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概念:非暴力沟通

  1、“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2、“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 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区分和评论之间的关系;

  ● 感受:清晰的表达感受,注意区分和想法之间的关系;

  ● 需要:是感受的来源;

  ● 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注意区分和命令之间的关系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3、“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

  ● 道德评判:用自己的标准(价值观、信念)等来衡量、要求别人,将责任归咎于对方

  ● 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使我们蒙蔽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爱

  ● 回避责任:日常生活中许多表达方式暗含了对于责任的回避,如“我不得不……”,“是你让我……”

  ● 强人所难:要求和命令别人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异化的沟通方式与非暴力沟通相悖,它忽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1 区分观察与评论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条阿伦森第一定律:人们在解释令人讨厌的行为时,倾向于给作恶者贴上标签,由此而将这个人从“我们这些好人”中排除。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描述观察而不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论,

  2 区分感受与想法 简单地说,表达感受就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非一些想法,一般来说,使用”我觉得“”我被XX”等词语常常就是表达想法

  3 挖掘感受的来源:某种需要和期待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得时候,可以选择责备自己或责备他人,但很少有人从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期望来考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 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4 表达请求,区分请求与命令

  使用一些具体的行为来表达请求,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语句来确认对方是否明白我们的请求,甚至要求对方对我们的请求进行复述(很需要技巧,慎用)

  5 学会倾听: 倾听的第一步,是留意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说教 ,第二步,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步,给他人反馈,可以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很考验说话的技巧,用不好就成了心理咨询师了), 第四步 保持关注,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首先,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认对方是否还有话要说,就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最后,如果我们的痛苦如果无法得到满足,不妨试试以下步骤: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来自日常生活的话术技巧

  一些道理、技巧: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打断比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像被人当作负担。 *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代替 “不得不”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动;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体会自己的需要;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要惩罚别的时候,不妨问问“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就会发现惩罚其实是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的。 *表达感激的时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满足、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