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詞曰:

寒冰破解,借東風,吹脹無數荷包。

億萬瓊樓雲幻雨,嚇煞多少英豪。

寶馬華屋,妻兒老小,含淚一肩挑。

奴家堪笑,男兒如此多嬌。

路遠人倦夢遙,歸思難抑,把酒共憑高。

醉臥黃沙擂玉鼓,裸體痛罵奸曹。

揮斷七絃,踢翻五斗,江海任逍遙。

風流人物,覺來還看前朝。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因有感於世事紛紜,擾攘不斷,戲作此篇《念奴嬌》詞,以抒胸臆,欲得甚解,且看下文。

近年來,房價高漲,百姓唏噓,於是出現“房奴"一詞。自"房奴”始,各種“奴”便層出不窮:車奴、卡奴、證奴、股奴、節奴、禮奴、婚奴、孩奴、墓奴……恍然間,好像又進入了“奴隸社會”,而這些“奴”的主力,竟是所謂的“80後和90後”,且多是白領,所以總稱為“白奴”。

這下人們就不明白了,一向囂張、叛逆、自我意識極強的80和90後在“而立之年”時怎麼卻淪為“奴”了呢?

“奴”的稱謂,其實也多是80和90後自封。自封為奴,多含戲謔意,當然不必當真,但這“奴”字背後隱藏的或多或少的怨氣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都知道氣大傷身,鬱積久了,於人於己於家於國都沒好處。若欲氣和,則需心平,若欲心平,則需公道,因此而牽連出的關於世道人心的若干深層次問題倒是頗可玩味的。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奴者,受制於人,不得自由之謂也。現代社會早已廢除奴隸制,雖說當今中國也有像奴隸一般被欺凌的婦女,像奴隸一般被買賣的兒童、像奴隸一般被活埋的礦工,但這些“準奴隸”們在我泱泱大國裡畢竟是“非主流”,至少見諸報端的並不多。國家力倡和諧,大家上下一心,淨化視聽,“準奴隸”們也就“被”顧大局、“被” 識大體,不再發出“我被奴役”的心聲了,所以國內形勢一片大好。當此全民緊密團結集體奔小康之際,部分“白領”們卻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在當今如此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他們竟然身在福中不知福,滿腹牢騷,甚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訴苦,自稱為“奴”,一點也不顧和諧的大局,真是辜負了國家的培養。與“準奴隸”們相比,這些自封為奴的白領們生活在大城市,穿名牌,吃洋餐,住高樓,開轎車,老婆可以用上高級化妝品,打扮得花枝招展,孩子可以喝上不含“三聚氰胺”的奶粉,養得白白胖胖;購物都不用現金,只把卡片輕輕一刷,貨物拉回家,多麼方便快捷....“準奴隸”們見了這種生活,一定會以為穿越了時空,進入了夢裡的未來世界,其實他們只是穿越了同一國度裡的貧富界限而已。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同理,餓漢子更不明白為什麼飽漢子也喊飢?也許在餓漢子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餓漢子已經餓得喊不出了,飽漢子卻在不知足地瞎折騰,純粹是吃飽了撐的。

