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航母白菜價麼?為什麼日本能夠拿出來那麼多航母?

軍武文齋


日本在二戰當中對於航母的使用是非常成功的,並且,日本航母的數量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時候也是高居世界第一。

這是為什麼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一直到中途島戰役,美國都處於被動的防守階段,因為日本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了很成熟的航母艦隊,而美國只是在太平洋戰爭以後才通過瘋狂的建造,最後造出了100多艘航母,最終靠著數量優勢擊敗了日本。

為什麼日本在整個二戰中會有高達20多艘的航母呢。

這些航母是怎麼建造出來的?

分析下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們從歷史背景來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以後迅速發展,並且通過跟中國的甲午戰爭和跟俄國的日俄戰爭,迅速成為了亞洲的一流強國。

但是,和歐美的列強相比,日本的實力,尤其是海軍實力還是比較弱小的。

尤其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以後,日本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聯合打壓。根據條約,日本海軍主力艦的噸位只能夠達到英國美國的60%。這就意味著日本不能夠建造大型的主力艦,比如說大型戰列艦。

在當時,大型戰列艦才是每個國家要重點發展的主要海軍裝備。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海軍實力發展就要受到嚴重的限制,但日本人畢竟很聰明的,經過思考,他們把戰列艦拆除,開始建造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改變海戰的一個標誌性武器,但是在一戰之後航空母艦還沒有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

日本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上獲得了81000噸航空母艦噸位的配額,於是決定充分利用這些配額,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在當時,一艘航母的造價是很便宜的,比建造戰列艦便宜多了,基本上一艘戰列艦可以建造兩艘以上的航母。

就這樣,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另闢蹊徑,開始建造航母。

第二,有了航母,如果沒有相應的戰術,航母在海面上就是戰列艦的靶子。

日本要感謝英國,原來,英國海軍很早就發現了航母價值:如果有合適的艦載機,通過航母運送到作戰海域,並且放飛這些飛機,航母就變成了一座可以移動的機場,這對戰列艦隊來說,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英國人迅速行動,從1917年開始就秘密的設計航母。

全世界第一艘設計的航母就是由英國人研發設計的,命名為競技神號。

這個消息被日本海軍獲悉,日本人馬上意識到,航母對於日本的重大意義,於是在英國競技神號開工兩年後,日本也緊鑼密鼓地開建一艘名叫鳳翔號的航母。

日本人效率非常高,在1922年,鳳翔號建成,竟然搶在了競技神號的之前下水。

這就意味著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是由日本人建造完成的!

與此同時,日本開始研究航母的作戰方針和戰術。

雖然日本有航母派和艦隊派之爭,但是經過討論,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航母派拋棄了傳統的戰列艦決戰的思想,日本計劃通過航母的艦載機對對方的艦隊進行轟炸,通過海軍航空兵的戰術思想來擊敗對手。

於是從1937年開始,日本開始的又一輪的航空母艦建造狂潮。

到了1939年,日本已經建成了20多艘各種型號的航母,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瑞鳳,龍鳳、祥鳳、瑞鶴、翔鶴等。

正是因為日本較早地研究了航母的戰術,並且日本聯合艦隊當中的主要將領堅定地走航空母艦路線,這才有了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

試想,如果不是日本航母搭載艦載機從幾百公里以外起飛去轟炸珍珠港,如果日本艦隊派遣戰列艦緩慢的進攻珍珠港,那麼珍珠港事件的後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以後,也迅速的看到了航空母艦的巨大價值,於是開始不計一切代價的瘋狂建造。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一共建造了120多艘航母,光贈送給英國的航母就有30多艘。

最終,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通過航母的數量硬生生的碾壓和全殲了日本的航母編隊,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可以說,航母在二戰是第一次嶄露頭角,也是從二戰開始,航母統治了海洋。






熊爸爸講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大概建造了25艘航母,當然,最恐怖的是美國,建造了150艘航母,因此,大家都說二戰時期的航母就像下餃子一樣往海里。

當然,不管在什麼時期,航母都不是白菜價,要知道現在的白菜只有三毛錢一斤。

儘管英美日的航母滿海都是,但是以軍工強大而著稱的德國人,卻連一艘能打仗的航母都沒有建出來,要知道,當時德國一年能夠產四萬架飛機。

為此,希特勒在第二次大戰爆發前,就決定建造兩艘航母,結果就建成一艘下水,這個航母叫齊柏林伯爵號,由於各種原因,這艘航母未能參戰,也就是說,二戰時期,德國壓根就沒有航母,假如要說航母白菜價,以希特勒的野心,德國早就建造個幾千艘了。

