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者怎麼吃?

慢性腎臟病分期:

1期:GFR正常或升高[≥90ml/(min·1.73 m2)],血肌酐、尿素氮等正常水平或偏高,無臨床症狀。

2期:GFR輕度下降[60~89ml/(min·1.73 m2)],血肌酐約141~177umol/L,血尿素氮升高,常有夜尿增多外,無任何臨床症狀。

3期:GFR中度下降,分為3a[45~59ml/(min·1.73 m2)]和3b[30~44ml/(min·1.73 m2)]兩期,血肌酐約186~442umol/L,尿素氮>7.1mmol/L,患者可有無力、納差、輕度貧血、精神差等臨床表現,易被忽視。

4期:GFR重度下降[15~29m/(min·1.73 m2)],血肌酐升到451~689umol/L,血尿素氮上升達17.9~28.6mmol/L,患者出現貧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等各系統的多種臨床表現。

5期:腎衰竭[GFR<15ml/(min·1.73 m2)],血肌酐達707umol/L以上,血尿素氮超過28.6mmol/L,患者有明顯的酸中毒、貧血及嚴重的全身各系統症狀。

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約有1.2億,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腎臟病患者,對於CKD病人而言,通過合理飲食,可以減輕腎臟負擔,延緩疾病發展。

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當腎功能進入失代償期,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標開始升高(如血肌酐 >2mg/dl),就應該開始限制飲食中的蛋白,低蛋白飲食不是越低越好,也不能間歇性低蛋白飲食,要根據腎功能調整,不同CKD分期要求蛋白質攝入量也不同。未透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低蛋白飲食的同時,必須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在保證充分的熱量供應的前提下,蛋白質才能充分利用。並且由於腎臟濾過功能下降,易出現水鈉瀦留、高磷血癥、高尿酸血癥、高鉀血癥等併發症,日常飲食上需保持低鹽、低磷、低脂、低嘌呤飲食,注意鉀的攝入,補充維生素和鈣、鐵等礦物質。

充足的熱量

每天能量攝入應達到30~35kcal/kg。年齡低於60歲者每天能量攝入量為35kcal/kg,超過60歲者攝入量為30~35kcal/kg。

由於飯量不同,吃的東西不同,每餐和每天的熱量攝入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如一個菜包子+一碗小米粥+一個煮蛋=150+130+80=360kcal;一碗雜糧飯+一份芹菜香乾+半盤香菇油菜=200+120+100=420kcal;一碗麵條+一碗麻醬菠菜=400+200=600kcal。由於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建議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早餐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常見的零食,其中花生夾心巧克力(100g)490kcal,蛋撻(1份)246kcal,熟板栗(100g) 212kcal,奶油(100g) 879kcal,春捲熟食(100g) 463kcal,葡萄乾(100g) 284kcal,餛飩麵(1碗)460kcal,熟山核桃(100g)596kcal。注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可以適當吃些原味堅果、水果當零食。

低蛋白飲食

CKD1~2期患者,不論是否患有糖尿病,每天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為0.8 g~1.0 g/kg(例如患者50kg,每天蛋白質攝入量為40-50g)。CKD3~5期沒有進行透析的患者,應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建議每天攝入蛋白質0.6~0.8g/kg。已經進入維持性透析的患者,血液透析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應保持1.0~1.2g/kg,腹膜透析1.2~1.4g/kg。

攝入的蛋白質應至少有一半是優質蛋白質,包括牛奶、雞蛋、魚和瘦肉等。每100克食物含蛋白質(g):燕麥 15.6,蓮子 16.6,黃豆 36.3,蠶豆 28.2,豬肉(瘦) 16.7,豆腐皮 50.5,花生 26.2,豬血 18.9,核桃 15.4,牛肉(瘦) 20.3,羊肉(瘦) 17.3,鰱魚 17.0,兔肉 2l 2,雞肉 23.3,鴨肉 16.5,海參(幹) 76.5,雞蛋 14.7,龍蝦 16.4,牛奶 3。

