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清朝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咸豐是清朝最後一個掌握實權的皇帝,在面對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風口浪尖上,咸豐盡己所能的為維繫大清的統治而努力,但是終究未能如願。不僅如此,由於他臨終之前的錯誤決策,致使愛新覺羅氏的江山徹底葬送,因此被後人所唾棄,但是回看咸豐這短短的一生,不由自主地

為他感到無奈和惋惜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咸豐畫像

一生沒有好運氣

道光十一年,奕詝出生於北京圓明園,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在他十歲的時候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就因病去世了,奕詝開始由奕訢的母親靜貴妃撫養。

奕詝是個運氣差到爆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得了一場天花,這在古時候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好在奕詝挺過來了,付出的代價就是在臉上留下了麻子。這還僅僅是開始,後來因為打獵墜馬導致腿部受傷,留下終身殘疾,成為了一個瘸子。

身體的創傷只是奕詝磨難一生的開胃菜,原本隨著道光皇帝的長子、次子、三子的相繼去世,皇四子奕詝成為實際上的嫡長子,是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但是六皇子奕訢異軍突起,能文能武,深受皇帝喜愛,成為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道光皇帝為如何選擇繼承人而陷入糾結,直到生命的盡頭,才下定決心選擇“長且賢”的奕詝繼承皇位。

繼承皇位後的奕詝才發現,原來收拾這片狼藉的江山才是對他真正的考驗。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咸豐畫像

年輕皇帝的魄力

咸豐皇帝奕詝繼承皇位後不得不面對兩大難題一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二是古往今來未曾有過的資本主義列強的虎視眈眈。

作為一個剛剛二十歲的的青年人,作為這個王朝最具權威的決策者,咸豐皇帝面對艱難的時局,給出了堅定而響亮的答案:對內瘋狂鎮壓、對外毫不妥協

咸豐皇帝絕不是一個只會喊喊口號的領導人,為了確保既定方針的成功,他開始著手對這個國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 廣開言路

咸豐皇帝深刻認識到,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做到耳聰目明,於是在他上任之初便要求官員密摺奏事,鼓勵朝廷官員敢講話、講真話,從而讓他能夠確切瞭解到國家的真實狀況。

  • 革新吏治

咸豐皇帝明白自己所有的想法都需要手下的這群官員去落實,因此一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官員對於政策的高效執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他積極著手為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平反,將父親重用的主和派官員全部罷免,積極啟用主戰的官員以彰顯決心。

  • 重整軍備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高歌猛進讓咸豐看到清朝八旗鐵騎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國家的常備軍綠營兵腐朽不堪,毫無戰鬥力。面對困局,咸豐果斷打破“以滿制漢”的祖制,重用忠臣於清政府的漢族士大夫階層在各地組建團練,為最終消滅太平軍奠定堅實的基礎。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肅順和奕訢

生命中的要人

在咸豐皇帝奕詝短暫的一生中,有四個人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一是恩師杜受田

杜受田出生於書香世家,或許他不是一個能臣幹吏,但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老師,他的教導對於咸豐的一生意義重大。

道光十六年,杜受田受道光皇帝委託,成為皇四子奕詝的老師,二人從此結下不解的師徒情誼。杜受田為了不辜負皇帝的重託,特地搬到離皇宮較近的靜默寺居住,三五天才回一次家,在杜受田的教導下,咸豐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皇帝接班人。

奕詝之所以能夠成功奪取皇位,杜受田居功至偉。他知道皇六子奕訢能文能武,深受道光皇帝的寵愛,如果一味的想在才智上一較高下,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因此選擇另闢蹊徑,讓奕訢在品德上下功夫,以其仁慈、孝順的品質成功打動父親道光皇帝。

杜受田在咸豐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就陪伴在他左右,他在咸豐身上付出的心血要遠遠超過自己的兒子,咸豐對於杜受田的恩情銘記於心,可惜杜受田在咸豐二年就突然病逝,恩師的離開讓咸豐痛徹心扉。

二是心腹肅順

肅順是滿清的貴族,不同於其他安於現狀、貪圖享樂的八旗子弟,庶出的肅順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咸豐在內政上完全倚重於他,將他視為改革的鋼刀。

肅順掌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飭官場的腐敗現象,他果斷處置“戊午科場案”、“戶部寶鈔案”,將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兵部侍郎李鶴齡等處斬,徹底扭轉了清政府愈演愈烈的貪腐風氣。

為解決政府財政困難,肅順一方面提出將無法控制的鴉片的買賣實行公開化管理,從而拓展稅收來源,增加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徹底廢除旗人的優厚待遇,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

