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的一声枪响,武昌起义爆发,很快波及十几个省,转眼间清朝的半壁江山脱离清朝统治。

1912年,孙文(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

可不到几个月,孙文就把大总统拱手让给袁世凯。“让位”的原因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孙文是为了展现新生共和国的民主才让位给袁世凯的,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让位原因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所谓的“内”指的是同盟会内部的分裂,内部分裂直接造成了孙文的“让位”。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是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反清革命运动有了一个领导中心。对此孙文也是十分高兴:

自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新纪元。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同盟会成立

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同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矛盾愈演愈烈。

孙文与黄兴之间的矛盾

1907年,双方就图式国旗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孙文认为应该用革命烈士陆皓东于1894年发动广州起义时所用的青天白日旗,而黄兴认为应该用井字旗,以表平均地权之意。黄兴甚至激动地表示要退出同盟会,但最终为了大局还是同意了孙文的提议,此次矛盾虽然化解,但同盟会内部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孙文与章太炎之间的矛盾

虽然同盟会内部在持续的分裂,但他们反清的想法是一致的。由同盟会领导的国内起义连续不断,其中就包括萍浏醴起义。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萍浏醴起义

但是萍浏醴起义和其他起义一样都是以失败告终,此起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要求逮捕并引渡孙文,日本政府一面把孙文驱逐出境,一面给孙文提供革命资金。孙文此时需要一笔钱购买军火,所以就同意了日本政府的请求。此举却遭到了同盟会成员章太炎的反对,章太炎认为此举过于屈辱,孙文不应该答应日本政府的请求,两人的矛盾就此产生。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章太炎

此后,孙文在日本购买了大量对于当时日本来说落伍的武器,但在中国仍旧是先进武器。此举却遭到了章太炎的反对,章太炎认为,孙文买落伍武器是让国内的革命兄弟白白送死,是不可取的。他一方面在大会上主张解除孙文的总理职务,另一方面在《中国日报》上公开了新起义计划。孙文对此也是十分恼怒,要求其余同盟会成员警告章太炎。同盟会顿时乱如一锅粥,有些人支持孙文,有些人支持章太炎,最终在胡汉民、黄兴等人的调解下,矛盾才算暂时化解。

但从此,章太炎和孙文正式决裂,形同陌路,中华民国成立后,章太炎退出同盟会,公开支持让袁世凯当中华民国大总统。

孙文与陶成章之间的矛盾

孙文于1908年在马来西亚创立同盟会分部,但由于资金紧张,再加上大量国内的革命兄弟因为国内革命的不顺利逃到马来西亚,需要资金安置,孙文此时十分贫困,没有多余的资金。与此同时,章太炎也因为没有资金,他所创立的《民报》也因为资金短缺办不下去。

为了筹到资金,支持章太炎的革民党人陶成章到马来西亚向孙文讨要资金。孙文因为自己也资金短缺,再加上与章太炎的不和,没有同意陶成章的请求。此后由于陶成章在马来西亚筹款的不顺利,他认为不顺利的原因就在于孙文的阻挠,孙文有资金却不支持他。因此陶成章开始散播流言,说孙文用同情革命的人捐的钱来给自己享乐,公然与孙文决裂。此后,陶成章与章太炎重建了光复会,与同盟会决裂。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陶成章

中华民国成立后,陶成章在江浙一带筹集资金,反对护军都督陈其美。陈其美派遣蒋介石等刺客将陶成章暗杀。

黄兴,章太炎,陶成章与孙文的矛盾充分提现了同盟会内部的矛盾重重,可以说是一片散沙,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同盟会只是一群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党人为了统一旗帜创立的组织这些革命党人来自各个阶级,有的是地主,有的是读书人,有的是华侨,这些革命党人并没有在思想上保持一致,有的只是为了排满,有的是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面对形形色色的成员,同盟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谁也不服谁。

其次,孙文虽然一心为了革命,但他对待其他革命党人的态度十分不可取,我行我素,听不进其他人对他的指责,遭到了其他革命党人的忌恨,因此他也被称为“孙大炮”。宋教仁对他的评价是:

不能开诚布公,坦心虚怀,近于专制跋扈

从中足以看出他做事的专断专行,从不与他人商量,说话不注意后果,得罪了很多革命党人,为之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反对他当大总统埋下了伏笔。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宋教仁

同盟会内部的分裂极大的削弱了同盟会的实力,到了民国建立之后,这种分裂与互相之间的忌恨转变成了刺杀,民国初年的刺杀事件频频发生,陈其美刺杀陶成章就是其中一例,宋教仁遇刺虽然说最大的嫌疑犯是袁世凯,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卷入同盟会内部的政治斗争而遇害。


也正是因为同盟会内部的分裂,很多革命党人都反对孙文担任大总统,支持让袁世凯当大总统。在他们眼里,袁世凯更适合担任大总统。比起孙文,袁世凯深受一部分革命党人的欢迎


袁世凯作为清王朝重臣,在清末新政中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干,政绩颇著,得到了资产阶级和一部分革命党人的信任与支持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袁世凯

政体上,他提出要实行君主立宪,并要学习日本:

救亡非立宪不可,立宪非取法邻邦不可。

教育上,他与张之洞联名上奏,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工业建设上,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力更生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并让詹天佑先行查勘。经济上,他主张要“”振兴实业, 奖励工商”,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警察 。最显著的成就还属练兵,袁世凯编练的清末新军军事实力远远强于之前的湘军、淮军,并通过编练新军的过程中挖掘了很多人才,培养出了自己的一套班子,其势力渗透朝野上下,这套班子也被后人称为“北洋军阀”。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清末新军

