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大明风华》里靖难之役朱棣攻下应天府后,方孝孺痛斥朱棣,拒不投降,后被诛十族,凌迟处死。攻下京城之后,大批文武官员见风使舵,纷纷投降朱棣,方孝孺身为建文帝最为信赖的大臣之一,忠烈刚毅。在当时,还有一个人也是非常忠烈,以死赴难,忠心不已。

《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方孝孺痛斥朱棣,后被诛十族、凌迟处死

这个故事要从一场考试说起

建文帝庚辰二年(1400),春三月,举行本年科举考试的最后角逐——廷试,一共有111人参加本次廷试。经过答题之后,本场科举考试,确定了一甲三人,即胡广、王艮和李贯,他们都是江西吉水人。

殿试之时,王艮策论最优,建文帝十分欣赏,但其相貌不好,而胡广仪态端庄,相貌甚好。最终,建文帝遂钦点胡广为状元,王艮为榜眼,李贯为探花。

《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明代科举

二甲中前四名也就是全国4到7名分别是:吴溥、朱塔、杨子荣、金幼孜,除了杨子荣(福建人)的都是江西人。纵观整个明代,江西人靠考科举那都是杠杠的。

其实在考试的时候,北方正在打仗,此时靖难之役已经开始半年多了。

所以,对于这批新录取的进士们来说,是喜亦是悲。

一场命运的考验到来了

新科进士们会常私下聚聚,也有往届的,大多是同乡一起,说方言,聊家乡风物,也不经意间就会谈到国事,其中以江西籍的最为热闹。很多人都愿意待在大才子解缙(也是江西人)的家中,畅谈天下,意气风发。这些进士们都是一个人远离家乡,只身在这偌大京城中,除了结交一些同乡之外,总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

《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明代大才子解缙

日子就这样的一天天过去了,暂时的平静迟早会被打破。

建文帝壬午四年(1402),短短数月,朱棣率领燕军攻克多地,一路南下,在六月初,由瓜州渡江,败盛庸于高资港,而后克镇江。随后,燕军扎营龙江,即南京市龙江镇,位于南京城东北,与京城咫尺之隔,致使京城震动,人心惶遽。

《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今天保留的南京明代古城墙

大难临头显本色

燕军攻入城前一日,住在一起的江西籍官员解缙,胡广,王艮都来到了吴溥家。解缙首当其冲,陈说大义,忠烈昂扬,胡广也激奋壮语,而王艮却独自哭泣不语。等到大家都散去后,吴溥幼年之子吴与弼叹道:“胡叔能够为大义去死,是可以值得颂扬的好事啊!”吴溥却说:“不是这样的,只有王叔会去为了朝廷死。”没过多久时间,隔壁听见胡广嘱咐家人最近外面乱,要看好家里的猪;吴溥便对着与弼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会舍牺自己的性命吗?”

王艮默然回到家中,呆坐正堂中央,久久沉思。妻子问他如何,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妻子已经明白了自己丈夫的决绝,便说道:“我知你意,身后之事交由我就好。”王艮与妻子诀别,片刻之后,听见王艮屋中传来哭声,不久,王艮饮毒酒而死。

《大明风华》里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他也不怕朱棣

王艮

王艮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官,建文帝在位期间的科举考试只有一次,当大难即将到来之际,彼时全国前七名除了王艮都投降了朱棣,而只有这个相貌平平的人不畏朱棣、甘心赴死,方显忠烈本色。

相较于他的同科们,他实在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像杨荣、金幼孜都是永乐重臣、入阁大学士,但王艮却铭记史册,令人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