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1.

"韶"字就是曹雪芹"發明"的

據紅學家研究,僅《紅樓夢》前八十回,便出現了 1200 多處南京方言,我們熟的"韶"、"惡賴"、"安生"等南京話在書中比比皆是。

"曹雪芹是一個深受南京話薰陶的人。從康熙二年起,曹家祖孫四代在南京生活達六十三年之久。南京不僅是他的出生地,也見證了曹氏家族的鼎盛與衰敗。可以想象,在曹雪芹周圍,說南京方言的人應該很多,尤其是那些僕傭以及他們的眷屬。即使在曹家抄家後遷居北京時,也會有部分家奴隨主北遷。但語言是自幼習成,驟難改易。"

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少年曹雪芹畫像與 13 歲前在南京的履歷。

然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大量使用的南京方言,很多地方是採取了"按音借字"的方式,以便讓南京方言能"落紙筆"。而在此之前,幾乎沒人做過,紅學研究者認為,這是曹雪芹對南京方言創造性的貢獻。

"古都南京,千百年來,上演著無數可歌可泣、可悲可嘆、可書可寫的故事。然而,自古至今卻沒有一本完全用南京方言寫就的書。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南京方言中有很多詞、很多字具有‘不可書寫性’。"在南京方言中,有很多常在嘴邊說的話卻找不到相應的字,無法寫在書面上。出版過的兩本有關南京方言的字典以及書籍中,對於各種方言字也只是用音標標出,而沒有具體字,"比如:淋溼了,淋雨,南京話叫 do(入聲)雨,do 潮了。這個 do,就沒有相對應的字。"

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小說紅樓夢對大觀園的描述,

折射了明朝郭府曾經的輝煌。

南京話把"嘮叨"說成" sao(陽平)dao "," sao "原本沒有相對應的字,而《紅樓夢》第二十四回:"賈芸聽他韶刀的不堪",是曹雪芹按南京方言中的音借用了"韶"這個字。


2.

重溫那些消失的老南京話

如今的南京話和曹雪芹時代已有很大的差別。過去南京話中的許多詞彙在今天的語言中已逐漸消失。"嚴格地說,現在很多人說的南京方言其實就是用南京語音加上普通話的詞彙構成的。曹雪芹卻在《紅樓夢》中為南京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貌’。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再保留在如今的南京方言中了。"

《紅樓夢》中,"嬤嬤"這個稱呼用得較多。黛玉的奶孃王嬤嬤,寶玉的奶孃李嬤嬤,以及周瑞家的、賴大家的,都被稱作"嬤嬤"。"這是南京方言中對成年已婚婦女的稱呼,應該讀作" ma ’ ma "。按南京方言的語音習慣,一般重疊字稱呼都是前一個字讀上聲,後一個字讀入聲。因此,‘嬤嬤’的讀音也是"嬤(ma 上聲)嬤(ma 入聲)。成年未婚婦女被稱作"孃孃"(niang ’ niang),現在這些都幾乎不用了。"

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南京的石頭城圖畫與石頭記對榮國府和寧國府的描述。小說中主人翁名為冷子興,很容易聯想到陝國公郭子興。糊塗僧判葫蘆案的故事,其實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翊國公太師郭勳大案的平民版故事。

第六十一回,林之孝家的向平兒形容"秦顯的女人"的長相時說她:"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老南京人都知道‘孤拐’指的是顴骨,這個詞在南京話中已經消失很長時間了。"其中"‘嚼’、‘嚼蛆’在南京方言中是帶有戲謔意味的‘議論’、說話的意思,《紅樓夢》中多處出現這個詞,就連林黛玉也會說。"

除此之外,書中像"馬子蓋"(即"馬桶蓋")、"小杌子"(一種沒有靠背,低矮的小凳子)等名詞現在南京方言中也基本上不再使用了。

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1928 年的南京地圖,尚標有南京郭府的位置。

1,為清江寧府暑舊址;

2,為明朝的郭府舊址;

3,為石頭城舊址。郭府北鄰的曹都巷,或許為曹氏明朝先人的居住地。


3.

掌故重識南京

對於《紅樓夢》中縮寫的"金陵"是不是南京的爭議,從未停止。"從寶玉與警幻的對話來看,‘金陵極大’,表明它的範圍絕非一個南京城,但是南京卻是書中著重描寫出現的。"書中多處的地點描寫其實都能在現今的南京城內找到真實地點。

"書中的鼓樓西大街就是南京鼓樓,北門外頭橋與當日南京北門橋的自然環境也正相契合。而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地點則是如今的幾經更名的府西街。"第四十五回寫寶玉冒雨打著明瓦燈到瀟湘館探望黛玉,更有掌故。

原來《紅樓夢》裡藏著這麼多老南京話

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郭府數輩與皇家聯姻,圖中省親的場景,

也許是明仁宗皇帝貴妃郭端肅回家場景的再現。

"蠔光,出陽江海中,蠔別種,無肉,治其殼,施以窗槅,薄而光明,謂之‘明瓦’。南京不產海蚌、蠔之類,由於它脆而易破,加上運輸的麻煩等原因,故南京人用它們作明瓦原料的不是很多,大量的明瓦是用羊角熬煎成膠然後再擠壓而成的。現今南京新街口附近的明瓦廊,從明初至清末就是生產和經營明瓦以及明瓦燈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