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

Heqingqing


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為什麼有人說這樣的問題呢?

那是因為一年級二年級,我們很多時候班裡的成績是沒有差距的,基本上都是雙百,回到我們剛才的問題,這種情況真的是老師上課教出來的嗎?

這需要我們好好靜下心來想一想。很多時候啊,我們孩子在沒有正式進入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在外面開始上各種輔導班,特別是幼升小這樣的輔導班。相信很多的孩子啊,在入一年級之前都報過這樣的班,儘管沒有報過這樣的班,我們作為父母,也給孩子交了很多的知識。

很多時候,這種知識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年級學生的水平。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還沒有上一年級,卻把一年級的知識已經掌握了,甚至呢,還有相當不錯的才藝。

於是呢,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一個情況。

孩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了,那麼正式升入一年級以後,孩子上課幹什麼呢?自制力好一點的孩子,可能上課的時候還在聽講,自制力一般的呢?

可能一開始聽講,但隨著後續課程的枯燥性,孩子可能會走神。於是呢,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上課走神兒了,沒有聽講,可是考試的分數還是100分,漸漸的可能孩子就會有這樣的錯覺,上課聽,或者不聽,我的考試分數都不會下來。

既然如此,作為聰明的孩子,為什麼上課又要聽那些煩躁無趣的講解呢?

於是呢,我們孩子一年級很優秀,二年級也很優秀,基本上考試都是100分。可是到了三年級的時候,需要能力的時候,需要孩子活學活用知識的時候,需要孩子知識遷移能力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一下子變得跟不上了,甚至很多家長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不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是次次考試100分的。

這真的是我的孩子嗎?內心裡面這樣的聲音不斷的重複著。

我們講,凡事都是有因果的,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我們得往前看,不能往後看,前面必然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所以有時候我就在想,升入一年級之前,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學習太多的知識。

有時候,可能會害了孩子,可能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覺,所以綜上所述啊,一二年級的成績的的確確是存在一定欺騙性的,各位怎麼看呢?


說文寫作


家裡有個下學期三年級的小學生,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確實不能說明以後的成績。座標東莞。我女兒的班上46人,我女兒語文99,數學99,英語98.5在班上只能排22名。滿分的有20多人。

1.一二年級的知識本來就比較簡單,孩子們的起點又差不多。而且一般家長在孩子幼小銜接的時候已經提前教了一二年級的知識了,所以孩子們再來重新學習的時候,基本進度都一樣了。

2.還有就是我發現我女兒考試的試卷,平時班內測試的難度大些。統考的,比如期中期末的就簡單些,這也是為何統考高分的就多的原因。

3.一二年級基本是孩子良好習慣培養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幾乎都是貪玩的,學習習慣差別不大。等到了三年級,好習慣逐漸養成,這個時候也就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了。


心晴不憂傷


我認為,“欺騙性”這個說法不恰當,否定了小學學生的學習,也傷害了小學低年級段教師們的教學自尊心和教學熱情。 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好,到了高年級段或中學,成績會一落千丈,前後有差異,主要原因是小學一二年級考試的內容都是基礎知識,比較簡單,經過老師和家長們的督促反覆練習,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考出比較高的成績,成績差別不大。但是,成績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真實的水平,隨著進入高年級,學生們的真實水平和能力越來越表現出來的時候,學生的考試分數就會出現巨大的差異。舉個古詩學習的例子:甲學生上小學一二年級,聽從老師家長的話,能夠熟練背誦詩歌,正確默寫。考試中寫對就能得高分了。乙學生除了會背會寫,在某些長輩的教育指導下,認真理解詩意,能夠想像和聯想詩歌意境,比較深刻地體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把這樣的想像、聯想、理解、表達的能力運用到其它詩歌的學習,對其它課文的閱讀理解,口語表達和小作文中去,而這些語文素養和能力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試卷上是不考試的。甲乙兩學生雖然成績基本相同,但是素養和能力卻已經出現巨大的差異了,許多家長和老師只是追求眼前的成績,不懂真正的教育,卻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使得孩子已經在真正的教育的跑道上越輸越遠了。到了高年級段和中學,當試卷考試的內容逐漸轉向素養和能力時,甲學生就會逐漸跟不上,被越拉越遠,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乙學生則會在今後的學習中越來越好,遊刃有餘,越來越有成就感。這個例子中就體現的有學習的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其實,其中的關鍵是家長和小學低年低段的老師,千萬不要只是把眼光盯向考試卷子上的分數,要懂得卷子上的試題只是最基礎的知識,與真正的素養和能力關係不大。對一個孩子而言,家長不懂教育,老師不願為孩子的終身學習而努力,都一味滿足於考試成績,那是最大的不幸呀!


