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的澎湃動力——青白江區三大產業功能區聯動發展


三駕馬車的澎湃動力——青白江區三大產業功能區聯動發展

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生產現場


三駕馬車的澎湃動力——青白江區三大產業功能區聯動發展

歐洲產業城


三駕馬車的澎湃動力——青白江區三大產業功能區聯動發展

菜鳥項目建設現場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2月28日,我區第一季度服務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的汽笛聲猶在。明日,14個工業重大項目又將集中在歐洲產業城舉行開工儀式,項目覆蓋全區三大產業功能區,其中青白江高端金屬製品深加工製造項目、廈門鎢業鉬新材料先進製造(出口)基地項目等6個項目被納入了2020年成都市重點項目計劃。

“先進材料”助老區煥發新活力

規上工業企業世界500強行業龍頭齊聚

轟鳴聲、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此起彼伏,工程裝載機來回搬運材料……在位於貨運大道以北的川非國際智造展示中心,工地已經一派熱火朝天。

“作為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之一,為了抓緊工期,我們已經提前動起來了。”川非國際智造展示中心副總經理曹春說,項目聚焦航空領域,是青白江區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以打造全國一流先進材料研發中心、老工業基地轉型典範的成都先進材料功能區,以先進材料為主導產業,突出研發創新、銷售結算等總部功能,主要發展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功能型金屬材料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

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首臺清潔能源重卡——斯太爾LNG系列6X4牽引車成功下線,積微物聯入選商務部首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數字商務企業名單……近期,這裡捷報頻傳。

老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是件很難的事情,關鍵是立足實際,抓住機遇,找準路徑。“比如園區的天馬鐵路軸承就是個很好的範例,自身的成功轉型為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區先管委負責人介紹,成都天馬鐵路軸承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都軸承廠,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一五”時期老工業企業之一。2002年,改製為成都天馬鐵路軸承有限公司,以風力發電機軸承、軌道交通軸承、工程機械用迴轉軸承、軸承特鋼材料為四大主導產品。2019年實現產值30.14億元,銷售收入達19億元,其中出口12億元。如今,該公司製造的鐵路貨車軸承全國市場份額達25%,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風力發電軸承年產1.6萬套,國內市場佔有率及銷量排名第一。

成都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目前擁有中國建材、中國重汽、巨石集團、成都臺嘉等各類企業17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500強10家、行業龍頭企業30家、上市公司17家、準獨角獸企業1家。先後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國家高性能纖維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試點單位等殊榮,2019年12月,老工業基地轉型成果作為全國城市轉型唯一案例成功入選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2019年,成都先進材料功能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25.43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8.33億元。“力爭到2022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示範。”區先管委負責人表示。

“適鐵適歐”產業高度聚集

集聚起總投資410億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14個

發展產業新城,項目是關鍵。

在此次被納入成都市重點項目計劃的6個項目中,歐洲產業城就佔了4個,分別是廈門鎢業鉬新材料先進製造(出口)基地項目、香港玖龍智能包裝西南總部項目、正創新零售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和香港天宇智能環保成套裝備製造(出口)西南總部基地項目。

廈門鎢業鉬新材料先進製造(出口)基地項目,由中國500強企業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新建,計劃總投資10億元,將建設一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年產1萬噸的鉬新材料生產線,投產後產品將出口至歐美各國。

“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為我區的智能製造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提供較大發展空間,帶領青白江躋身西南地區鎢鉬新材料產業第一梯隊,吸引鎢鉬新材料上下游產業來此聚集,為中歐班列(成都)提供高價值貨源。”區歐管委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區三大產業功能區之一,歐洲產業城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和中歐班列(成都),重點突出適鐵適歐、“兩頭在外”特色,打造臨港智能製造產業聚集區。

計劃總投資6億元的香港天宇智能環保成套裝備製造(出口)西南總部基地項目,緊扣適鐵適歐產業特性,將建設5條生產線,產品出口至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全面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達20億元;投資10億元的香港玖龍智能包裝西南總部項目,將建成玖龍工業4.0智能包裝製造基地,並設立西南地區總部結算中心,為大中小企業提供高端瓦楞紙包裝,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達21億元……儘管在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中,歐洲產業城“最年輕”,但極具“天賦”,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集聚起總投資410億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14個。

歐洲產業城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其廣闊的發展前景,還有它極完善的硬件配套和服務。在摸清適鐵適歐、“兩頭在外”進出口加工貿易產業實際需求後,歐洲產業城於2018年1月投資15.6億元啟動52萬平方米蓉歐智能製造產業園(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堅持“智慧低碳、功能協同、自由開放、資源互補 ”理念,打造集生產、辦公、研發、孵化、生活配套一體的智能化產業社區,讓企業“拎包入駐、快速投產”。目前康佳電子(出口)、芬蘭普樂、埃爾法數字焊機等高新項目已紛紛入駐。

鐵路港成供應鏈企業的“鳥巢”

引進總投資近700億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121個

一個地區的發展,最重要就是把獨具的資源稟賦和有利條件充分挖掘出來,把它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區域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和中歐班列(成都),我區優化了產業發展佈局,重點打造成都國際鐵路港臨港服務業功能區,目的就是把青白江推向世界,打造成為泛歐泛亞開放型港口城市。

今年1—2月,雖然全國疫情形勢嚴峻,但成都中歐班列開行出現逆增長趨勢:截至2月底,國際班列開行480列,其中中歐班列開行267列,開行量較去年同比增長88%。

自2013年4月,首班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始發,經過6年耕耘,連續3年開行量位居全國首位,貨值、貨量呈顯著上升趨勢。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已聯接境外26個城市,境內15個城市,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緊緊地將世界連接在一起。

站高才能望遠。有了通道紅利,我區自加壓力,提出了打造“國際一流鐵路港”,規劃建設國內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的目標。

“我們將對標西班牙薩拉戈薩、美國芝加哥、德國杜伊斯堡,建設全國知名的陸海聯運樞紐、四川省對外開放高地和成都市城北核心增長極的重要支撐,打造全國最具特色的臨港服務業功能區。”區港管委負責人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成都國際鐵路港聚焦建設現代物流、國際貿易、保稅加工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吸引產業集聚。

目前,全國供應鏈管理企業前50強有三分之二以上集聚港區;先後引進蘇寧、菜鳥、綠地商貿、創維等總投資近700億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121個,加快構建臨港商品交易中心和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同時,堅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持續擴大“進出口結算在港區,生產基地在市州”的產業合作模式,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共建全川“亞蓉歐”產業基地。

三大產業功能區聯動發展、迸發澎湃動力,如今的青白江正釋放出越來越多的合作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