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著作,延續數千年

《黃帝內經》


中醫經典著作,延續數千年

至今約2000年,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

簡稱《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典醫籍,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是眾多醫學家的論著幾經修撰而成。它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地闡述。因此它不僅是我國早期的一部醫學總集,代表了當時我國醫學的最高成就,同時還吸收了秦漢以前文化精髓,涵蓋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邏輯學及古代哲學等學科思想,奠定了獨特的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千百年來,它一直有效地指導我國傳統醫學的臨床實踐,在國內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且對世界醫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難經》


中醫經典著作,延續數千年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成書於漢之前,稍後於《內經》,傳說為秦越人(扁鵲)所作,全書以問答解釋的形式,討論了八十一個醫學理論難題,主要論述中醫相關理論等內容,它在《內經》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補充了它的不足,是繼《內經》之後的又一經典著作。

《傷寒雜病論》


中醫經典著作,延續數千年

為東漢末年張仲景在《內經》、《難經》基礎上,總結前人醫學成就及自身醫療實踐而成的一部優秀古典醫學名著。原著因戰亂而散失,後被後人整理,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全書概括了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以及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八法,為中醫臨床醫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神農本草經》

中醫經典著作,延續數千年

簡稱《本經》、《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約成書於東漢時期,託名於神農所著。全書共記載藥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這是中國藥學中最早、最原始的藥物分類方法,書中還概括地論述了藥物的四氣、五味、七情等藥物學理論,為中藥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