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以下根据周海宏教授2020年3月3日在高山大学和更新学堂联合出品的“科学公益直播”的课程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

※全文4854字丨10分钟阅读(温馨提示:本文中含有老师推荐的可在线欣赏的音乐,由于头条文章音频数量限制,请移步高山大学微信公众号欣赏音乐)

※整理丨张明

授课老师:周海宏,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周海宏教授



疫情期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音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能够在这段时间让大家的心情变好,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情。

享受音乐,音乐能够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一、观念障碍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1、不懂音乐是观念的障碍

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去听音乐,是因为觉得听不懂。其实,不懂音乐这件事,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古代就已经记录在案。

古代有一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后来变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也产生了“知音”这个大家经常遇到的词语。

故事告诉我们音乐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果你要是听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说明你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

其实这纯属一个观念的障碍,感受音乐的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之所以有不懂音乐的困惑,其实是受了不良观念的影响。没有这个影响,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知音。

有人说,欣赏音乐需要教育、需要文化、需要知识,其实欣赏音乐只需要本能。感受音乐最基本的情绪反应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2、障碍是如何形成的?

你会发现孩子是从来没有这种障碍的。那么障碍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的音乐课教的是什么?

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哪个主题、什么意思……讲的都是理性的知识,还有特别恶劣的——标准答案。

有一天,一个中学老师跟我讲,给小孩放《野蜂飞舞》,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警察抓小偷的、自行车追逐赛的、赛马的等等。全错,必须答《野蜂飞舞》。

这样一种教育其实是背离了音乐最基本的美学品质。

音乐的美学品质是什么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就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音乐是情绪的艺术,体验那种无可名状、难以言传的纯情绪的感受,正是音乐最重要的欣赏方式。

大家所谓的听不懂,其实是在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艺术,用视觉性的、语言性的内容感受音乐艺术。就是因为这个观念的障碍,使我们不能够享受音乐了。

3、捅破障碍只需要回归本能

这是一个纸一样薄、一捅就破的观念障碍。捅破这层观念的障碍,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逻辑。

只要我们每个人回到本能,回到天性,你就能发现其实音乐是那么直截了当的影响我们,感染我们。对音乐的美,我们是那么的敏感。

但特别遗憾的是,我们音乐审美的观念有了误区,受了误导。

我们每个人的音乐细胞都是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音乐细胞都很发达。音乐细胞没有消失,只是我们没有关注它,没有放纵我们感受音乐的本能。

希望大家从此以后不再有不懂音乐的困惑。

二、音乐在生活中的意义

1、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

音乐圈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奏家,他们的处理都不一样,理解都不同。如果连演奏的都不同,听众的理解怎么可能相同,为什么要相同?

如果两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人这样理解,一个人那样理解,如何用对错来衡量?

大家可以听一听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奏家的理解差别能大成什么样。

来听听H.卡拉扬和H. 克纳帕尔兹布什分别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同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指挥家卡拉扬的演奏非常有冲击力、焦躁不安;大指挥家克纳帕尔兹布什的演奏像一个老头,很沉重,哆哆嗦嗦,颤颤巍巍。

标准答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2、音乐是最自由的艺术

美术,在它规定的场景下展开你的想象;文学,在它语言表述的范围内展开联想。而音乐本身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属性:

第一,它没有视觉性,不提供视觉信息,所以在每个人的头脑当中都可以展开你自己无边界的联想;

第二,它没有语言逻辑,基本材料不是语言符号,不遵循语言和逻辑的运算规则,因此你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

3、凸显音乐艺术意义的两个关键

我想请大家记住两个口号:

第一,音乐何须懂。

音乐艺术没有必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去解释一遍。

这个口号背后的学理考量是非常深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我的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因为我们知道音乐能表现什么,因此我们知道音乐不能表现什么。由于我们知道了音乐的表现渠道和途径是什么,因此我们知道音乐审美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绘画是视觉的艺术,美食是味觉的艺术,每种艺术都有纯感官层面上的愉悦,都有它纯感性的价值,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作用。

只要你爱听音乐,就是真正懂音乐的人。

第二,音乐没有标准答案。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每个人在联觉的作用下自由地展开自己的联想。

我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一种心理学的现象叫联觉。联觉是一个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另外的感觉器官发生反应的一种现象。

我们看文献会发现古代对音乐的描述词和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外国人和中国人是一样的。这说明联觉是一个超文化的,人本能的一种神经层面的规律。

展开自己的想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真正的理解了音乐。

解除了大家的观念障碍以后,我认为抓住上面两点,我们关于音乐艺术在生活当中的意义才能够真正的凸显出来。

三、音乐欣赏与音乐功能

当我们有了音乐的美学观念基础以后,大家就可以开始轻松的踏上音乐欣赏之旅。

1、听觉幸福指数最需要提升

外部环境越是恶劣,音乐的意义就越会凸显。

当我们说幸福的时候,其实它是非常具体的。幸福是一个所有感觉器官愉悦的一种总和组成。

过去房子四白落地也能过,能遮风避雨就行了。现在不行,要装修。装修改善了视觉环境,视觉环境改善,我们的幸福指数提升一点。

过去穿羊毛都觉得挺高级,现在要穿羊绒、穿真丝。触觉环境改善了,幸福指数又提升一点。

现在还有香水、香氛,改善了嗅觉环境。

幸福就这样一点一点提升起来。

特别遗憾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只有一个感觉器官的幸福指数是下降的。那就是听觉。噪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离我们越来越近。

其实,提升听觉幸福指数空间最大,相对来讲最容易,也最便宜。

2、音乐能直接改变心理环境

这个音乐一响起来,我觉得天就开了,那么高远,透亮宽广、自然清新。

人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感受最终会还原为情绪感受,所有的环境最终会影响心理环境。所以,音乐能够直接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

我们在家里宅的时间太久了,与其成天看大量的让我们觉得无能为力的、令人不愉快的消息,为什么不用音乐改善我们的心情呢?

