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魯迅是一位世界級的文人,他的骨子裡毫無諂媚,是文化界中的一位戰鬥英雄,魯迅一直在最前線用自己的筆桿子書寫為人稱道的文字。

魯迅最為人所動的是他所書寫的雜文,在他的筆下有各種不同的社會現象以及不同階層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對社會的尖銳批判,也有對憤怒和痛苦的吶喊,更有對當時現象的無情揭露,也有鼓勵人們的文字......總之魯迅的風飛揚,在近代文學史中是標杆式人物。大多數魯迅的作品都充滿批判精神,不過在《朝花夕拾》中,卻我們卻讀懂了不一樣的感情。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這本書還有一個名字,《舊事重提》。後來魯迅先生說:“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還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其和蕪雜,我還不能使他即可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吧。”因此他便將書名改成了《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認為自己將過去的事情現在寫,反而會讓自己產生一些更加深刻的想法。魯迅在寫《朝花夕拾》的時候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十篇文章他共在三個不同的住處出來,因此我們在文章中可以讀到魯迅不同的心境。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一)初讀《朝花夕拾》,應注意三要素

魯迅先生作為一位民主革命作家,他的作品能夠深刻的影響當時的社會思想,因此我們在品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無論是魯迅的哪一本作品,他所表達的觀點都應該有更深層次的一面,不應簡單的只看表面的現象。例如在《狗·貓·鼠》中,有很多對兒時的嚮往,我們要發掘一下魯迅在這些文字背後,又有怎樣的深刻含義。

其次,在讀朝花夕拾時,應瞭解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對於生活有著很多熱愛之情。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例如在《範愛農》中,他將對範愛農的同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又表達了自己對於老師的敬佩。這些作品中都能見證魯迅先生對於他人的真情實感,也是他對於自己生命中的一次迴歸以及較深層次的探討。

最後,在讀這本書時,應瞭解當時像魯迅一樣的愛國人士,正遭到社會各界的排擠,他們的生活顛沛流離。正如魯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多次換住所一樣,將文章與魯迅當時所處的背景聯繫起來,才能更好的瞭解魯迅想要表達的心聲,這也是大家所說的“知人論事”。

綜上所述,魯迅這本書看似描寫對於舊時的回憶,但實際上卻是對他的精神世界更深的探討與回憶以及對自己思想上的深刻寫照。外界不斷動盪,紛紛擾擾,時常縈繞在魯迅的周圍。魯迅希望找到生活中的閒適,以此抵禦外界的紛爭,因此寫下這本書。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二)《朝花夕拾》:沒有批判和尖銳文字,魯迅少有的活潑風格

這本《朝花夕拾》寫的是魯迅對兒時的回憶。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及《狗·貓·鼠》當中,描述出魯迅非常快樂的童年,表達出作者小時候也有和其他少年一樣的天真率真。也許魯迅先生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聯想到那些兒時的快樂時,也會不禁的露出笑容。例如在《狗·貓·鼠》當中,魯迅描述出自己為何仇視貓:小老鼠在魯迅的眼中非常可愛,可貓卻將這可愛的動物吃掉了,此後作者便非常痛恨貓。言語之間露出當時他有些幼稚,但卻充滿童真的想法。如果一個成年人對因為貓吃老鼠而仇視貓的話,一定會被人嘲笑,甚至認為他有些過於計較,但對一個孩子來說,我們只會感覺到他很天真無邪。