比起同盟会的一片散沙,袁世凯培养的北洋班子对清朝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改革,改革成果显著,因此袁世凯也被许多革命党人所赏识。

除了能干之外,袁世凯为人恭敬,与孙文的跋扈形成了对比,他的为人恭敬迎得了许多革命党人和企业家的好感。

著名企业家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后曾代表江南企业家,为赴美游历的事情进京,并拜访了下野,在家赋闲的袁世凯。袁世凯对待张謇礼遇有加,并承诺了如果自己日后再主掌朝廷,一定会优待那些企业家。

有朝一日,蒙皇上天恩,命世凯出山,我一切遵从民意而行,但我要求您,必须在各方面,把我的诚意告诉他们,并要求他们和我合作。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张謇

袁世凯说此话虽然有刻意拉拢江南企业家的意图,但从中体现了袁世凯为人的友善、和蔼,不得罪人。张謇对袁世凯也是十分满意,

袁世凯也成功获得了江南企业家的支持,这些企业家在辛亥革命之后也表态支持袁世凯做大总统。

不仅是江南企业家,许多革命党人在通过与袁世凯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好感,袁世凯向这些革命党人表态,表示会坚持保卫革命成果,换取革命党人的支持,再加上孙文为人的跋扈专断,纷纷“弃孙拥袁”,转而支持袁世凯,并给孙文施压,孙文只好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除了同盟会、革命党内部对孙文的反对之外,同盟会对新生的中华民国的控制力也很小

发动武昌起义的军队,并不是孙文组建的同盟会组织的军队,而是南洋张之洞训练的军队,是清末新军的一部分。这只军队不归同盟会控制,他们的领袖是黎元洪,黎元洪虽然宣布反清,但在孙文和袁世凯之间一直持中立态度,始终不让同盟会接管武昌。甚至暗中与袁世凯媾和,表态支持让袁世凯做大总统。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黎元洪

除了武昌之外,其余独立地区也多是当地巡抚迫于形势独立,望风而动,并不肯为同盟会效力。所以虽然南方十几省宣布独立,加入中华民国,但同盟会真正能控制的只有江南这么一块,各地是一片散沙。

在这种情况下,同盟会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清运动。


除了袁世凯的拉拢和同盟会内部的分裂,外部环境也迫使孙文“让位”给袁世凯

革命军打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

武昌起义之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很快波及到北方,清政府慌张之下只好请袁世凯出山,镇压起义军,袁世凯带领他一首操练的北洋军势如破竹,大有扑灭革命的势头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战”。在汉口争夺战中,起义军虽取得“三战三胜”的刘家庙大捷。然而,由于前线指挥官的渎职,加上围攻汉口的清军兵力日趋加强,终使汉口于11月1日陷于清政府军。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汉口争夺战

在袁世凯的紧逼之下,革命党人被迫与清政府开始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中革命党人为了换取袁世凯的支持,答应把大总统让给袁世凯,换取袁世凯停火,让清廷逊位。

外国列强的干涉

武昌起义后,湖广总督瑞澂逃入“楚豫”号兵舰,停靠在英国炮舰后面。瑞澂向英国驻汉总领事葛福提出:

“要求英王陛下的军舰提供帮助,阻止起义军渡江。”

葛福立即向北京的驻华公使朱尔典请示,朱尔典随即请求英驻华海军司令对清廷尽量给予援助。显然,列强是反对武昌起义中的革命军的。

孙文建立临时政府后,列强不承认其政府的合法性,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党人,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能够稳住全国形势,又对外软弱的政府帮助他们管理中国,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而他们自己可以放心地在中国肆意而为,不需要担心治安问题。显然,新建立的中华民国无论是从稳住局势方面还是对外方面都不符合列强的要求。

孙文到处游说,希望获得外国列强的支持,甚至提出接受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仍旧没有换得支持。列强的军舰封锁长江,不让革命军渡江,甚至配合清军炮轰革命军营地。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长江上的列强军舰

比起对革命党的坚决反对,列强很看好袁世凯,早在袁世凯再一次出山准备镇压革命当时,英国公使就曾说过:

袁此行形质上虽系军方,其实调和此事。以彼之声望,或能设以通融之法,以丞朝廷而乱民之要求满意。

外国列强也纷纷表态支持袁世凯,革命党人包括孙文怕刚刚建立起来的民国因为列强的干涉而夭折,答应将总统让给袁世凯以换取外国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支持,袁世凯也答应维护革命成果。


尾语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由于同盟会内部的分裂,民国内部的一片散沙,再加上袁世凯对革命党人的拉拢,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孙文迫于压力,将大总统让给袁世凯。

袁世凯口头上说要维护革命成果,实则搞专制统治,甚至想要称帝。袁世凯的举动让革命党人颇为失望,发起了二次革命,但以失败告终。虽然,孙文“让位”袁世凯实属被迫,但孙文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让人敬佩。

“内外交困”——孙文为何“让位”给袁世凯

孙文

革命党内部的不团结,外国列强的干涉是革命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二次革命之后,革命党内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重新支持孙文做总统,并在广州重新建立起了国民政府,重头开始革命。

《辛亥革命史料》

《张謇日记》

《民主主义与社会革命》

《南洋与中国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