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之家几乎都是子承父业,世袭制绵延了上千年。但是在上古尧帝时期,却采用了禅让制,将自己的帝位让给了一个老盲人的儿子,这种高尚道德、任人唯贤,也成就了千古佳话。

那么,尧帝为何将自己的帝位让给一个盲人的儿子呢?这个人又为后人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不过,最终证明,尧帝没有选错人,他选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舜帝。

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据《史记》记载,尧帝是黄帝的曾孙后代,名字叫放勋。尧帝总共有十个儿子,嫡长子叫做丹朱,其他九个因为没有什么影响力,史书很少记载。这个嫡长子丹朱是尧帝和帝后的儿子,而且也聪慧过人,是历史上最早的“棋圣”。围棋的智慧博大精深,也可见这个儿子并非愚者。

关于他为何没能继承帝位,《史记》上只有简单的记载:当时,尧帝问臣子放齐说,自己老了谁可以继承位置?放齐说,长子丹朱开明,可以继承。然而尧帝却说,丹朱顽劣凶残,不能担当。或许丹朱确实贪玩,尧帝发明了围棋,丹朱学会以后,就再也没人是他的对手,成了中国最早的棋圣。


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但是,这位棋圣真的是不务正业,缺乏仁义吗?关于这点,在《史记》中,也只有尧帝几句话这么说的。但是,在《竹书纪年》中,也有记载道,丹朱聪慧过人,但是性格刚烈不顺和,有智慧谋略,但是却遭排挤。当然,相比于史记,这种记载可信度值得怀疑。

因为,从《史记》后来的记载看,在尧帝去世后,舜帝是将帝位让给了丹朱,但是丹朱为政不受拥戴,又将帝位还给了舜帝。所以,这点可以看出,丹朱虽有聪慧,却乏治世之才,不被拥戴,当初,尧帝禅让给舜,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个层次,所谓知子莫若父。

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尧帝七十岁,想将帝位传给四岳(尧帝时的官职名),四岳推辞并向尧帝举荐了民间的穷小子舜。舜的父亲是个盲人,继母喜欢自己的孩子,一直想害舜。在这种情况下,舜依旧能够遵从孝道,爱护弟弟,孝敬父母,让周围人都很佩服,也因此美名远播。

尧帝听完四岳关于舜的引荐,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舜到四方去处理民务。果然,舜是治世一把好手,所到之处,百姓都很拥戴。进入大山之中,遇到暴风雨也不迷路,更是让尧帝觉得舜是上天派来的使者,足可以托付天下,就让舜接手处理政务。

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尧帝是个仁德的君主,所以他更欣赏舜的谦卑仁孝的性格。在处理政务上,舜确实做得也不错,所以尧帝就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尧帝去世后,舜守丧结束,又将帝位还给了尧帝的长子丹朱。

但是,这时的诸侯觐见都不去丹朱那里,而是直接去舜帝那里,舜帝觉得是天命所归,就回到了原来的都城,继承了帝王之位。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当初,尧帝是七十岁得到了舜,九十岁时让舜代理朝政,又过了二十八年,尧帝去世(不得不感慨,上古人就是长寿,可能和他们遵循自然法则有关吧)。

尧帝儿子众多,还有个是“棋圣”,为何将帝位禅让给外人?


而舜帝服丧三年依旧处理朝政,到让位给丹朱时,舜帝已经总共处理朝政三十一年,这时,四方的诸侯知道舜而不信服丹朱,似乎也合情合理。舜又让位给丹朱,可能也是在例行的一种礼仪。

作为尧帝的长子,丹朱能够成为历史上最早的棋圣,他并不乏聪明智慧。至于史书记载的性格刚烈而不顺和,也许是其没能得到帝位的一个原因。此外,他缺乏治世之才,人缘不佳,和实干派的仁德舜帝相比,自然逊色不少。如果在其他世袭朝代,丹朱或许也能成为一个差不多的帝王,只可惜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只能被掩盖于历史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