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小約翰》:它催生魯迅的《朝花夕拾》

「好书推荐」《小约翰》:它催生鲁迅的《朝花夕拾》

《小約翰》:它催生魯迅的《朝花夕拾》

好書推薦

「好书推荐」《小约翰》:它催生鲁迅的《朝花夕拾》

★★★★★

經典哲理童話《小約翰》完成於1887年,堪稱“19世紀的《小王子》”,一經出版便風靡歐洲。魯迅稱譽其為“無韻的詩,成人的童話”,並借其拒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近日,《小約翰》的中文新譯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用現代的語言重新為讀者介紹這部被稱為“《小王子》姊妹篇”的經典童話。

《小約翰》影響了中外很多作家,魯迅就是其中之一。一個世紀前,魯迅發現、翻譯《小約翰》,並借其拒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又在《小約翰》影響下,催生創作了自己唯一暖意的作品集《朝花夕拾》。

1906年,日本留學的魯迅,偶然在東京書店買來的德文文學雜誌中發現了《小約翰》,非常喜愛。20年後,魯迅克服重重困難將該書譯為中文出版(首印於一九二八年一月,北京未名社出版),為中國讀者送上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糧。魯迅認為,《小約翰》“是一篇‘象徵寫實底童話詩’。無韻的詩,成人的童話。因為作者的博識和敏感,或者竟已超過了一般成人的童話了……我也不願意別人勸我去吃他所愛吃的東西,然而我所愛吃的,卻往往不自覺地勸人吃。看的東西也一樣,《小約翰》即是其一,是自己愛看,又願意別人也看的書。”書稿出版後,魯迅多次撰文“《小約翰》是一本好書”,希望它能受到重視,並能對中國文學產生積極影響。

1927年,劉半農受瑞典漢學界之託,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託臺靜農徵詢魯迅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回信說:“靜農兄: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魯迅1927年9月25日致臺靜農信)

著名魯迅研究學者孫鬱在《一個童話》裡說:“這一本書,直接催生他的《朝花夕拾》,我甚至覺得,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他譯過《小約翰》後的一種自我追憶。”

有博物學色彩的奇幻童話

《小約翰》是荷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故事以小約翰的奇妙旅程和漫漫求索,展現了人成長時經歷的夢想與親情、戀愛與求知、感性與科學、時光與生死的諸多衝突。《小約翰》的語言簡單透明,純淨美麗,探討的卻是人生理想、意義、價值和責任的重大主題。

主人公小約翰苦苦尋求那本“解讀人生所有疑問的大書”的經過,寓意我們面對人生迷惘時的共同處境。小說看似寫孩子,但即便是在大人的世界裡,那些追問和思考,仍是深刻的哲學。《小約翰》全文用單純透明的語言,寓意著人生的價值求索,展現了人的成長所經歷的夢想與親情、戀愛與求知、感性與科學、時光與生死等諸多衝突,展現了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的發展帶來的負面作用,以及人類知性內部的矛盾。

《小約翰》的靈魂與《小王子》類似,在純淨的童話故事中,探求人生的哲理,堪稱“《小王子》姊妹篇”。書中用人格化的角色象徵人生的不同階段,讓我們在對角色的感受中,體會生命的歷程。例如:旋兒象徵著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也是作者內心深處的摯愛;榮兒是旋兒在人世的化身,也是作者愛戀的對象,但最終如同幻夢般消逝;將知是作者求知慾的開始,小約翰一直想和將知找到那本解答人生所有疑問的大書;穿鑿是冷酷的科學精靈,他有科學的鑽研精神和客觀精神,卻沒有對生命的愛,它是一把雙刃劍,推動著人類前進,同時也讓人變得冷酷無情。數字博士,把人世和自然的一切都歸於數字,雖然簡化了不少問題,解決了很多問題,可在此過程中,也讓人世產生了更多的疑問。死神,客觀而公正,生命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和安徒生童話、王爾德童話等世界經典優秀的童話一樣,《小約翰》並不迴避死亡,且更進一步,有直面死亡的震撼而感人的描寫。只有死亡才能讓人最終懂得一切:“只有我才能帶你找到那本書。”

用當代語言重新翻譯

據出版人安波舜介紹,《小約翰》在國內主要有兩個譯本,一是魯迅1928年的譯本,第二個版本是2004年華夏出版社胡劍虹譯本。而現在這兩個版本在圖書市場上近乎絕版。魯迅的譯本,在當今看來,語言略顯艱澀,已經不太適合當代讀者,而胡劍虹譯本雖然流暢了很多,卻近於兒童讀物,似乎失去了一些精華。

《小約翰》是哲理與文采兼備的優秀童話,此次新譯本,擔當翻譯的是資深編審景文。安波舜介紹:“景文的哲學和文學素養很好,非常適合翻譯這部哲理童話。她的譯文有激情有詩意,有童話般透明的心靈。景文的重譯,讓《小約翰》更能走近當代的讀者。”著名魯迅研究學者、南開大學教授李新宇認為,與魯迅的譯文相比,景文的譯文有許多優長。它顯然更通順、更流暢,語言也生動,像書本身一樣絢麗多彩,也保留了魯迅譯文的精華。

此次翻譯,景文做了很多功課,除了認真學習前人翻譯,也聯繫了荷蘭文學基金會。荷蘭文學基金會為她提供了作者作品的很多相關資料。景文用當代語言重新翻譯,全文角色的名字,仍舊按照魯迅先生的譯名,“因其極其精妙而簡潔”。翻譯的過程並不輕鬆,為了一個字、一個標點,景文都要斟酌很久。

景文認為,翻譯作品,找到原作的調子很重要,需要把握原作的靈魂和意境,以及對作者本人有深入的瞭解。《小約翰》作者弗雷德裡克·凡·伊登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荷蘭深受讀者喜愛、影響很大的作家,他的詩歌和散文都很出色。伊登本職是一名醫生、精神分析學家,且成就斐然。在思想方面,他不僅深受17世紀荷蘭著名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自然神論的影響,還對印度的東方神秘主義哲學抱有濃厚興趣。他最早將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翻譯到荷蘭。

伊登的作品裡,擁有“美麗的詩化散文,高尚的藝術形式,深刻的哲學思辨”,其中“高尚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哲學思辨”是意境和內容方面傳達給讀者的,而“美麗的詩化散文”,是在譯文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文字表現形式。至於她的翻譯是否達成了這樣一個比較好的效果,還請讀者來評判。

「好书推荐」《小约翰》:它催生鲁迅的《朝花夕拾》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好书推荐」《小约翰》:它催生鲁迅的《朝花夕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