相逢19175


不少家長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在為孩子入學後的適應做學習以及心理上的準備,待孩子一上小學,學習成績也自然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叫《小學成績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家長無需過度關注》的帖子,在論壇上很火,下面就談談這個問題。

  一、小學成績真的具有很大欺騙性嗎?


  原帖作者的觀點是

  小學階段最重要培養的是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這需要海量閱讀才能實現,是一種持續性和連貫性的習得。而之所以說小學階段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是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高中這種情況更為嚴重!進入社會後,當需要工作能力而並非成績單來評定一個人的發展時,這種分化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程度了!

  閱讀能力確實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重要能力,但作者的邏輯有點牽強。很多孩子在幼年時期就培養了很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但不見得一入學就會有很高的分數,也未必在升入初高中後一定能迅速後發制人、傲視群雄;而很多小學階段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也未必升入初中高中後下降神速,有些就是一路往上的學霸。

  我們不妨把“小學成績究竟具不具有欺騙性”這個問題分幾步來探討。

  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確實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到了三年級時,學生的真實差距開始顯露出來,這時候的成績就顯得比較合理和有參考價值了。

分水嶺其實在小學三年級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是小學學習中最少的、最淺顯的、分量最輕的,到了三年級再開始狠抓也來得及。

  但是,許多三年級以上的家長卻驚訝地發現,孩子的成績在這個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一落千丈,有些卻扶搖直上,而且更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已經養成,而且很多時候已經不再聽家長的話了,這時候再下決心要狠抓、要改變,往往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還不見得有效。

  二、一二年級的成績確實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與虛假性。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孩子在學前已經提前學習過一些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科知識,而這些知識本身也比較淺顯,考察也不難,所以入學的前一兩年可以“吃吃老本”。

  不少家長在開始陪讀時,方法就錯了。比如,有些家長會急於讓孩子“每題必對”,所以像小B這種“做一題就問一題”的做法,一開始看上去可以讓他保證每道題的準確率,但時間一長,傷害的是他自己的思考能力與專注度,養成了依賴性,而這種壞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再要糾正是非常難的。

  此外,有些孩子因為已經超前學習了,所以在學校上課時發現老師教的都是自己差不多已經會的,就不專心聽講,甚至減弱了對學習新知識的好奇感和興趣。而這一時期他們的成績很可能看上去還不錯,孩子就會覺得,“看來我不認真學習,成績也挺好”,久而久之,學習的主動性就弱了。

  從學科知識而言,三年級本身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一二年級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零散的,A知識點沒有掌握不影響B知識點得分,而到了三年級則形成了系統,把一二年級的知識點都串了起來,而且難度明顯提升。這一客觀原因也造成了孩子在一二年級可能成績很好,到了三年級卻一落千丈。

  三、為什麼到了三年級成績更真實?

