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成長地圖,送給二十多歲的你,越早掌握受益越多

對於處在二十多歲的人生階段,你覺得你最應該擁有什麼?

有人說是金錢。大多數的雞湯都會說,年輕人最重要的是要儘早收穫第一桶金。

還有人說是人脈。總有過來人也提醒你說,職場上必須得有人脈,未來才能混得好。

可惜的是,對於大多數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兩樣我們一個都沒有。

最近,我一口氣連讀了幾本英國管理學大師、社會哲學家查爾斯·漢迪的著作,每本書都是他在八十幾歲的高齡把他幾十年的人生智慧,寫給自己孫子輩的年輕人看的。他說: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應該挑戰正統,有一點夢想,超常思考並且敢於嘗試不可能。

那具體怎麼做呢?

年輕人成長地圖,送給二十多歲的你,越早掌握受益越多

讀完漢迪的書之後,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人生的任何一個部分,其實都沒有簡單的或標準的答案。我過去一直認為應該有,或者起碼可以有,如今卻發現處處皆有悖論。但我同時也領略到,假如能認清現狀,且有心突破,便可以找到穿越悖論的路徑。

那麼現狀是什麼?又要如何突破?

漢迪教授給年輕人畫了一張地圖,這些人生的大智慧,都凝結在了「第二曲線」這張地圖裡。

01 敬畏週期

如今網絡上充斥著大量對「第二曲線」的解讀和案例,破局點、失速點、單一要素最大化等等概念令人應接不暇,蘋果、Netflix、美團的故事也聽過好幾遍,這些是商學院啟發創業者在商業戰場上的打法。拋開這些概念,當我們回到自己個人發展的時候,打開「第二曲線」這張地圖,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週期一直存在,並心存敬畏。

年輕人成長地圖,送給二十多歲的你,越早掌握受益越多

我們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和企業,都離不開S型曲線這樣的週期: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方面的、教育方面的,或者各種嘗試和實驗,當產出不及投入時,曲線向下。


接著,當產出高於投入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


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


但到某個時刻,曲線將不可避免地達到巔峰並開始下降。

令人沮喪的是,這種下降通常可以被延遲,但註定不可逆轉。

隨著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把自身的生命曲線延長到了90年甚至更長,但是對企業而言,S型曲線的長度似乎變得更短了:過去企業的生命週期大約在40年左右,而現在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14年,社會變革的速度持續加快。

但不管過程如何,最終都逃不過消亡的命運。

這個話題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有些沉重。從出生到現在,我們所經歷過的時代,恰好處在一條曲線的上升週期裡,世界和平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進步,一切都在不斷變好。

但是,如果我們看待事物總是抱著「永遠更大更強」的態度,也許會在現實來臨的時候遭遇更大的危機。比如,認為身體會越來越強健,你就會懶於鍛鍊身體;認為股票或樓市永遠上漲,你就會把所有的錢都All-in進去;認為收入會永遠上漲,你就會讓自己的財務規劃面臨巨大的風險。2

02 儘早開始第二曲線

自我隔離的這段時間,使得許多人開始重新考慮人生中的優先級,該如何生活以及為什麼生活;商業組織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戰略,考慮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是否還應該如此重視企業的規模。

而當你的收入、生產率或者其他重要的指標已經下降,甚至出現「稀缺」狀況時,你很難再去考慮任何新事物。

具有元認知能力的人為了避免走入死衚衕,他們會主動退一步考慮當前策略的執行情況,結合環境的所有信息,對情況做出再判斷。並在初始策略似乎不再有希望時,選擇切換到替代策略上。

這裡的死衚衕,其實說的就是「第一曲線」的衰退;切換到替代策略,就是在「第一曲線」還沒有衰退時,便能切換到自己的「第二曲線」上。

年輕人成長地圖,送給二十多歲的你,越早掌握受益越多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好消息是大概率我們還處在「第一曲線」的爬升階段,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職業發展上,我們似乎都有用不完的勁兒從壞境吸納養分,努力打拼。因此,這時候考慮「第二曲線」並不算晚

壞消息是,我們當前所面對的世界,和父母那一輩成長的時代非常不同。五百年多前,古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動搖了教會的權威,創造了全新的社會階層和職業;五百年後,互聯網及其衍生品在過去二十年裡讓信息傳播的成本進一步指數級下降,商業和社會結構之間的秩序再一次變革。牛津大學的研究者認為,在未來20年,當今47%的工作將會被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取代;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認為,僅在未來10年,就將有2.5億個工作崗位被取代。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父母那一輩人的理念和經驗,必須儘早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形態、目的、標準與優先項。開始「第二曲線」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

03 不要過早放棄第一曲線

作為一名90後,在過去的幾年裡,當我遇到各行各業的前輩,他們給我身上貼的最多的標籤就是「年輕」。在他們眼裡,年輕意味著擁有無限的可能,面前有大把的機會。可是,那些看似可以作為「第二曲線」的機會既是誘惑,也是挑戰。

所以儘早開始第二曲線,並不意味著要同時放棄第一曲線。

這是為什麼呢?

年輕人成長地圖,送給二十多歲的你,越早掌握受益越多

首先,對於年輕人來說,面對市場上的誘惑,我們當前所能完成的,僅僅是對「第二曲線」的試探。在你的「第一曲線」仍繼續爬升、「第二曲線」尚未能超越「第一曲線」以前,我們不可能投注大量心力於「第二曲線」。

更重要的是,「第二曲線」發展初期所需的資源與時間,也需要靠「第一曲線」來提供支撐(如圖陰影部分)。所以「第二曲線」必須從「第一曲線」長出來,唯有根植於過去,才會有紮實的未來。也就是說,兩條曲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共存的,我們應該允許「過去」與「未來」並存於「現在」。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給自己當前的定位是「職場上升期,終身寫作者」。職場是我目前的「第一曲線」,從管培生畢業以後深耕行業,還屬於上升階段;寫作是我給自己開闢的「第二曲線」,利用業餘時間來完成。

一方面,寫作的靈感來源於讀書和實踐。書中學來的知識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穿過身體,成為自己的結構化的知識,而實踐的經驗也為我的寫作內容提供了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職場依然是我當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正因如此我才不會為下一頓飯在哪裡而發愁,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學習和反思,生產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金錢會有的,人脈也會有的。但金錢和人脈終究只是我們走向人生意義道路上的媒介而已,並不是我們最該擁有的目標。在這個新技術每天都在給人們創造新曲線機會的時代,敢於嘗試「第二曲線」,才是二十幾歲年輕人成長的關鍵。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漢迪教授為年輕人展開的這幅成長地圖。

首先要敬畏週期,週期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衰退不可避免,這也是必須要開啟「第二曲線」的原因

然而,我們並不能等衰退把我們帶入「稀缺」心態時,才開始著手研究「第二曲線」。在這個劇變的時代,對「第二曲線」的探索越早開始越好。

最後,

「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長期並存是常態,「第一曲線」為「第二曲線」提供初期所需要的資源和時間,也承擔了試錯的代價,因此不可過早放棄,而對新事物的不斷嘗試則是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最理想的因應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