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小光音樂帶你走進音樂殿堂,瞭解音樂起源,成就你的音樂夢想;


建國以後,歌曲創作為重大的社會變革所決定的。按照歌曲本身的發展重點,可分為四個階段:①1949-1956年;②1957-1965年③1966-1976年;④1977年-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馬頭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第一個時期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鄭律成、王莘、劉熾、時樂濛、賀綠汀、呂驥、馬思聰、瞿希賢、美麗其格、生茂、石夫、羅念一、晨耕等,重要的歌曲有:《歌唱祖國》(王莘詞曲)、《全世界人民一條心》(招司詞、瞿希賢曲)、《歌唱二郎山》(洛水詞、時樂濛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魏風詞,羅宗賢、時樂濛曲)、《人民領袖萬萬歲》(郭沫若編詞、賀綠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美麗其格)、《真是樂死人》(林中詞、生茂曲)、《桂花開放幸福來》(崔記昌詞、羅宗賢編曲)、《向著北京致敬》(塔依浦江詞。蘇力坦木拉脫曲)、《敖包相會》(海默詞、通福編曲)、《我騎著馬兒過草原》(馬寒冰詞、李巨川曲)、《我們多麼幸福》(金帆詞、鄭律成曲)、《我是一個兵》(陸原、嶽侖詞、嶽侖曲)、《人民海軍向前進》(海政文工團詞、綠克曲)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二胡演奏草原之夜

第二個時期是處於“反右”與“大躍進”時期,歌曲創作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的形態,但仍有一些較好的作品:《克拉瑪依之歌》(呂遠曲)、《草原之夜》(張加毅詞、田歌曲)、《草原晨曲》(瑪拉泌夫詞、通福曲)、《洞庭魚米鄉》(葉蔚林詞、白誠仁曲)。在1961-1962年中,由於周恩來總理多次關於文藝問題的重要講話,促進了一些表現舉國團結奮鬥的歌曲,如李劫夫的《我們走在大路上》、秦詠誠的《我為祖國獻石油》(薛柱國詞)、瞿維的《工人階級硬骨頭》(希揚詞)、田歌的《邊疆處處賽江南》(袁鷹詞)、也出現了一些歌唱新生活的歌曲,如郭頌的《新貨郎》(秀田詞)、呂其明的《誰不說俺家鄉好》、白誠仁的《挑擔茶葉上北京》(葉蔚林詞);在“學習雷鋒”運動活動中,出現了呂遠的《八月十五月兒明》、朱踐耳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焦萍詞)、生茂的《學習雷鋒好榜樣》(洪源詞)等;從1958年起,一些作曲家開始為毛主席詩詞配曲,如趙開生的《蝶戀花 答李淑一》、李劫夫、晨耕的《西江月 井岡山》、李劫夫的《七律二首 送瘟神》等。此外,“表演唱”形式有較大發展。產生了李才生的《逛新城》、(鄧光愷等詞)、彥克等的《庫爾班大叔您上哪兒?》(陳克正詞)、晨耕的《歌唱光榮的八大員》(洪源詞)、呂遠詞曲的《俺的海島好》、施光南的《五好紅花寄回家》(趙羽填詞)。值得一提的是戰友文工團的一批曲作家創作了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這樣的優秀作品。另外在音樂的“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問題討論中,還產生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王雙印曲、鬱文詞)《毛主席我們心中的太陽》(沈亞威曲、喬羽詞)、《聽話要聽黨的話》(陳錫元曲、王森詞)《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李之金詞曲)、《爹親孃親不如毛主席親》(李劫夫為群眾歌謠譜曲)等群眾歌曲。總之,這一時期是歌曲創作的第二個重要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北京頌歌

第三個時期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歌曲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語錄歌”狂潮,出現了《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你不打他就不倒》;同時產生了《紅衛兵戰歌》《造反歌》《牛鬼蛇神嚎歌》等歌曲;還產生了眾多歌頌領袖的歌曲,如《祝福毛主席萬壽無疆》、《萬歲毛主席》、《最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毛主席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太陽》。第二,沉默期(1969-1971年),原因是江青對一些歌曲的批評。此後有較長一段時間,全國只許唱《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國際歌》。第三,“戰地新歌”階段,此時周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2年出版歌曲集《戰地新歌》(共5集),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歌曲,如田光、傅晶的《北京頌歌》(洪源詞)、釗邦的《臺灣同胞我的骨肉弟兄》(於宗信詞)、唐珂的《解放軍野營到山村》(石祥、宏源詞)、彥克的《回延安》(陳宜、陳克正詞)、傅庚辰《紅星照我去戰鬥》(王如俊詞)、施光南《最美的讚歌獻給黨》、《打起手鼓唱起歌》,這些都可稱為“革命抒情歌曲”。在1975年也出現了《堅決反對右傾翻案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這樣的影響不好的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我愛你中國

第四個時期,在“文化大革命”之後,此時歌曲題材有了大大的擴展,產生了一些優秀歌曲,。如施光南的《祝酒歌》(韓偉詞)、鄭秋楓的《十月裡響起一聲春雷》(章明詞)、施光南的《周總理您在哪裡》(柯巖詞)、施萬春的《送上我心頭的思念》(柯巖詞)、呂遠、唐珂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秦志鈺等詞)、施光南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瞿琮詞)、王酩的《妹妹找哥淚花流》(凱傳詞)、張乃誠的《再見吧媽媽》(陳克正詞)、劉文金的《大海一樣的深情》(劉麟詞)。也出現一些“反思”題材的歌曲,如陶嘉舟等的《心上的人啊!快給我力量》(閻王曲詞、陶嘉舟詞)、谷建芬的《我的小路》(張士燮詞)、黃淮的《一直難忘的歌》(葉辛詞);有影響的抒情歌曲還有王立平的《太陽島上》(秀田等詞)、鄭秋楓的《我愛你中國》、(瞿琮詞)、金鳳浩的《美麗的心靈》(陳雪帆詞)、谷建芬的《那就是我》(曉光詞)、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曉光詞)、鐵源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鄔大為、魏寶貴詞)、鐵源等人的《十五的月亮》(事項詞);除了抒情歌曲外,其他體裁的歌曲較少有突出的。雄壯的進行曲難見有創新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有谷建芬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張枚同詞)、李遇秋的《八一軍旗高高飄揚》(石祥詞)、瞿希賢的《當代中國之歌》(李幼榮詞)、施光南的《高舉起亞運會的火炬》(石祥詞)、等。在藝術歌曲方面有:黎英海的《楓橋夜泊》(唐張繼師)、羅忠鎔的《涉江採芙蓉》(《古詩十九首》之一)、徐紀星的《志摩詩三首》、魏冠華的《田園小詩》(劉世新詞)等都較好。到80至90年代更有一批好的歌曲問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歌曲創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