既然,航母不是白菜價,為何日本能夠建造出那麼多的航母呢?縱橫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日本是勒緊褲腰帶,在硬造!另一個是日本製造的航母工藝水平低。下文,將詳細進行分析。

二戰前的日本,開啟的全民造軍艦的熱潮

日本本身是一個小國,卻能夠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參戰國,不得不佩服,能夠在二戰時期建造這麼多航母,也是一件很牛叉的事情。

日本能夠造出這麼多航母,其實也是勒緊褲腰帶,在硬造!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就知道日本人有多熱衷於建造海軍了。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就希望通過發展海軍來對外擴張,甲午海戰中起到巨大作用的吉野號,於1893年製造,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海軍都想要購買,這艘軍艦航速可達23節,航速快,配備速射炮,攻擊力著實不一般。

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能力購買,於是就發動全國進行籌款,僅僅半年,日本就把吉野號開回國內,第二年就上了甲午海戰的戰場,立了大功,由此可見,日本海軍對建造軍艦的熱情。

在建造航母的時候,日本也是勒緊了褲腰帶,壓縮陸軍軍費。

然而,日本航母造的雖然多,但是配套設施並不強,人家是一個航母就是一個航母戰鬥群,日本是,航母就是航母,並沒有形成一個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作戰隊伍,最後結局就是,在對戰的時候,往往成為靶子被人打,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二戰時,日本製造的航母有多low?一炸就壞!

航母的產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在海軍裝備競賽時研發的,日本應該說是真正意義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國家,1922年,日本鳳翔號下水,但是跟現代航母差不多的則是1923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

可以說,一戰結束後,各國的航母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開來,但是總體來說,早期的航母都是由運輸船改造而來,把飛機放到船上是一個偉大的海軍作戰思想,以這種思想為指導,運輸船成為最佳航母平臺。

不怕別人笑話,當時奉系軍閥張作霖還改造了一艘德國退役運輸艦改造成一艘航母,可以搭載八艘水上飛機,當然,張作霖的這個玩意跟人家的比起來更low,別人的好歹是飛機在甲板上起飛,張作霖的是把飛機從船上吊到水裡起飛,回來後,再吊到船上來。

日本的航母肯定是比張作霖的要先進多了,但是真正在二戰中,也是脆皮的很,比如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那麼多航母,主力四艘航母被美國全部炸沉,在中途島海戰的核心戰場,當美軍飛機過來轟炸日本航母的時候,僅僅五分鐘,其中三艘航母就徹底失去戰鬥力,慘的一匹。

而日本只擊毀美軍一艘,這艘約克城號航母在1942年的時候,遭受重創,中途島海戰的時候正在維修,緊接著就上戰場了,結果第一波轟炸的時候,這艘航母又遭受重創,立即維修後,又上戰場,這才被日軍擊沉,當時日軍還以為擊沉了兩艘航母。美日之間航母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史論縱橫


知道日本為攢這些航母花了多少年?

日本的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從建造起就是航母的航母“鳳翔”號,是1921年下水、1922年服役的,此時一戰結束也不過3年而已。到1942年5月珊瑚島海戰前,日本一共才有多少航母?

“鳳翔”號是世界上第一艘竣工的、開工時就是航母的軍艦


艦隊航母6艘:“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

商船改造的準艦隊航母兩艘:“隼鷹”、“飛鷹”;

輕型航母:“鳳翔”、“祥鳳”、“瑞鳳”;

由水上飛機母艦改裝的輕型航母:“龍鳳”、“千歲”、“千代田”。

共計14艘而已,這是日本海軍同時擁有航母的最高紀錄。

此後直到二戰結束,日本還陸續建成和改造航母7艘(“大鳳”級一艘“大鳳”;“雲龍”級三艘“雲龍”、“天城”、“葛城”;由戰列艦“大和”級第三艘改建一艘“信濃”;由老式戰列艦不完全改造而成兩艘“伊勢”、“日向”),建造而未建成5艘(都是“雲龍”級),由商船改裝護航航母5艘(“大鷹”、“雲鷹”、“衝鷹”、“海鷹”、“神鷹”),整個二戰期間“至少有個殼子”的日本航母,一共只有區區這麼26艘而已。

“大鳳”號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建成的正規重型航母(“信濃”是改建),這個“唯一”其實也是戰前開工的


