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鄭有一種古會叫“過會”

每年陰曆三月十八,陽光燦爛,春風拂面,新鄭市和莊鎮歹莊村、老莊劉、陶莊村、小崗王村等等幾個村莊就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古會,我們叫“過會”,親戚來了叫“趕會”。

過會這天對於村裡人來說,絕不亞於過年。大家都會提前準備好蔬菜、糖果、瓜子等,迎接四面八方的親戚過來“趕會”,說說笑笑,其樂融融。對於村民們來說,過年是一次團聚,過會也是一次團聚。在暖意漸濃的春天裡,好久沒見的親朋好友專門騰出時間在這一天聚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新鄭有一種古會叫“過會”


聊著聊著,他們會去古會上轉轉,看看有沒有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看看有沒有需要添置的東西。記憶中的古會,賣的東西可多可多了:鋤頭、鐵鍁、小抓鉤、竹籃、刀、剪子、繩子、鞋子、襪子、衣服、飾品……應有盡有。路上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邊走邊看路邊的貨品,碰到感興趣的就購置起來。走在路上,總能聽到討價還價的聲音,你感受到的是喜慶高漲的氣氛,感受到的是眾人興奮歡樂的心情。不過現在,古會上的生活用品範圍縮小了很多,農用工具基本上都不見蹤影,衣服鞋帽的數量也減少了。很多村民說,現在種地基本上都機械化了,很多農用工具都用不著;交通便利了,村子離市裡比較近,騎著車到市裡可以買到款式好看、質量好的衣服,所以在古會上買衣服的熱情也不高。雖然如此,但是他們很懷念古會上熙熙攘攘的情景,還是想到古會上轉悠轉悠。

在新鄭有一種古會叫“過會”


當然,看戲是每年古會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許,古會的內容每年都可以改變,但是請演員給鄉親們唱戲那是永遠都不會變化的主題。古會前後,每天早上8點鐘,伴隨著“咚咚鏘咚咚鏘”的旋律,演員們就鳴鑼開嗓了。幾句唱詞就唱出了小人物的悲喜苦樂,唱出了世間的人情百態,也唱得鄉親們心花怒放。鄉親們或站著或坐著,認真地聽著戲曲的內容,這對於他們來說,已是一種習慣。

在新鄭有一種古會叫“過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娛樂形式多樣化,古會上的戲劇已經開始衰落。政府每年舉行的“送戲下鄉”、“戲曲大舞臺”等活動也讓戲劇家喻戶曉。雖然它沒有了昔日的盛況,但是在古會時看戲已經成為了一種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一方人們。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但走親戚、買東西、看戲……這些內容卻一直沒有改變,它已經成了鄉親們寄託鄉愁的一種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