聲嗎,我無力去查,但我想他一定自我辯護過。幾年前的羅振宇有名有實,頂級流量,粉絲千萬,事業成功,資本追捧,因此他最初對這樣的聲音或許不夠重視,而當這種聲音變成巨浪,他想不在意都不可能。羅振宇外表斯文,其實是骨子裡非常強硬的人,當面回懟不奇怪,或許故作幽默失敗給自己招了黑,但為什麼要用否定過去的方式發言?我覺得這一刻他不是對這個選手,而是對長期以來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聲音反擊,他想為自己的商業模式做解釋,條件又不允許說太多,因此採用了比較強硬的方式制止此類聲音在奇葩說舞臺上的傳播,懟人之後馬東也確實給羅時間解釋和辯護,然而相比羅振宇懟人這件事沒有人在乎他解釋了什麼。我真正關心的是這一刻他為何不能像從前一樣說出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把錢掙了,知識就是應該付費這樣的話,或許現場效果會更好,我想知道這一刻他縱有千言萬語,卻只能用一句你全家都是知識付費來回懟的原因,作為得到的老闆他為自己的公司辯護無可厚非,作為羅振宇,似乎就是哪裡不對。

今天的羅振宇與幾年前有什麼不同,這是我最想說的部分。為了理解整件事,從來不開彈幕看奇葩說的我開著彈幕刷完了奇葩說第六季以及羅振宇今年的跨年演講。我所認知的羅振宇是非常理性的人,所以懟選手一定不是衝動發言,作為得到的老闆他在節目上不遺餘力的給得到做廣告,他自言是揹負使命來做導師,這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點,當初是羅輯思維給奇葩說導流,如今要到奇葩說做導師給得到導流,羅振宇自己沒有流量了。

其實我認為整件事的核心只有一點,年輕人不認識羅振宇,他們對他既無瞭解更無感情,盡情的對他口吐芬芳,導致彈幕聲音一邊倒,直到決賽的時候才有部分觀眾開始欣賞這個胖子,從整季的表現來看羅振宇和李誕的處境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這不由得讓人感嘆世代更替是如此之快。

我要提醒大家羅振宇是個不張揚的營銷大師,他不僅成功營銷了自己,還助推過很多人和機構。羅輯思維公眾號是早期最成功的幾個公眾號之一,在微信還不是很普及的14年左右,就有千萬人每天早上聽這個胖子的60s語音,幾乎所有的一線品牌和新潮產品都爭著上羅輯思維做廣告,那種盛況是今天你在任何一個公眾號上都看不到的,今天前一百名的公眾號很多都在羅輯思維公眾號上推廣過自己,如今很多知名的品牌和機構,當初作為初創品牌都是通過羅輯思維的流量迅速規模化才做起來的,當時的羅輯思維公眾號是全中國最高效的流量,可以說沒有之一。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羅振宇的營銷能力。前幾年有個叫宗毅的老闆特別火,他的裂變式創業,特斯拉充電樁之旅在很長一段時間刷爆朋友圈,而我曾在公開場合聽到宗毅親口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宗毅當時還不是那麼知名的老闆,他想推廣自己的業務,於是朋友給他介紹了羅振宇。宗毅苦於沒有人認識他,羅振宇答:你現在認識我了,就沒問題了。之後羅振宇做了什麼不去探究,總之宗毅火了,晉升商業大佬。事實上宗毅並不是搭建充電樁旅行的第一人,我曾看到有個內蒙小夥抱怨,明明我是第一個自費搭建充電樁旅行的人,為什麼火的是宗毅?拋開投入的金錢和時間,或許他們之間真的就只差一個羅振宇。

那麼有名有實口碑良好,又是營銷大神的羅振宇是如何丟失了話語權,在千夫所指中無力反擊的呢?我的觀察是自我封閉,這一切都要從得到app說起。一切有關羅振宇販賣焦慮和知識付費的批評,其實都指向得到app,那麼得到真的有那麼差麼?其實說結論之前,我真的建議大家去下個得到去實際體驗一下這款產品作出自己的結論。