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维护我们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我们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更应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这样如此直接了当,本能层面上、神经层面上,影响我们的情绪。

美术很伟大,但是美术是静态的,它缺少时间的过程,而人的情绪情感是在时间中展开铺陈。

文学很伟大,但是文学需要阅读、理解、想象,对于那样一种瞬间倏忽即逝的情绪变化来说,文学来的太慢。

音乐能够填充我们整个空间,而这个空间的被填充其实正是我们心里被填充的过程。我们生活当中是应该充满了音乐的。

3、要听不同的音乐

不同的时候,我们听不同的音乐。早晨起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放假了,听听《Cha-Cha-Chá》(源自古巴)这样的音乐。

多元音乐文化很重要。

一方面,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情绪类型。

另一方面,小孩子从小要听世界各地的音乐,音乐的多样性带来孩子感性经验的多样性。

感性经验的多样性是创造力的前提,是想象力的心理学的基础。一个人要有创造力,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由的天性,二是要有大量多元感性的经验的积累。

如果一个民族要想有创造力,他的自由的天性、鲜活的生命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4、听经典音乐给精神减压

这个是我比较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听的音乐,它是一个低活动状态、很优雅、有一定活动感的音乐,很适合聊天、办公的情况。

音乐一方面会占据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会通过减缓你的疲劳,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延长高效率工作的时间。

这个音乐特别适合在独处的时候听,有一点淡淡的孤独。

夜色阑珊下,慢慢穿过喧闹的城市,心情无比平和,带着最温暖的感受和家人见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为什么我经常劝大家去接触经典音乐呢?

第一,经典音乐情绪类型特别复杂,特别多。

轻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挺好,但大多数在一个情绪幅度下,基本都比较轻松明快,没有让你静下来的意思。而且流行音乐往往都有一个打击乐,给你带来肢体的律动,但却不和你心里的那种流动同步。

所以真想放松下来,蹦迪是一种方式,宣泄你生命的能量;但是听经典音乐能让你的大脑真正的放开,让你所有的事情都松下来。

上个世纪40年代特别活跃的音乐美学家黎青主有两本小册子,一本是《音乐通论》,一本是《乐话》。在他的册子里有两句话我经常提起,一句是“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另一句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第二,很多人现在觉得特别的疲惫、焦虑,已经到了需要精神解压的程度。音乐是最佳的精神减压的办法——没有之一。

有人说大隐隐于市,我觉得大隐也在音乐上,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是隐居的地方。还有一句话叫天人合一,我觉得热爱音乐的人,不需要到大自然当中,音乐奏响,就能够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类似于物我两忘,在音乐中都能非常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有一个学科叫音乐治疗,是用音乐来解决人的心理问题。音乐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这个学科当中有很多操作的规程。

很多人以为的音乐治疗实际是不科学的。有的人把音乐和心肝脾肺肾对应起来开药方,得了什么病听什么音乐,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得了病要去看病,要找靠谱的医生,吃靠谱的药。听音乐能够缓解我们的心情,但是听音乐不能治病。

如果心情好了,免疫力提升了,病好了,那不是音乐的作用,是情绪的作用。

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的健康,但音乐不能直接作用于任何具体的疾病。

过于夸大音乐治病的作用其实适得其反,也是对音乐治疗专业的一种不敬,希望大家以更加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音乐的作用。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学科能够做到通过音乐治疗来自童年的创伤引起的心理问题。他们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手段:

通过音乐来唤醒童年的伤痛,再通过音乐在记忆的深层,在催眠术的帮助下,能够疗愈患者内心深处童年的创伤。

音乐治疗是一个专业,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训练。

如果没有接触音乐治疗的机会,可以通过音乐展开冥想,在自己理性的帮助下重塑自己的心灵健康也是有可能的。

四、给家长朋友的具体建议

音乐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培养热爱艺术的国民,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扫除音盲。

在这里给家长朋友一些具体的建议:

(1)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

(2)每个人都应该识五线谱。

(3)每个家庭每个季度至少听一次现场音乐会。

(4)把文化艺术消费支出列入日常常规支出,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价值观。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周海宏教授推荐曲单

推荐理由:本次直播鉴赏的音乐是按照情绪功能不同,针对每种情绪选择一个。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多样性,什么音乐都有。二是情绪类型基本覆盖我们日常有的情绪类型。


1、《野蜂飞舞》,[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蝴蝶》,[挪威]格里格

3、《红色娘子军》

4、《英雄生涯》,[德]理查·施特劳斯

5、《春天奏鸣曲》,[德]贝多芬

6、《葬礼进行曲》,[波兰]肖邦

7、《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俄]穆索尔斯基

8、《土耳其进行曲》,[美] L.克劳斯

9、《土耳其进行曲》,[加] G.古尔德

10、《命运交响曲》,[奥] H.卡拉扬

11、《命运交响曲》,[德] H. 克纳帕尔兹布什

12、《浪漫小品》,[捷克]德沃夏克

13、《孤独牧羊人》,[罗马尼亚] 格奥尔基·赞菲尔

14、《Cha-Cha-Chá》,[古巴]Silvio Rodríguez

15、《Unterm sternenbannen》,[德] Heinrich Achleitner

16、《Siciliano》,[斯洛文尼亚] 葛拉芬洛尔/[德]马利亚·格拉夫

17、《Mozart: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英]杰克·布莱梅尔

18、《Silver Bamboo》,[美] 狄恩·艾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