  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認真看書學習、做作業,並不等於動腦筋。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不錯,主要是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中記憶、模仿的內容較多,孩子憑機械記憶,照搬照抄。也能得到好分數。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即使在那些要求記憶、模仿的學習內容裡,也包含了大量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的因素,如孩子不注意這一點,還是用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那麼,隨著要動腦筋的因素越來越多,以及學習內容的加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逐漸下降。

  小學三四年級,孩子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向主動,並開始關注學習的結果。此外,他們的認識和興趣範圍日益擴大,開始對自然、社會的因果關係、計算規律產生興趣,希望動手操作,喜歡養小動物,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閱讀範圍也開始擴大。由於學習的深入,他們的接受能力有了提高,但同時又出現明顯差異,出現了學習分化。

  孩子上一二年級時,家長和老師都跟得比較緊,對孩子各方面管理較嚴格,但孩子上三年級後,家長和老師都可能會覺得孩子已適應了學校生活,便不象從前那樣操心了,加上孩子自控能力不強,便容易出現分化現象。

  所以,雖說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都差不多,但有的孩子基礎比較紮實,有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由於一二年級學習內容較簡單,所以也就不會出現明顯的差別。可是上了三四年級後,基礎不紮實的孩子學習起來就會感到吃力,成績自然會明顯下降,由此還會引發厭學、自信心下降、上進心不強、自卑等。

  溫馨提示:

  所以,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需要重視,但不需要特別當真,因為這一時期的成績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這一時期,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保護他對於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習慣培養上,才真正事半功倍,並讓孩子受益終生!


碼小易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幾年裡,學習成績都很好,每次考試分數都不低,家長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當升入初中後,家長心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竟然下降了。平時家長太過於強調分數,認為只要高分數,就代表孩子成績好,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減少業餘知識的培養,使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不斷的進行課本知識反覆複習,補習。

小學課本內容簡單,一般孩子在學習上都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只要認真學習,成績就會比較理想。但由於缺乏平時課外知識的積累,往往升入初中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全方面的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更多的知識,綜合性的能力才是考評孩子成績的關鍵。就好比一個每天被規定待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對外界的接觸和新知識的積累及思維上,遠遠不如經常外出可以每天接觸新事物的孩子。

小學知識的著重點問題。如果說初中、高中的考試更注重考核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那麼,小學考核更著重於學生對知識“亦步亦趨”的掌握和模仿能力。小學考試方式的問題。通過對周圍小學生的觀察,小學生4年級之前,期末考試前很多老師會提前讓孩子們做一次試卷,這樣,到正式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們基本都是“95-100”分,老師們和家長們都皆大歡喜。提前會有範圍,孩子們只需要在給定範圍之內背誦範文然後考試的時候靈活“挪移”即可。而額外的20%則是真正的“能力考核”,即對課本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考核,考題的靈活度和難度係數都比較高,有的難題甚至60-80%的學生都做不出來。

小學生這樣的知識考核重點和方式就導致小學成績往往呈現如下特點:分數密集度高。孩子們語數外分數分佈在85-95之間的是常態,一分之間,全區可能會有成百上千個學生。因為難題大部分同學都很難做出來,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分差,不過就是一個細心與否造成的落差。

年齡和心智。小學階段心智稚嫩,對於讀書並不很上心,但到了六年級時,緊迫感來了,就把心思真正用在了學習上,就得到較大提升。總體而言,以記憶為主。對於一個並沒將全部心思放在課堂學習的小學生而言,成績不佳實屬正常。而到了六年級之後乃至初高中,理解然後記憶的成分明顯增加,這對在小學階段培養的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而言,就容易有如魚得水的感覺;反之,對於那種只擅長記憶(或者叫只會死記硬背)的小學優秀學生來說,就未必適應。

所以,在我看來,學校和家長不必把小學階段的成績看得太重,因為年齡的關係(往往還沒到自發努力學習的年齡),因為小學階段學習的特點(幾乎都是靠記憶),小學階段的成績,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的成績,很多時候,說明不了問題。


財稅天天見


都說一二年級不重要,但是我就是覺得不管一年級還是二年級,學習同樣重要,不要說分數不重要,不重要你讓你孩子考個倒數你看你心裡著急不著急,一二年級首先抓學習習慣。習慣好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其次抓思維與閱讀,還有一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學霸,在我看來學霸都是刷題刷出來的,我一直堅持刷題,不管成績好與否,多做肯定沒壞事,題型做的多了遇到個也就迎刃而解了!個人觀念不喜勿噴,家有小兒9月上二年級



