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記得小發以前在混豆瓣的時候,看到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帖子。

那個帖子是 2010 年的時候發的,標題是 “ 王小波為什麼不出新書啊? ”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問得好啊,其實我也特別喜歡王小波先生的文筆,覺得這樣挺可惜的。但是我可惜的不是他不再出新書了,可惜的是王小波先生已經去世很久了。。。

對於這些已故的文學大師的作品,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各個出版社取得版權後印制發售,由於時間上的不統一會給人一種他出了新書的感覺,但其實內容都是一樣的。

以下為某東搜索《 沉默的大多數 》出現的結果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由於大家出的都是同一本書,所以想要壓過同行就需要一些比較取巧的手段。

比如有的恨不得在封面印上比書名還要醒目的四個大字:官方正版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然而這種再版發行的書並沒有可能是真正的 “ 官方正版 ” ,所以他們只能在商品圖片上做文章了。

另外一些則是在封面上下功夫,想要儘可能地給人帶來深刻的第一眼印象。比如圖中右下角那本就用了著名的油畫《 吶喊 》中的人物形象作為封面,充滿了痛苦與煎熬,與書名形成了呼應。( 以上是我自己瞎說的的 )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其實這些套路都算是人之常情,畢竟要恰飯的嘛!作為出版商,誰不希望自家的書多賣一些呢?

但是最近有些出版商似乎是中了邪一樣,為了迎合某些人的 “ 文藝 ” 需求把一些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的名字改得面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

就比如這一套叫做《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 》的系列叢書,介紹中說這些書是選取了魯迅、沈從文、梁實秋、張恨水等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的作品。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可是這個書的名字怎麼看都有點怪啊!你不覺得這種書名有種在 “ 強行憂傷 ” 的感覺嗎?甚至你可能還會覺得這個書名有種曾經在哪裡看到過的既視感?

沒錯,就是在十年前想要突出自己的文藝範的你自己的 QQ 個性簽名上啊!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好好的《 邊城 》變成了《 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 》,如果讀者沒看作者是誰你告訴他這是明曉溪寫的他都會信吧?( 我沒有任何貶低明曉溪的意思,她的書我曾經看過很多! )

而魯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 》則被改成了《 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硬是用這麼一個充滿閨怨的標題把原本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毀得一乾二淨。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另外,從這些書的簡介可以看出這個出版社對於這些作品其實態度也是很敷衍的,每本書的簡介都是下面這種格式:《 XXXX,XXXXXXX 》為民國大師 XX 作品精選集。隨後簡要介紹一下這位大師,以及這本書裡選的是他的哪些文章,最後結尾是統一的 “ 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文章瞭解當時社會及大師的思想,並在文章中瞭解大師的人生。”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很明顯,這個出版社把這些原本叫做《 魯迅作品精選集 》、《 梁實秋散文集 》的作品集名字改成這種爛大街的 “ 校園青春 ” 向標題是為了讓更多不熟悉這些作者的群體產生購買它們的慾望,或者說得更直接一點,賺錢。

吃相真的是有點難看。

其實吧,以前也不是沒出過作者把原來定好的書名改掉的情況。

就比如魯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 》這個短篇集原本在報刊發表時用的總題目是《 舊事重提 》。

但是魯迅先生在重新編訂之後決定將其改名為《 朝花夕拾 》,在表達上更加委婉,也更有文采。

對於書名的更改,這個決定權肯定是在作者這邊,而不是在出版商那邊。。。

我覺得出版商對於這些文學作品,至少應該有最基本的尊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毀掉這些文學作品本來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 悲傷逆流成河 ”

《朝花夕拾》怎麼就被改成了《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