日本能拿出“這麼多”航母的原因,是動手早、轉向快,早在別國還在造戰列艦還是航母間猶豫搖擺之際就果斷下本,真正發揮作用的“蒼龍”、“飛龍”、“翔鶴”、“瑞鶴”四艘正規航母都是戰前很早就研發和建成的,“大鳳”和“雲龍”這兩級真正的標準化艦隊航母也是戰前的設計。事實上除了“雲龍”級的三艘,日本戰時所有航母都是開戰前動工甚至竣工的,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新造航母只有區區三艘建成。而且日本作為島國窮兵黷武,將大量資源集中在海軍和主力戰艦上,看看他們的坦克和步兵武器就明白了。

僅有“飛龍”級簡化版的“雲龍”級在戰時開工並好歹完成了3艘


反觀英國,1939年二戰開戰時只有大小航母7艘(還有5艘在建),但整個二戰期間英國卻總計投入航母96艘;美國就更不得了,二戰開戰時美國只有大小航母8艘,但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建成各種大小航母147艘,還租借贈送給英國護航航母38艘,其中僅埃塞克斯級就計劃32艘、動工26艘,建成服役24艘——這可是戰時開工的正規航母,僅此一級就幾乎相當於整個舊日本海軍時代全部航母的數量總和(論質量更不用比了,日本的26艘連不到一萬噸的都算上了),這充分表明“航母白菜化”方面,日本其實做得比對手差太遠。


李厚何


二戰日本航母造得多且快,但是並不便宜;

算上各種中途改裝的航空母艦,二戰中日本海軍一共擁有25艘航空母艦,如果不是和擁有上百艘航空母艦的美國對壘的話,在當時的世界上還是屬於一支令人非常生畏的海上作戰力量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海軍能夠在二戰期間建造這麼多的航空母艦?

首先,當時的日本對造船的熱情很高,一艘日本海軍的大型軍艦,造價和當時日本陸軍一個常備師團的組建成本差不多,這還只是造價,不包括維護和使用成本,但是日本還是將大量的軍費投入到了海軍的建設上,畢竟當時日本海軍是日本在太平洋上和美軍交戰的主要作戰力量。

在這種“大力出奇跡”的理念下,日本海軍就得到了大量的資源可以建造航空母艦在內的海軍艦隊,因此能夠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艦。

其次是當時的航空母艦複雜度與現代航空母艦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部分輕型航空母艦甚至是在巡洋艦艦體和民用郵輪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建造週期短。當然,即使是改裝貨也有高規格版本,比如以“大和”級戰列艦艦體基礎改裝而來的“信濃”號大型航空母艦,建造週期和建造難度都會更高一些。

而日本海軍早期的航空母艦,比如“赤城”號航空母艦,也是用戰列巡洋艦的艦體改裝而來的。所以到戰爭的中後期,雖然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總數是在上升的,但是大型軍艦的總數的上升速度並不快,因為部分軍艦被改裝成了航空母艦了。


書與劍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二戰期間,先後造出了27艘航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當今世界航母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有12艘;其次是英國、中國、意大利和印度,數量為3艘;再往下依次是俄羅斯、法國、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和泰國,只有1艘航母,這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有編隊並正式服役的所有航母。從這個數據來看的話,二戰日本確實有些不同凡響,一個國家的航母數量就已高出當今世界的航母總量,那麼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二戰日本航母的整體質量

答案是否定的。當今世界雖然有20多艘航母,但是除了美國擁有數核動力航母,以及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之外,其他國家大多數常規動力航母。除此之外,像巴西、俄羅斯和西班牙等國的航母只能是名義上的航母,實際上已經到了淘汰期,正式作戰能力嚴重不足,而且排放標準等方面也不符合國際要求,和無航母國家沒什麼區別。

二戰時期的日本航母也是如此,名義上有27艘之多,實質上有正式航母編隊,可以正常使用並參與戰鬥的航母只有11艘。其他的16艘航母只是“護航航母”與“輕型航母”,相對於大型航母而言,沒有太強的作戰能力,只具有運輸和護衛的一個作用。



強大的資源與技術保障

另外一點,戰爭時期和常規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戰爭時期國家可以動用傾國之力來維持軍隊建設以及武器研發,全國上下的資源都被積極運用到了戰爭之中;而和平時期的國家力量和資源儲備更多的要用在民生與經濟建設,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二戰日本能夠大量製造航母的原因還有一個方面:很多人覺得日本彈丸小國,資源緊缺;殊不知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最大領土面積達到了800多萬平方公里,如此龐大的佔領區域所產出的資源總量同樣不可忽視。再加上日本航母發展時間比較早,技術方面有著巨大優勢,所以能夠造出這麼多航母也在情理之中。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1.從技術上來講,戰列艦技術複雜的多,航母不是!