遠嫁的媳婦


關於一二年級孩子的成績,具有欺騙性的說法,我個人認為,與社會風氣有關,也家長的超前教育有關。

很多孩子幼兒園畢業時,已經學完了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三年級之後的課程也都有接觸。一二年級等於在吃幼兒園時的老本兒,三年級以後沒老本兒吃了就跟不上了。

01)

這也是近幾年來,國家不準給幼兒園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的原因。不是說動輒就把什麼問題扣到社會風氣上,但眾多家長的焦慮確實與社會風氣有關。

社會上的教育機構提出:“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偽命題,讓太多家長紛紛信以為真。

從孃胎裡就開始進行胎教,出生一個月開始幼教,幼兒園開始學小學課程簡直多不勝舉。

凡是城市裡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語、數、英都沒學過的幾乎沒有!

極個別什麼也沒學過的孩子,上小學時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這時候家長和孩子都會無比的焦慮。

02)

就我個人來說,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人帶,2歲就送去了幼兒園託班,詩詞兒歌肯定是學的啦。

三歲開始上小班,幼兒園推行黃金認字、黃金數學和黃金英語。但是我覺得孩子還小,比較抵制,就沒給孩子報,但是老師給報班去上課的孩子,每人額頭貼了一個小不乾膠作為獎勵。

我家孩子羨慕得不行,為了貼那個獎勵標籤,也想去上課。本來不想讓他那麼早學東西的,但孩子為了每天得不到額頭上那個小獎勵耿耿於懷。

我琢磨了一下就讓孩子學了認字,早學會認字,自己能讀書也是好事,所以只報了個黃金認字班。

想不到孩子學東西很快,很快就學會了很多字,走在路上指著路邊的路牌認字;帶他去圖書館看書,漫畫上的很多字都認識。正好親戚送了一套小學1至6年級的大字卡,全部大概有3000字左右。

03)

等到上小學之前,這套大字卡他不認識的字已經很少了。好在上小學時報的是生本教育班,語文以認字帶動學拼音,他認字多,所以拼音上手很快。

幼兒園開始沒給他報黃金數學班,是因為我最擔心學早了,等上小學時不好好聽課,弄成夾生飯。

後來又怕他一竅不通,跟不上老師講課,於是在幼兒園畢業前半年,讓他學了黃金數學。用兩隻小手比劃做加減法,準確率很高。

但我同事建議不要學了,說上小學老師是不準用這種方式做數學的。上小學之後,老師確實不準用手來比劃做加減法。

孩子開始很不適應,因為不會用心算。但是老師講課很有方法,一二年級的內容也比較簡單,老師用了一段時間掰正他們用手比劃來計算的習慣。

我比較慶幸他在幼兒園學數學的時間比較短,否則一些根深蒂固的習慣很難改變。

那時最怕他在幼兒園學早了,小學時會不好好聽課產生懈怠。也怕他把幼兒園老本兒吃光了,三年級之後跟不上。

不過,好在語文學習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一直在堅持陪他大量閱讀;而數學在幼兒園學的時間短,主要還是以小學老師的教育為主,所以三年級之後的考試並出現滑坡現象。

個人建議:孩子在幼兒園學了大量的東西並不見得是好事兒,家長必須警惕孩子超前教育之後,自己沒有陪孩子持續學習,三年級之後可能會導致成績滑坡現象。


小韭漫談教育


哈哈,一二年級成績的確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不是老師要欺騙你,更不是你孩子要欺騙你,而是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產物。

第一,一二年級的知識難度不大,一般的孩子都能掌握。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且平時能認真完成作業,一般的作業都能應付自如。特別是數學,就一百以內的數學加減法,現在的孩子在幼兒園就學會了。因此,孩子也學得比較輕鬆。

