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三國有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前兩個都是褒義,唯獨曹操的奸絕是貶義,但歷史上大奸大惡之人比比皆是,就三國時期也不止曹操一人,為何唯獨曹操被冠以“奸中之絕”呢?

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曹操有句堪稱六親不認的名言: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曹操的奸在這句話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說這句話的背景是曹操殺呂伯奢全家。

曹操與呂伯奢的關係我們都很清楚,呂伯奢是曹操父親曹嵩的好友,所以兩家也算是世交。而曹操是官宦人家出身,黃巾賊起,曹操也在剿滅賊黨的行動中立下大功,所以朝廷應當會待其不薄。既然如此,曹操不在洛陽好好當官,為何要跑到呂伯奢家裡呢?演義中說的是曹操企圖刺殺董卓,不成而逃。路過呂伯奢家時,企圖留宿,後因懷疑呂家對其圖謀不軌,遂殺掉呂伯奢全家。

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但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畢竟《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時間線基本尊重歷史,一些小故事就會有所誇張了,呂伯奢這一段也是如此,小說為了烘托曹操的“奸”,確實把他描述的過於殘暴了。那真實的呂伯奢遭遇了什麼呢?

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董卓把持朝政後,日益跋扈,曹操心知其必敗,所以不願在其麾下為官,於是喬裝打扮後從小道潛行回老家。途中經過呂伯奢的家,受到呂家招待。再往後怎樣呢?,陳壽的《三國志》原文中並沒有關於呂伯奢的記載,但在裴松志的註解中關於這一段故事有三個版本的說法。

第一個版本就是魏國自己寫的史書《魏書》,書中記載曹操到達呂伯奢家時,呂伯奢正好因事外出未歸,呂家的幾個公子以及門下的賓客覬覦曹操的行囊財物,心生歹念,反被曹操手刃數人。

第二個版本是《世語》中記載:曹操到達呂伯奢家時,呂伯奢因事外出未歸,呂家五個公子對曹操殷勤備至,這種禮遇讓曹操心生疑慮,以為是呂家人在迷惑自己以便報官,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八個人後離去。

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第三個版本是孫盛的《雜記》中的記載:曹操到達呂伯奢家後,受到熱情招待,晚上睡覺時聽見有響聲,懷疑是呂家人對自己圖謀不軌,於是趁著夜色殺人後逃竄。

以上三個版本的說法就是呂伯奢的遭遇了,那究竟哪一個說法更準確呢?首先,《魏書》是魏國自己的史書,對於自己君主的描述或多或少有些粉飾,所以在這件事上承認曹操(《魏書》中的太祖)殺人,卻將殺人原因歸咎於呂家,也是情有可原。

三國最冤的人,對舊交以禮相待,卻惹來滅門慘禍,曹操是奸還是惡

後面兩個版本都是因為曹操疑心太重而殺人,這倒是挺符合公眾對這位奸雄的印象,也是《三國演義》中採用的一種說法,孰是孰非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