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曹操经过几十年征战,终于扫清北方大部地区,拥有极大优势。而刘备也在多次转战奔波中,占有荆、益二州。三国中,吴国相对势力最弱,因此,大部分时间采取守势。

纵观寰宇,能够争雄天下的唯有曹操与刘备二人。曹操地盘最大,且拥有挟天子之利,最具竞争实力,自不必多言。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三国第一仁义君主刘备的根本败因——王气之失!


01

汇聚天下民心的4个重要因素


古代帝王的气数简称王气。本文,所谓王气,确切来说就是民心向背。如果将整个向汉力量比作刚熄灭的炉火的话,那么,刘备就是负责重新引燃这股巨大力量的引子。而这个重燃炉火的过程就是光复汉室。总得来看,汉末三国时期,有4种“王气”,可以左右汉朝气数。


1、汉献帝为首的中央政权


在董卓被诛之后,如果汉献帝及其臣属能够力挽狂澜,重整朝纲,或许东汉将继续它的长期统治。然而,在李傕、郭汜之乱后,汉献帝及其朝班误入曹操之手,从此,沦为笼中之雀。


2、各地拥汉势力,尤其是京城地区的势力


在汉献帝成为傀儡后,各地的向汉势力依然很具威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曹魏政权逐步稳定,向汉势力日渐式微。在汉献帝禅让之后,这股最大的向汉势力被彻底消于无形。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3、刘备作为东汉皇权的代言人


以不光彩手段获得荆、益二州,之前兴复汉室的光辉形象尽毁。夷陵之战,更将与曹魏争胜的生力军丢到八百里大火之中,其身亦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后,世间再无成气侯的拥汉势力。


4、蜀汉的核心根据地荆州


刘备中前期经营的所有核心拥护者、广大亲刘民众及大家氏族,其根都在荆州地区。而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将这唯一聚集王气之地丢失。

影响后果:不仅使刘备的拥护力量受到毁灭性损害。同时,从此之后,蜀汉因为要与当地(益州)臣民磨合,成为三国中内耗最大的国家。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02

外削:汉朝正统之势能,被曹操父子一尊一让所破


1、尊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自从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以后,东汉政权基本已经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即使中间还发生了像衣带诏这样轰轰烈烈的反抗,然而,只是徒劳无功的挣扎罢了。这一点,从刘备在血书上签字后的表现(整日无所事事,种种菜,浇浇水),也能看出,刘备对此并不感冒。

此时汉献帝被曹操禁在许都,成为皇宫里的“金丝雀”。而所有暗中拥戴汉献帝的势力也慑于曹魏的武力而全体默不作声。暗波汹涌的拥汉力量被曹操这个奸雄“封印”起来。外面还面临蜀、吴两个劲敌,如果自己内部出现大规模内斗,他们再从外进攻,曹魏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势,将自己置于极度危险中。这是曹操一生不敢称帝的真正原因。

经赤壁之败,曹魏更经不起折腾,因此,对拥汉势力一再妥协。他在等待机会,待来自蜀、吴两国的外部压力稍轻,再对拥汉势力进行彻底清算。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2、禅让——兵不血刃,完成权力交接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三辞三让,最后接受禅让,即皇帝位。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禅让仪式。禅让能够成功举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 向汉势力彻底臣服,从此,无法再起波澜
  • 曹魏政权已经稳固

禅让之后对刘备的直接影响就是:企盼魏国国境内发生反魏拥汉的动乱已无可能,里应外合的戏码从此不会上演。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03

内废:两难处境的刘备“自废武功”


1、刘备最大的胜机是什么?


在取得三国鼎立局面后,高举恢复汉室的义旗,沿途“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一路过关斩将,魏国亲汉势力一呼百应,将曹魏赶下台去。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拥有打败魏、吴的基本力量和地盘;

第二,护好自己拥汉的仁义之名。


2、两难处境,进退维谷


而刘备的两难是什么?正是仁义之名与领地二者不可兼得。一路走来,刘备屡战屡败,一寸地盘也没得到。直到遇到诸葛亮,才出现转机。然而,放在刘备面前的地盘只有荆、益二州。要,还是不要?


本来,出师之名与地盘两个条件相辅相成,形成良性正循环,那就是夺取天下的节凑啊。现在,却变成二者只能选其一。曹操一路尾随,刘备跑哪,曹操就打哪。刘备不能一路逃跑总不要实地吧。结果,他偏偏选择了刘表的荆州与刘璋的益州。


以刘备集团的实力与计谋,拿下这两块地,事后来看难度都不大。关键问题在于拿同宗的地盘,必定失信,失德。那么,过去所经营的正义招牌受到巨大损害。终于,这一次,刘备选择了要实地,将仁义皇叔的金字招牌扔到脑后。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于是,他通过8步借荆州:

a、投奔刘表,受命驻守新野;

b、刘表病危授地于刘备,刘备拒绝;

c、刘表死后,刘琦、刘琮分裂;

d、赤壁之战前后,荆州一分为三分属:曹操、孙权、刘备(借刘琦名义)

e、借刘琦之名占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以及南邵的一部分

f、以共御曹敌为由,借得剩余南郡领地

g、后来,刘琦离奇病死,荆州大部地区刘备取得合法拥有权

h、原属孙吴的荆州(主要是南郡)多次讨要,刘备赖着不给


刘表临危托付荆州,刘备不受。却在曹操南下后,占得其地。此时,刘表长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荆州合法继承人。为了彻底得到这部分土地,只能“安排”刘琦病死。这里,暗害刘琦,结论是否成立,已经不重要。刘备给天下人的印象就是,你来到荆州,刘表死了,本来应属于刘琦的领地,现在归你了。而正值壮年的刘琦却病死了。


同时,借孙权的南郡地区,借了,却不还。这是赤裸裸失信天下的愚昧之举。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再说益州,如果说得到荆州还只是用不义手段发了黑心财,还有遮遮掩掩的动作。那么,取益州就是反复小人,心狠手黑,任谁也无法为其正名了。


a、刘璋以共拒张鲁为名,邀刘备入蜀

b、不亲假亲,刘备虚以委蛇,刘璋给兵给粮

c、忽然翻脸,倒戈攻蜀,直至将刘璋打服,出降献城


简单来说,刘璋被刘备仁义外表所惑,开门揖盗。刘备初时犹豫,不知该不该动手,后来终于下定决心,无毒不丈夫,向刘姓同宗狠下杀手,失尽英雄之义。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3、丢掉仁义光环,刘备只能被迫单翼飞行


此时的胜机是,依靠自己的实力与魏、吴两国相持,待魏国有变(拥汉势力趁曹魏当权者的失误,而制造反乱),派大军攻魏。而晕头的刘备选择两弱相争,结果,没有得到一分利益,反而将足以争胜的生力军丢到八百里的大火之中,自己也身死白帝城。

内外交困,背离汉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刘备无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总结:刘备最锋利的武器就是他的皇叔之名,兴汉之义。而他在不断的斗争中,出于有意或无奈,先后丧失兴汉的正义之名,实在是下策。当然,一方面,刘备集团固然有过错,另一方面,曹魏政权连施妙手,将最具威胁的向汉势力消弥于无形,实在是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