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農產品明明滯銷,卻還繼續從國外進口?這下可算知道了

收穫季節一來,農民們看到累累的碩果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接下來得面對一大難題,果實賣不出去還是得賠錢。

為什麼有時農產品明明滯銷,卻還繼續從國外進口?這下可算知道了

國內農產品滯銷的消息我們聽得太多了,反觀中國每年仍源源不斷向國外進口農產品,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怎麼就不“照顧”下自家的農產品?

1. 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除了享受在全世界範圍內能夠無障礙流通所有商品的福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當時也提出無條件開放糧食貿易要求,為保證國內糧食安全,中方答應按照每年總消費糧食的5%的進口國際市場糧食。

為什麼有時農產品明明滯銷,卻還繼續從國外進口?這下可算知道了

2. 出於市場調節的需要,不同客戶對產品價格、種類的需求不同,從國外進口農產品,既能豐富國內產品種類,又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促使國內生產模式和技術的改進,並且,我國部分農產品的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如大豆、玉米等,從國外進口能降低成本。

3. 為保證我國充足的糧食生產能力,農產品作為剛性需求,不僅要在正常情況下保證充足的糧食的儲備,防患於未然也大有必要,再者,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耕地被佔用,從國外進口農產品可緩解國內的糧食生產壓力。

為什麼有時農產品明明滯銷,卻還繼續從國外進口?這下可算知道了

從宏觀角度看,國家進口農產品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可廣大農民朋友應對滯銷可有對策?

1. 掌握紮實的農業技術。倘若你手中握有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就不會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陣下來。

2. 拓展消息來源、及時把握市場動向,提高市場分析和判斷的能力,針對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生產,避免產能過剩和錯誤生產。

3. 提高推廣能力,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農民朋友們大可學習電商的銷售方法,利用網絡把銷售渠道拓展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