低磷、低脂、低嘌呤

CKD進入中晚期,由於腎臟排磷減少會出現血磷升高,增加患者死亡率。推薦飲食磷攝入每天低於600~1000mg。食物中有機磷主要來源是富含蛋白質食物和含磷添加劑,應避免或減少食用工業食品和飲料,少食動物內臟、海產品、奶製品、肉類及堅果類食品。

常見堅果的磷含量(mg/100g):核桃294、榛子(熟)369、杏仁27、開心果(熟)468、松子(炒)227、香榧(熟)248、腰果(熟)639、花生(炒)326、葵花子(炒)564、西瓜子(炒) 765、南瓜子(熟) 1034、栗子(鮮)89、杏仁(熟)565、蓮子(幹)550。

低脂飲食可以減少脂肪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減輕腎臟的高負荷工作狀態,延緩腎小球硬化和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因此,CKD患者應不吃肥肉,避免氫化植物油攝入,在飲食上選用脫脂奶及其製品、堅果、植物油(如茶油)等。

少食高嘌呤食品,可避免血尿酸顯著升高,避免痛風發生。高嘌呤食品包括動物內臟、啤酒、菇類、豆類、菠菜、芹菜。

適當的鉀及豐富的維生素

慢性腎臟病4~5期患者每日可攝入鉀<3g。

禁食楊桃。楊桃中含有一種神經毒素,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會產生影響,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腎臟濾過功能下降,神經毒素無法正常排出而引起中毒症狀。同時,楊桃中還含有大量的鉀,腎功能異常的患者食用楊桃中毒的死亡率可高達 20%~40%。

如果尿量正常,應多吃青菜、水果,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如果出現尿少,特別是尿量<500ml,需少吃含鉀較高的蔬菜和水果。

含鉀較高的蔬菜有:莧菜、菠菜、胡蘿蔔、馬鈴薯、扁豆等。含鉀較高的水果有:香蕉、菠蘿、芒果、香瓜。其他含鉀較高的食物有:各種乾果、堅果及種子、幹豆類及其製品、菌類、醃製食品、海產品(海帶、紫菜)等。

常見堅果的鉀含量(mg/100g):核桃385、榛子(熟)1001、杏仁106、開心果(熟)735、松子(炒)612、香榧(熟)664、腰果(熟)680、花生(炒)563、葵花子(炒)491、西瓜子(炒)612、南瓜子(熟)610、栗子(鮮)442、杏仁(熟)668、蓮子(幹)846。

食物先切再洗、綠葉蔬菜浸泡後開水焯一下,可以降低食物鉀。

適量補充天然維生素D,以改善礦物質和骨代謝紊亂,若出現貧血,需多食用含鐵量高的食物,如牡蠣、黃豆、瘦肉、南瓜種子、雞蛋黃、黑巧克力、菠菜、動物肝臟、木耳,必要時補充鐵劑。

低鹽、限水

對於無少尿、水腫不明顯的CKD患者,不一定要絕對禁鹽,飲食清淡即可。

對於有高血壓或水腫的患者,應嚴格限鹽,鈉攝入量每天應低於3g,儘量減少加工食品、罐頭食品、快餐食品的攝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限制鹽的攝入:不要在餐桌上擺放鹽瓶;烹飪時少煎炒,使用香料代替鹽作為調味品,注意食品標籤上的含鈉量;拒絕所有醃製食品、醬菜和含鹽的小吃;將少量鹽灑在食物表面而不是烹製在食物中;開啟罐頭食品,瀝掉鹽水,再用淨水浸幾次除掉鹽分再烹飪。

水,原則上是量出為入。無浮腫,每日尿量>1000ml以上患者,一般不控制水的攝入量,口渴則飲;有明顯水腫時,應嚴格控制水的攝入量,需記每天尿量,攝入量要少於排出量;尿毒症伴有心力衰竭、高血壓的患者,由於體內容量負荷過重,水排出少,這種情況要嚴格控制水的攝入量;已開始透析的患者還應根據每次超濾量調整攝入水量。

總的來說,CKD1期主要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預防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生;CKD2~3期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延緩腎功能的進展和惡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CKD4~5期需要及時檢出營養不良並予營養干預,減少併發症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