肅順雖是滿人,但是他清醒的認識到滿人入關後日益變得驕奢淫逸,對於國家建設毫無用處,反而是忠於清政府的漢族士族階層出現了很多可用的人才,在他的鼎力支持下,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漢族官員得以施展拳腳,實現自己的抱負。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肅順劇照

三是弟弟奕訢

咸豐10歲的時候生母就因病去世,因此一直由奕訢的母親撫養。奕訢與奕詝相差一歲,兩個人既是玩伴,也是競爭者,奕訢的聰明才智和身體素質都要更甚一籌,因此繼位後的咸豐對於這個弟弟的感情非常複雜。

咸豐對於奕訢的才能非常清楚,他既想發揮奕訢的長處,又怕奕訢趁機做大,最終威脅到自己,因此在使用奕訢的問題上非常的糾結。

咸豐在位時曾兩度重用奕訢:第一次是太平軍定都南京,佔據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國家狀況陷入岌岌可危時授予奕訢權柄,處置相關平叛事宜;第二次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咸豐將奕訢留在北京負責和談事宜。

奕訢就好像是咸豐手下的救火隊長,總是在危機關頭被委以重任,可是一旦危機解除,達成使命的奕訢也就立即告別政壇。

四是寵妃蘭貴人

相對於慈禧太后這個響亮的名號,蘭貴人這個稱呼就顯得默默無聞了。咸豐二年,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很快憑藉出眾的外表和善解人意的性格博得咸豐皇帝的寵愛。

除了外表與性格之外,葉赫那拉氏還有一個優點——字寫的好。咸豐皇帝面對內憂外患的時局,每天忙於處置各類政務,善於寫字的葉赫那拉氏正好可以協助他批閱奏章,幫他減輕每日工作的負擔。

葉赫那拉氏還有一張王牌握在手中,那就是她為咸豐皇帝生下了唯一的兒子,這就註定她必將母憑子貴,永享榮華富貴。可惜咸豐皇帝將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確保兒子如何成功掌權上,卻忽視了蘭貴人這個枕邊人的權力慾望,最終鑄成大錯。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慈禧太后

和崇禎皇帝作比較

咸豐皇帝的遭遇不禁讓人聯想到大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他們兩個人的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年少繼位的少年天子,同樣接手了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但是筆者認為咸豐要比崇禎處置的好,原因有三:

  1. 咸豐更會運用權力。咸豐受過系統的儲君培訓教育,因此他在清理父親留下的主和派官員時,能夠迅速的讓自己信賴的主戰派官員接手,從而確保權力平穩的過渡。相反崇禎由親王上位,處置閹黨後導致東林黨一家獨大,嚴重打破朝中的政治生態平衡,導致大明朝堂陷入一片混亂。
  2. 咸豐執政更有章法。咸豐對於自己重用的人非常信賴,在中央力挺飛揚跋扈的肅順搞改革,在地方支持漢族士大夫掌握軍權平叛。相反崇禎對於大臣始終秉持懷疑態度,從中央到地方,因為被懷疑而誅殺的大臣不計其數。
  3. 咸豐敢於打破祖制。咸豐明白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祖宗留下規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面對時局的變化需要做到靈活變通。因此咸豐敢於違背祖制重用漢臣,讓漢臣組織團練抗擊農民起義;為調動平叛的積極性,咸豐提出先入金陵者王。而這些打破常規的做法都是崇禎所不敢去做的。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崇禎劇照

筆者總結

很多人對於咸豐皇帝的評價不高,認為正是由於他的無能才導致了清朝的最終走向滅亡,使中國最終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在此筆者想說一句公道話,咸豐皇帝在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中絕對是一個有能力的好皇帝,他勤政愛民、厲行節儉、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清朝的統治在他手中得以延續。相對於他的優點,他的缺點也非常的突出,首先就是性格懦弱,不能在失敗中成長,反而在失敗中徹底沉淪;其次經歷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還沒有吸取教訓,依然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沒有真正花費心思去研究英法為主的資本主義列強;最後是在臨終託孤的安排上明顯失當,讓野心勃勃的慈禧有可趁之機,發動政變奪取了至高權力,帶領國家走下萬劫不復的懸崖。

咸豐的悲歌,大廈將傾的無奈

垂簾聽政

作者滌塵索金,一個單純的歷史愛好者,在此誠請諸位好友多關注、多交流、多點評,讓我們一道滌盪歷史的塵埃,探索人性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