二戰的航母其實屬於摸索階段。直到戰爭後期的美國航母才具有現代航母的雛形!而戰列艦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日本大量進口了英國的發動機,才保證了自己的戰列艦服役。如同今天高超音速導彈一樣,中美基本無差距,但戰機發動機我們差美國一大截!

2.從數量來講,戰時生產體制和和平生產體制不一樣!

二戰對美日來說開始時間根本不一樣。31年入侵東三省,32年入侵上海,37年二次入侵上海41年偷襲珍珠港後才把美國拉入戰爭。可以說日本從31年就轉入戰時體制。這時日本軍隊是很可憐的。陸軍不過10萬人,還沒有東北軍30萬人多。海軍稍微強一點,只有航母3艘。其中一艘就在31年服役,根本無法投入戰鬥。但也就是這一年日本轉入了戰時體制。

經過十年吃奶似的發展。到41年,開戰時日本海軍總兵力236艘119萬噸,相當於美國80%,總的實力是:

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112艘、潛艇75艘。

而開戰時美國海軍的總兵力為345艘143萬噸:

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

日本用戰時體制才勉強達到和平發展的美國水平。據說日本每一艘戰列艦下水,日本人飯桌上菜就會少一個。(形容而已)

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韓朝兩國:朝鮮拼了命的發展,也只是勉強和韓國差不多。

3.日本是傾盡舉國之力發展海軍,而放棄了陸軍。二戰強國蘇聯,德國重視陸軍,坦克天下無敵。英國注重海軍,但陸軍坦克也不差。美國則是陸海空全面發展。只有日本基本上放棄了陸軍。槍,炮,坦克都是世界上最差的,甚至不如中國的德械師。(當然人家是全國產,而且數量大)只有海軍被瘋狂發展。所以顯得很多。

綜上所述:日本不過是傾舉國之力,使用戰時體制,企圖彎道超車!也差點超車了!

但這個“差點”絕對永遠是差點!因為歷史上第一強國一定在全方位上會碾壓你,不會讓你佔據某方面的絕對優勢!





鬥天鬥地鬥自己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二戰時的航空母艦與現在的航空母艦有著天壤之別。至於說二戰時的航空母艦就是白菜價,那就言過其實了。

航空母艦發展到二戰時候已經初露鋒芒了。各項技術理論和建造技術也日趨成熟。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競相建造航空母艦。野心勃勃的日本也不甘其後。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日本在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航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標準的航空母艦。

據統計,在日本的海軍史上,共擁有航母29艘,其中10艘是真正以航母標準建成的,3艘是改建而成,12艘是改造而成,4艘在二戰結束時還未完工。由於日本海陸根深蒂固的矛盾,他們相互之間看不起甚至是挖坑。大日本蝗軍也建造了四艘“神州丸”航空母艦。另外還有幾艘日本獨創的水下航空母艦。

日本在二戰各列強當中。無論是工業水平和國家實力都不是第一梯隊。那麼日本為什麼能夠建造如此多的航空母艦呢?

首先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在面對暴發戶美國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下,日本許多的航空母艦都折戟沉沙。而日本的工業水平根本彌補不了這些損失。為了彌補戰場上的損失,日本便開始濫竽充數。

其實日本許多航空母艦都是商船,甚至是軍艦改裝來的。只要能改裝的能夠,起降戰鬥機就算是航空母艦了。無論是防護能力和適航性。都與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有著巨大的差距。完全是趕鴨子上架。這也與日本貧弱的工業水平有著巨大關係。而反觀山姆大爺像下餃子一樣建成航空母艦。日本最後的粉身碎骨也就早已註定。個人意見歡迎討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廣元飛龍


日本在1919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這艘只有7400噸的小型航母,開創了日本聯合艦隊艦載航空兵的先河。在此之後,日本開始陸續建造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大批精銳的航母,數目達到10艘之多。

憑藉著這支精銳的海軍航空兵,日本海軍發動了著名的偷襲珍珠港的戰役,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癱瘓了半年之久。有力的促成了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優勢,使得日軍能夠在短時間內橫掃東南亞,達成了戰略目標。