作為一個從得到上架第一天就下載,從其幾乎沒有資源到今天如此豐富持續關注,並且實際購買過內容的用戶,我個人的結論,得到是中國最好的知識服務軟件,沒有之一,它的好體現在:

選題的廣泛性:從量子力學到小學語文,從國計民生到如何收納衣服都有相應內容;

權威性、專業性:與知乎等其他軟件不同,得到的作者是邀請制的,經過嚴格篩選並且實名制,要麼是久負盛名的大神,要麼是某一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學者,既有名牌大學教授又有一線工作者,比如講硅谷的吳軍是久居美國的投資人,當過谷歌的全球副總裁是李開復的上司、當過騰訊的副總裁,講恐龍的邢立達是第一個在琥珀裡發現恐龍的人,是國內發表恐龍SCI論文最多的人,講產品的梁寧是中關村的早期創業明星之一,騰訊和阿里的雙料高管,湖畔大學的總教習,講肺癌的是北京醫科大學胸外科的主治醫師等等。

通俗性:就是說人話,聽得懂,能不用公式的不用公式,能一句話的不囉嗦兩句。

得到還有一個設計,就是隨著內容量不斷增加,開始構建檢索功能,未來有望成為一個比較權威的知識檢索工具。

得到的服務是雙向的,即服務用戶,又助推作者,祝其出名掙錢,得到包裝並向其他平臺輸出了很多內容創作者,比如薛兆豐就是在得到上講課出書掙錢成名,並且接班羅胖成為奇葩說第五季的導師,所以說羅胖與奇葩說真的關係匪淺。

就連公開懟羅振宇的楊奇函都自認是得到用戶,我想他的那句今天是否比昨天博學了一點,就是來源於此。(我對得到是否販賣焦慮的看法看文末的黑體字,這裡不佔篇幅)

羅振宇可以說成業得到敗也得到,成的是他從臺前再次轉型做老闆,敗的是幾乎放棄了自己的IP,這是他當初的主動選擇,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我對其自我封閉很是不解,過去邏輯思維是優酷視頻和喜馬拉雅FM的招牌節目,後來為了給得到導流,邏輯思維多年積累的資源在得到上獨享。我當年收看邏輯思維的時候就覺得這些視頻是給青年人最好的通識課程,幾十年都不會過時,會造福很多人,沒想到幾年後它們就在互聯網上銷聲匿跡了。如果這些視頻音頻還在,年輕人是否還會對羅振宇如此陌生呢,應該為得到導流效果也更好吧。

早期羅輯思維團隊主要靠公眾號的商業推廣維持,因為坐擁巨大流量,當年買月餅和賣車都是轟動一時的現象級時間,得到上線後羅輯思維公眾號聲明不再做推廣,此後幾乎淪為得到的企業號,去年的某一天我記得羅胖說現在每天還有幾十萬人聽他的60s,這與巔峰時期的幾千萬人落差是巨大的,前兩天我特地看了下最新的公眾號排名,當年很多它推廣過的號都在,只是它已經消失。這也是羅振宇的主動選擇。

我記得在不止一次的得到例會上聽到羅振宇說(所有例會是網絡直播的),目前得到有幾百萬的用戶,我只要服務好這幾百萬用戶就夠了,我們只服務自己的用戶,幾年後的今天,我想得到的用戶是下滑的,不然羅振宇不用在奇葩說上一次次生硬的為得到做廣告,生硬的懟選手,他完全可以更放鬆,更寫意。