《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說自己非常喜歡聽阿長講故事,聽完之後自己會聯想想到很多有意思的事,這也是孩子在童年時期充滿幻想的表現。不過當阿長將他非常喜歡的小老鼠給踩死時,卻讓作者心中感到不滿。隨即阿長為了表達歉意,帶來了作者最喜歡的《山海經》,兩個人的矛盾才煙消雲散,這又代表兒童不會記仇,有充滿率性的感情。正如每個人小時候會於自己的小夥伴們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一樣,極具率真性,也將作者童年時期和朋友玩鬧場景,真實呈現在讀者面前。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這一文中他著重描寫了兒時的自己與阿長相處的情景,大多數描述了阿長的善良樸實,不過又有一些迷信和小嘮叨,深刻描繪出這位舊時期的勞動婦女情真意切的一面,以及作者對於自己年幼時期的嚮往。全文文字非常樸實,但卻無處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沒有任何嬌柔造作的語言,卻讓讀者們彷彿穿越回作者小時候的時空中,令人覺得阿長非常的可敬,也反映出魯迅在現實中受到很多打擊,非常渴望回到阿長的懷抱中。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的文字十分活潑,無論是對於百草園周圍環境的描述,又或是對他與朋友玩鬧時的情節,還是他們擔心見到美女蛇的恐慌......總之,這一系列的描寫都用非常活潑輕鬆的語言,將童年時期的小夥伴們心中非常聰明的想法凸顯出來,又將他們願意探索的活力一幕顯現出來。這些魯迅筆下少有的輕鬆文字,也讓我們看到魯迅另外面。魯迅在圖書館中書寫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時他的環境和境遇較好,因此文章沒有抨擊和憤怒,寫了很多自己對兒的回憶,文中能看到表達出魯迅對於兒時的無限嚮往之情。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同樣,在《瑣記》當中,魯迅也描述了自己去日本的求學經歷,著重描寫了自己和其他小夥伴們都非常喜歡“衍太太”。能看出當時魯迅當時所處於的社會狀態,也讓我們更深刻的瞭解魯迅的經歷。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描寫出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情景以及他十分敬重藤野先生的原因。在藤野先生的影響下,魯迅的心境產生變化,這也促使他“棄醫從文”。魯迅正是在於藤野先生交流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醫學不能治療中國人”,讓更多人得知魯迅棄醫從文的真正原因。魯迅在文中描述了他對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他也毫不避諱的描述出“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範愛農》這篇文章描寫魯迅年輕時交友的情景以及他非常直率的感情。與其他抨擊諷刺的語言文字不同,這篇文章是魯迅少有的意氣風發,文中描述出自己與友人喝醉之後說了很多瘋話,就連母親聽到之後也覺得很有意思。不過也從另一側面中描述出,當時很多和魯迅一樣的青年都有著悲慘的命運。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寫出很多快樂的回憶以及自己對他人的真情實感,也許這是他成年之後最快樂的一次寫作吧。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範愛農》等文章,作者不需要用刻意的批判以及尖銳的語言來描述,也不需要極力的去反對什麼,只是將心中那些最快樂的時光書寫下來。在《朝花夕拾》這幾段文章當中,我們看到了魯迅鮮有的快樂和童真。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三)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聲

在狗貓鼠》當中,魯迅寫出自己曾經救下一隻可愛的小老鼠,不過最終小老鼠卻被慘遭殺害,反映出魯迅小的時候就非常同情並關心弱者以及痛恨那些強大的施暴者。在作品中隱身的意思是,魯迅非常仇視那些社會中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以及統治者的幫兇,他們就猶如兒時的貓咪一樣,會殺掉那些弱小的老鼠。

在《二十四孝圖》中,魯迅著重描寫出正人君子以及抨擊當時的封建禮儀,文中他並沒有用非常尖銳的語言,而是將家庭倫理的情景附加於感情當中,更容易讓讀者理解作者的感情。例如“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父親竟學了郭巨,埋的不正是我嗎?”這句話看起來非常的好笑,並沒有直接抨擊當時的封建禮儀,但卻一針見血的輸出魯迅想表達的想法。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五猖會》和《無常》這兩篇文章的背景差不多,都圍繞著迎神賽描寫。長輩十分重視武“五猖會” 但是在作者眼中,“五猖會”遠不如童年時的天真浪漫重要。

在《無常》中,我們感受到魯迅更深層次的想法,文章的背後意思需要深層次的解讀。“”無常就是我們常說的鬼,在無常面前,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到四期都是無處可逃,這也抨擊了當時那些“正人君子”想要得到的公正,也只能在民眾的想象中才得以存在。這一文中魯迅用了非常幽默的文字,表達出家鄉人民的豪爽,魯迅也想從傳統文化中想要尋找到自己精神支柱。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寫魯迅父親生病之後,家人四處求醫的情景。每一位醫生都讓他們尋找“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對,平地木十株,敗鼓皮丸”這味奇藥。

《朝花夕拾》:透過表面看本質,《朝花夕拾》活潑天真背後的批判

家人們為了挽救父親,按照醫生的說法去做,無奈父親最終還是因病去世 。當父親去世的時候,周圍人又慫恿魯迅一直大叫父親。魯迅每一次的大叫聲,都將文章推到了諷刺的高潮時期,那次經歷也讓魯迅這一生都對父親有愧疚之情。這篇文章十分簡單,卻用之外的語言描述出對痛失父親的悲痛,以及他很痛恨當時的封建社會。魯迅很直白的寫出“我現在還聽到那時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