在整個戰爭中,日本又陸續建造了15艘航空母艦,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日本海軍一共擁有過25艘航空母艦。由於戰爭的失敗,這些航空母艦大部分都沉入了海底。

日本的航空母艦雖然數量較多,但是,真正的航空母艦卻很少。它的航空母艦大部分以改裝的為主,還有一部分是小噸位或者陳舊老艦,派不上什麼用場。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日本資源匱乏的窘態。

在日本的25艘航空母艦中,真正按照航母設計建造的只有10艘 ,而其餘15艘都是由戰列艦、水上飛機母艦、潛水母艦或大型商船改造而來,其中商船改造航母佔了很大比重,達到7艘。

大 型 航 空 母 艦 :包 括“赤城”、“加賀”、“翔鶴”、“瑞鶴”、“大鳳”和“信濃”號,這類航母排水量在25O00噸以上,除兩艘重裝甲航母外均載機數量較多,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在機動部隊中充當核心力量 。

中型航空母艦:包括“蒼龍”級 、“飛鷹”級和“雲龍”級,這類航母排水量在15000噸到 25000噸之間 ,載機數量在 50至70架左右,具有良好的作戰能力,與大型航母一道構成機動部隊的主力。

小型航空母艦 :包括“鳳翔”、“龍驤”、“瑞鳳”級 、“龍鳳”、“千歲”級 ,這類航母 噸位通常在 10000噸左 右 ,除 了早 期 的“鳳翔 ”、“龍驤 ”兩艦外 ,其餘均由水機母艦 、潛水母艦等軍用艦艇改造而來 ,載機數量較少 ,在 20至40架之間 ,作戰能力較弱 ,通常在機動部隊中配合大中型航母作戰 ,也會單獨執行護航、警戒、對地支援等任務。

商船改造航母 :包 括“大鷹”級、“神鷹”和“海鷹”號 ,這類航母的共同特點是均 由民間商船改造 而 成 ,航 速 較 慢 ,載 機 數 量 在20至30架之間 ,不適合執行一線機動作戰任務 ,主要用於後方運輸 、護航任務。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分類看出來,日本的航空母艦都是些什麼貨色。大型的航空母艦中,只有“翔鶴”、“瑞鶴”和“大鳳”三艘航空母艦是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其他的不是由戰列巡洋艦改建的,就是從戰列艦半道改建的。

中型航空母艦情況好一點,但是,裡面的“飛鷹”級航空母艦則是由高速郵輪改建的,雖然在戰鬥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隼鷹”號還有著出色的表現,但是由於引擎馬力不足,先天的防禦不足,也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至於小型航空母艦,大部分被用作戰場上的誘餌,更是發揮不出多少作用。商船改造的航母,在盟軍方面大多是用作護航航空母艦,很少投入正規戰場。日本的這些航空母艦也一樣難以發揮作用。

因此,日本的航空母艦數量雖然達到了25艘,可是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是寥寥無幾。加上後期,戰前培養的精銳海航飛行員損失極大,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當時僅存的四艘航空母艦僅僅只有108架飛機,最終只能充作誘餌,被美軍擊沉。

而在關鍵時刻,日本辛辛苦苦造出的航空母艦,由於損管方面的缺陷,被美軍輕易擊沉,也嚴重影響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比如“大鳳”號在第一次出擊時,只中了美軍潛艇一發魚雷就沉沒了。而著名的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則在第一次海航中,被美軍潛艇一次魚雷齊射就擊沉了。從這裡可以看到,日本和美軍的差距。

相比日本那捉襟見肘的窘態,靠東拼西湊去改造建造航空母艦的狀況。美國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優越性。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和日本不同,美國僅僅建造兩種艦隊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和“獨立”級。僅僅這兩種航空母艦,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就建造了33艘。還不要說多達50艘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在這種巨大的差距面前,日本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雖然它盡了最大的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航空母艦的數量,可終究還不是美國的對手。最終,日本被迫投降,他的曾經猖狂一時的聯合艦隊落得一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1.二戰日本造的航母數量上看起來多,主要是二戰時期的航母當然比現在的航母科技含量,更容易建造。

(1)噸位小:二戰航母一般兩三多噸,主流航母4萬多噸,其中最重的航母是日本拿大和級戰列艦改裝的信濃號航母,一出海就被美軍潛艇擊沉了。

(2)戰鬥力有限:二戰航母搭載的是活塞螺旋槳飛機,不是噴氣式飛機,雖然比當時的戰列艦打擊能力強,但是和現在的高科技航母比起來,就差遠了。

(3)當時的航母科技含量比較多,可以由很多民船來改造。日本改裝了好幾艘遊輪,其中還包括德國在日本的遊輪。

(4)二戰時期,航母並不都是作戰航母,還有護航航母。

護航航空母艦則是由商船改裝而來,因此屬於最小型的航母,噸位一般最多1萬噸!