我想正是羅振宇的一次次主動選擇造成自己原本巨大的流量和話語權消失殆盡,縱使身為營銷大師和資深傳媒人也無力反擊。得到的緣起是某位大佬到羅輯思維的辦公室做客,他指出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就是知識服務起家,應該就專注在知識服務上,於是就有了得到。今天回頭來看,當初是羅輯思維成就了羅胖,是公眾號的巨大收入養活了團隊,羅輯思維公眾號是最早實現千群直播不卡頓不掉線的,當時技術能力也是震驚業界,這些已有資源完全可以並行,或許真正做事的人都將就專注,但我覺得是非常可惜的,而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假設今天羅輯思維繼續更新,年輕人都認識羅振宇,得到坐擁流量無需廣告,羅振宇懟選手的場景還會出現嗎?我想連選手說羅振宇販賣焦慮的現象都不會出現吧。今年跨年演講剛開始,彈幕上就出現了得到是啥,正是因為年輕人對羅振宇不認識,沒感情,所以羅振宇的困境可能才剛剛開始。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羅振宇的另一個黑點是首次跨年演講大讚樂視和暴風,而這兩家公司暴雷之後羅振宇自然就變成了面目可憎的幫兇,但我想說的是那是最精彩的一屆跨年演講,羅振宇穿著夾克衫登臺,放鬆又自由,大膽的說出這些公司或許未必會成功,但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探索者,為我們大家趟出一條路這樣精彩的語言,而不是現在這樣如此封閉,說是六分報告,不如說是自己六個產品的發佈會,這樣雖然不會犯錯,但絕對辦不了20年的。整場沒有乾貨,無聊之極,彈幕寥寥,一兩個人就能從頭到尾控評,當然我不知道這些在每一個畫面上留下焦慮販賣者的是否真的就是一兩個人。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今年的跨年演講唯一一次屏幕上沒有販賣焦慮就是說到北大畢業殺豬的這位去年收入十幾億時,看來金錢使人安靜,今年跨年演講的乏善可陳,是否與預測事件和奇葩說懟人有關我不知道,但從奇葩說的決賽羅胖幾乎崩潰的狀態來看至少還是有些影響的,如果是有意採取的保守策略可以理解,如果是本就如此,我覺得跨年演講真的不用辦20年了。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我還是喜歡那個穿著夾克衫在臺上自由放鬆的羅振宇,那個敢於神預測的羅振宇,那個在臺上說書生夜宿,男鬼來,吾有利劍,女鬼來,納之!的羅振宇。那之後,羅振宇說要尊重觀眾,以後都穿西服登臺,但是我覺得,西服要是不舒服,脫了又何妨。今年羅振宇在將老同事張泉靈收入麾下之後又在深圳衛視辦了只是春晚,羅振宇依然是成功的老闆,得到依然是頭部的知識服務軟件,今年的羅振宇與幾年前也沒什麼不同。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羅振宇的知識付費如果有什麼黑點,就是帶起了所有平臺的收費模式,從視頻到音頻,以往很多垃圾資源都變成付費和VIP,這樣有利於平臺和創作者,但個人感覺從優酷到喜馬拉雅都沒有以前熱鬧了,精彩的資源變少了,大量有趣的創作者和作品消失了,總之不好玩了,冷清了,長此以往對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前幾天想看天堂電影院,結果發現如此殿堂級的電影居然各大平臺都沒有正版資源,有的時候,利害是同生的,我並不反對平臺和創作者收費,我反對的是自我封閉竭澤而漁,破壞生態。

2020年,屬於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音頻也在得到上壽終正寢了,我不知道未來他是想專注於管理,還是繼續內容創作,我個人的希望是他能把羅輯思維視頻恢復個大平臺上線,並且復更,或許不會再有過去的盛況,但至少年輕人會了解他多一些。最後我想把羅振宇曾經跨年演講的結束語送給他。