第二,一二年級考試難度也不大,一般以考查課內知識為主。在出卷方面,學校教導處也會給出卷老師下答一定的指標——難度係數控制。一般來說,在一二年級,45人的班級當中,平均分都可能達到95以上,不知內情的家長一看,產生一定的錯覺也不足為奇了。

因此,個人認為,在小學一二年級,不要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應把重點放在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上,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快樂的事;聽課是一件享受的事;做作業是作為學生應該做的事,和同學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一個孩子對學習不懼怕,沒有壓力,那才能在今後發揮出更大的潛力。那麼,家長也不會被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所欺騙了。


大路口人


回答:筆者對小學一二年級成績的欺騙性不能苟同。

為什麼呢?

原因一:

(1)小學一二年級所學內容跟中、高學段所學內容不一樣,儘管有或多或少的關聯性。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也不一樣,往往是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的。

(2)出現低年級學生成績欺騙性的說法,其實質是一假命題,往往是人們把不同內容、不同認知水平混為一談的結果。

原因二:

(1)低年級語文課文,需要背誦的文章,幾乎佔了整冊課文的三分之二。而中、高年級就相對少一些。


(2)低年級語文課文要求老師少講精講,古詩詞一般粗講,只強調背誦。而中、高年級語文課文,老師不僅講,而且有時還講得詳,包括古詩詞。

(3)低年級數學內容,往往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具有直觀性。而中、高年級數學所學內容,則所具有的直觀程度就大大降低。

(4)低年級學生所謂成績具有欺騙性的出現,可能是人們淡忘了低、中、高年級內容和教學表現形式的不同。

原因三:

(1)低年級老師教學,在極具直觀性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訓練向簡單的較抽象的邏輯思維訓練過渡。而中、高年級老師所傳授的內容知識,抽象思維遠大於形象思維。


(2)之所以會出現一二年級學生成績欺騙的表象,是因為低年級和中、高年級老師,就學生思維訓練方式銜接不當導致的。

原因四:

(1)低年級學生所學內容、內容要求、認知水平等,決定了低年級的試題內容和樣式,即客觀題。少有主觀題。而中、高年級主觀題的比例則大幅上升。

(2)現行情況下,有相當大一部分學校,沒有采取老師“隨班走”制,也就是大循環。這樣,就造成了老師不能從總體上去把握小學內容體系,其結果是“各自為政”、“盲人摸象”。

(3)不能把握低、中、高年級主客觀試題和內容體系,同樣會鬧出一二年級成績欺騙性的笑話來。


以上四大原因,還不足以全部說清楚一二年級成績欺騙性的問題。遺漏之處,敬請讀者討論添加。


江水濤濤8851


你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是幼兒園幼小銜接積累的嗎?

幼兒園原因:現在很多的幼兒園為了留住生源,為了自己的私利,打著幼小銜接的旗號,提前教孩子學拼音,學小學數學的內容。更有坑人的幼兒園中班開始留作業,並給家長洗腦,不提前學,上小學跟不上,家長每天也盯著孩子考多少分,不顧孩子的身心特點。

家長原因:家長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顧孩子的年齡特點,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說白了,就是家長愛面子。有的家長不懂得孩子的教育,流行什麼就給孩子報什麼,我們幼兒園大班孩子,學5樣的大有人在,孩子每天晚上基本都有課,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家長覺得有用就讓孩子學。

學校老師的原因:也真有一部分老師不認真交孩子拼音的,因為上學前班級多數孩子基本學會了,自己就會省很多力氣,遇到不會的學生,就找家長,家長壓力好大,所以就讓孩子提前學。

到三年級孩子的成績為什麼成績會下降?孩子一二年級在幼兒園提前學的那點知識,都沒了。孩子沒有養成思考,提問,自學的習慣!孩子每天寫作業時,家長在旁邊指導,吼叫,孩子並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這種現在越來越嚴重。

給家長的建議。多看看育兒的書,《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很好的解釋了這一年齡段孩子應知應會的知識。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不是隻有幼小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