護航航母主要功能就是兩方面,一是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少量的艦載機進行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

二是運輸飛機,不斷地將飛機(艦載機和空軍飛機)從港口運到前線的航母基地。


2.跟同時期的海軍強國相比,日本是最弱的。

二戰時期,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航母艦隊,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日本。

二戰期間,日本一共只有29艘航母。其中,10艘是真正以航母標準建成的,3艘是改建而成,12艘是改造而成,4艘在二戰結束時還未完工。

二戰開始後,日本又建造了“雲龍”、“天城”、“葛城”等航母,但發揮主要作用的,依然是二戰前完成和確定建造、改造的那些航母。

這時候,我們需要對比一下,就能看出日本的航母是多,還是少。

對象是美國。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在短短4年間,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合計,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加上二戰爆發後,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建造的航母,如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以及1945年底下水的航母,那麼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數量如下:

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

3.如果計算噸位,那美日航母的對比會進一步拉大

日本的航母普遍排水量低,大鳳級只有2萬多噸,而美國的中途島級(二戰後還兩次改裝)航母標準排水量高達45000噸,滿載排水量達60000噸,全艦最多可攜帶130-145架當時的各型活塞式戰鬥機!

簡言之,二戰日本的航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比英美差得很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放在任何階段,建造航母所需的價格都不是個小數目,就算一個國家擁有多艘航母,那我們也不能因此將其簡而言之“航母是白菜價”,這種說法確實頗欠妥當。看待二戰時期中日本多航母的現象,我們還是要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立足於客觀現實對之來進行合理分析。題主也許只是看到了日本的25艘航母,並未注意到同時期擁有96艘航母的英國和擁有147艘航母的美國。

1.日本航母艦隊的歷史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不僅僅開闢了亞洲戰場,還積極投入兵力開創了太平洋戰場,且日軍於太平洋戰場中曾一度以獨佔鰲頭之勢狠狠壓制著美國。日本之所以能夠稱霸亞洲,稱雄太平洋,一方面得益於其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的“明治維新”,另一方面就是其先進的工業製造水平。而組成日本先進軍事力量的因素,航母的價值尤為重要。

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便愈加醉心於先進的工業水平,同世界其他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日本更是提前將“建造航空母艦”提上了日程。日本軍界關於“航空母艦與戰列艦孰輕孰重”的爭論已由來已久,雙方爭執不下。1911年,日本海軍正式開始著手於“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當中。根據統計,日本從1922年~1945年二戰結束,先後總共建造了29艘航母,其中僅有四艘航母沒有竣工。這其中有11艘艦隊航母均建造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如此算來的話,那麼日本曾於二戰時期增加了14艘航母的建造。

2.日本能夠建造出25艘航母的資本

其一:航母的標準定義:數量不代表質量

二戰時期,不僅僅只是日本,就連同當時的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來說,他們所建造的航母都不能說是極其標準的,因為當時來說,世界各國對於航母的定義都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放眼於二戰時期,各國對航母的建造標準大概就是:能夠搭載飛機的大型航空母艦,且能夠增大戰鬥力作戰距離的航母,當時的標準並沒有現代的高標準定義。

其二:日本憑藉綜合實力雄踞亞洲

正如我上邊所說,日本的航母夠多,但是英美國家的航母更多。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航空母艦的建造也是如此。日本之所以能夠建造出25艘航母,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經濟實力所決定的,如果不是雄厚財力的支持,也就不會有25艘航母的日本。

其三:25艘航母並不僅僅只是二戰的產物

日本能夠於二戰時期能夠拿出25艘航母很大原因還是要歸結到二戰之前日本對於航母的研究建造,這也就意味著:這25艘航母並非都產生於二戰時期。日本從1911年開始著手航空母艦的製造,直到1922年世界上第一艘標準航空母艦的誕生(“翔鳳”號航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標準的航空母艦),再到1931年日本局部侵華戰爭的開始,在此期間,日本已經擁有了11艘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