販賣焦慮?我眼中的羅振宇

關於羅振宇販賣焦慮持續如此之久的原因,除了我知道很多人一開始就不喜歡他之外,還有一個傳聞就是得到要上市了,人紅是非多,消息真假不知,給時間來檢驗吧。

我從沒見過活的羅振宇,以上都是蝸居家中的宅男囈語,當不得真。

說一下我個人對得到販賣焦慮的看法。

網絡上對羅胖的攻擊幾乎都指向得到,因為得到的內容大部分收費,因此坐實了其知識付費的原罪,就我個人的經驗,得到的所有課程都會免費開放一定比例,比如20節的課程可以免費看3-5節,以其海量的課程來說免費課程都是看不完的,另外得到的所有課程付費用戶都可以分享,分享名額從幾人到幾十人不等,所以如果真的不想花錢的話加一些用戶分享群幾乎可以免費聽看所有的免費課程,其實從這一點來說得到作為知識服務商來說是非常良心的,只是這一部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少部分人則是故意隱藏了。我只在最初的兩年自費買過課程,此後基本都是在群裡聽別人的分享了,其實有很多熱心的朋友會一期不拉的分享課程,所以得到其實把是否付費的權利給了用戶。

關於得到販賣焦慮,其實正是這一點讓如此懶惰的我不斷拖延之後還是心心念唸的寫下這篇文章。得到上確實有一些看似成功學的課程,比如經濟學、理財、社交、人際關係等,多是理論和實踐案例,類似商學院或者MBA課程,因此說是成功學也沒錯。得到的課程與社會上大多數成功學的不同,在於其內容不是口號和打雞血,而是正經的理論課程,多為經典的國內外大學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兼顧經典和時效,又不乏實操案例,所以作為課程來說與販賣焦慮完全扯不上關係。我個人經驗,真正讓人焦慮的是得到的課程太多了,每天有太多的知識看都看不完,在海量的知識面前學習本身就讓人焦慮,尤其有無數的牛逼同學和你一起分享課程的時候會有明顯的被拋落感。

但是我想換個角度解釋這件事。原本我以為攻擊得到的會是競爭對手的水軍,但是仔細想了想最初說出這些話的應該是得到的用戶才對。我想既然使用過得到的人還是有發言權的,那麼他們為什麼覺得得到販賣焦慮呢。首先當然是因為得到收費,它讓你覺得你無知,然後花錢買知識,買成功學,最終沒有成功,只收獲了焦慮,因此羅振宇是騙子,我覺得他們這麼想也沒錯,但我想說的是你本來就焦慮,你因為不成功焦慮,因為階層低焦慮,這些不是花幾十幾百塊錢買了課程就能解決的,即使你認真的學完了得到上所有的課程,你變成了更好更博學的人,也不一定會讓你更成功,更有錢,階層更高,我見過拿低保的大學教授,他兒子都不尊敬他,我見過一路坑蒙拐騙的大老闆,大家都叫他大哥,人人對其敬畏有加,得到就是一個給你靠譜知識的工具,它把精英圈和專業圈的常識分享了一點給你,滿足一部分人的求知慾,讓底層的人明白這個世界怎麼運作和正在發生什麼,讓用戶認知上和精英圈或者頂尖階層同步,這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不是說你知道了上流圈子的一點內幕消息,你就是上流人士了,如果這樣的目的來使用得到你自然會焦慮會痛苦會怨恨,對於那些僅僅是出於求知慾,想了解這個世界多一點的人來說,得到是再好不過的工具,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知識比作食物,有些人有什麼吃什麼吃飽就行,得到就是滿足美食家的精品菜餚,再精美的菜餚也只是讓你吃飽而已,不會有特殊功效。

我說這麼多的原因是得到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底層的孩子是個好工具,當你的父母見識淺薄遮蔽你對世界的認知,當你沒能進入好學校沒有接受好的教育,當你面對世界的紛繁亂象感到迷茫而身邊無人指引,去試試得到的哲科類課程,這些課程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不僅點亮過去,也能指引未來,它們真的能告訴你世界是如何運作,或許能改變你的人生,只是或許。並不是說這些知識只有這裡有,他們到處都是,可能是別人家書櫃上的幾百本書藏,是別人的孩子從小就從父母那裡口傳心授學來的常識,可能是別人中小學的課外讀物,而你連書名都沒聽過,在目前的市場上,得到是把海量的知識壓縮成十幾分鐘的膠囊課程服務用戶做的最好的,真正需要得到的,正是咒罵它販賣焦慮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