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会想到那两个皇帝?我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

大家会有疑问,一个是盛世明君,一个是遗臭万年的昏君暴君,说他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差不多,怎么会相似呢?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他们都不是嫡长子,都是帮助父亲统一全国,都是通过手段做上了皇位,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都有诗词流传于世,都威震四方,都开拓边疆,等等吧。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此相似的两人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唐太宗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耳,而隋炀帝是弑父淫母,杀兄夺嫂,荒淫残暴,人们反正是说罪行罄竹难书,坏事做尽,属于头上长疮,脚上流脓,坏透了的那种,事实真的是唐太宗那么完美?隋炀帝那么不堪,那么一无是处吗?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快病死的时候,杨广问杨素怎么安排,有什么措施,可是杨素的下人却把信错给了隋文帝,文帝大怒,接着又是杨广的小妈跑来哭诉,说杨广调戏了她,大家看看这经得起推敲吗?杨素没个心腹吗?这种事怎么可能出错?再说两人都在宫中,为何要写信?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采,还是炫耀自己的书法?再说问问后事处理也是很正常的事啊,再说杨广都伪装了十多年了,为什么在文帝快死的时候调戏自己的小妈?就为了图那一时之快吗?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各种史书上也没直接写隋炀帝就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只是说存疑,说到杀兄夺嫂,赐死杨勇可能是真的,夺嫂无论《隋书》还是其他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倒是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娶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这么说倒是杨广聪明些,用政治手段上位,继位合法,倒是李世民则是通过军事杀兄逼迫李渊让位,属于篡位了。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说到荒淫无道,看看杨广有多少儿女,四儿两女,并且对萧皇后一直宠爱有加,萧后也没有受到冷落,我们的唐太宗呢?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据《隋书》记载“杨广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资质段丽者,每岁贡之”,这个真假我们没法说,倒是李世民,我们熟知的徐慧和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是他的妃子,进宫的时候十多岁。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隋炀帝在经济,政治,军事,开疆扩土上也一点不比唐太宗差,灭吐谷浑,征讨契丹,大宴突厥,征讨琉球,三征高句丽,青海也是那时候加入中国版图的,创建科举制度,使寒门也能出贵子,影响了中国历史1300年,同时发展教育,搜集经籍图书,达到三十七万册之多,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迁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修改《大业律》,哪一件事都是可以彪炳史册的。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人们常说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才三征高句丽,是这样吗,我们看看隋唐都有谁征伐过高句丽,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还有隋炀帝,他们都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吗?不是,除了高句丽不朝贡,不听调谴外,更主要的是侵略辽西,还与突厥联合围攻隋朝,隋炀帝说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他们为什么征伐高句丽的原因吧,“高句丽虽然远在边疆当其国力蒸蒸日上之时,如果不搓伤其元气,日后必是我中原儿孙的心腹大患。”于是发出来“勿以子孙忧”的感慨。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唐太宗也说过相同的话:“今天下大定,未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伐,丧乱放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这样我们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了,是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危害,更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考虑。这也是隋炀帝明知道内乱不断还要三征高句丽的原因。只是太急功近利了,步子迈的太大,人家好几十年,上百年做成的事,他想一步到位,所以扯着蛋了。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隋朝真的亡于农民起义吗,我看农民起义只是一个导火索,农民起义基本上被隋炀帝消灭了,真正的主力和得利者是士阀贵族,我们大体看看李玄感,李轨,刘武周,宇文化及,王世充,李密,李渊等人其实他们都是门阀贵族,如果他们能安分,隋朝真亡不了。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不能说隋炀帝没有过错,但是也绝没有坏事干尽吧,他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不过太急功近利了,那为什么隋炀帝做过的,唐太宗也做过,隋炀帝没做的坏事,唐太宗也不一定没做,如果说贡献,隋炀帝一点也不比唐太宗差,做出的贡献影响力也比唐太宗大,影响更加深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因为隋朝亡国了,因为成王败寇,因为《隋书》是唐朝写的,他们需要政治正统性,没有隋炀帝的负面影响,怎么突出唐太宗的高,大,上,其实隋炀帝还有一个谥号“隋明帝”这是隋炀帝的孙子继位时追谥的,这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大家熟知的还是隋炀帝,其实很多隋朝的历史被唐朝篡改,被扭曲被丑画了。

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顾炎武曾经说过“历代钦点编纂的史书上,当属李唐王朝编纂的《隋书》弄虚作假的内容最大,水分最多,篡改的史料也最为面目全非。”胡适也曾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我们对于历史不能一叶障目,我们得客观的,理性的,正确的去分析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