如果正經分析一下白領眾奴的成因,我想其實不外三點:或因個人需求必須做奴、或因職責所在應該做奴、或因面子工程活該做奴,或雜而有之。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以房奴為例,如果房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件,就像吃飯穿衣一般不可或缺,那麼房奴也是必須要做的,你總不能為了不做“飯奴”、“衣奴”而去幕天席地喝西北風吧?從這個角度看,做奴總是難免的,活著就要做奴。有人認為,自己每月掙的錢都用來還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揹著債生活,實在是沒有尊嚴。但反過來想,如果還貸是痛苦的,那麼欲貸而不可得不是更痛苦嗎?你想消費,卻沒錢,銀行借給你,讓你慢慢還,正是扶危濟困之舉,有什麼好抱怨的?好比蠶蛹的作繭自縛,繭給了你溫暖、給了你安全、給了你化蛹成蝶的環境,你卻反過來埋怨繭把你拴住了,這不是忘恩負義沒良心麼?當然不是誰都這樣糊塗,明白我們應該抱怨房價高,而不是抱怨借貸政策。但你明知房價高,自己掙錢少,卻不量力而行,還跟風去買,更進一步推高房價,這不是自討苦吃麼?自討苦吃還來抱怨就未免招人煩了。目前來看,無論是分期付款還是一次付清,已經買到房的其實是佔便宜了,因為房價一直在上漲,至今還沒有下跌的跡象,所以只要房產證.上有了自己的名字,就應該謝天謝地沒事偷著樂去,而不是抱怨做了房奴。得了便宜賣乖,實在太過矯情。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再以孩奴為例。結了婚就要生孩子,生了孩子就要養,對當父母的來說,無論怎麼講都是天經地義、無可推卸的責任。職責所在,怎麼能抱怨呢?我們的父母一代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還能把好幾個孩子拉扯大,現在的生活條件遠勝他們當年百倍,如果養個孩子還叫屈,這一點都不能擔當的話,那這80.90後就是不折不扣的“垮掉的一代”了。人們常說,幼吾幼,老吾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認為那根本不能算美德,那是最基本的責任。如果養個孩子就是“孩奴”,那贍養父母的豈不就是“父母奴”了?人生在世,誰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無論是家庭責任還是社會責任。如果因承擔了人生中最基本的“慈”與“孝”的責任都有怨氣的話,那真是敗壞人倫,荒唐至極了。

其實,總結起來,人們的抱怨都是因自認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回報少,心裡不平衡。那麼,“跳出三界外”,換個角度看事情,也許就能平衡了

總之,投資與還債,都是必需的或應該的,不能算做“奴”,即使算,那也是幸福的“奴”,應該高興才對。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實際上,世事並非如此簡單。紅塵滾滾,總有萬千煩惱。大多數人總被鏡花水月的人生假像所迷惑,甚至不能自拔,所謂“面子”就是這人生假象之一

白領們眾“奴”纏身,仔細思量,哪種“奴”不是拜面子所賜?為了面子,不顧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實際需要,盲目地買房、買車、刷卡、考證、炒股、送禮、結婚、生孩子...其實,如果不是為了面子,他們的房子完全可以買小一點,車子完全可以買晚一點,沒用的證件完全可以少考一點,婚禮完全可以辦得簡單一點,小孩子完全可以穿得樸素一點.....他們本可以生活得很輕鬆快樂。但遺憾的是,太多的人已經不折不扣地做了“面子”的奴隸,所以,“白奴”本質上就是“面奴”。

在中國,國家有國家的面子,集體有集體的面子,個人有個人的面子。中國人好面子,可以說是名聞天下。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在美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本討論中國國民性的著作《中國人的氣質》,書中詳細記述了作者觀察到的中國人的二十六種“特性”,其中.首要是“面子”問題。這本書引起了魯迅等人的注意,並推薦國民閱讀。此書在中國發表時,有按語云:“吾邦人廉恥掃地言之痛心之外,吾邦人不自知,而外人知之;吾邦人所不敢言,而外人言之;吾邦人所不恥,而外人深為恥之;吾邦人不自責,而外人責之。太史公曰:悲莫悲於傷心,吾邦不以為傷心,而外人心傷之。嗚呼!言之誠堪痛心矣!"

如今,網上有一篇名為《美國蘭德公司對中國人的最新評價》的帖子,不知真偽,雖然不全準確但不妨姑且看之,參照上述按語,看是否也能引起我們的“痛心”。帖子寫道:“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裡,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的慾望感到滿足。‘面子’ 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並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並已成為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當然,中國人自己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面子文化”的危害。很多進步人士都對中國人的這種痼疾深惡痛絕並進行嚴厲批判。就連一向輕鬆幽默的林語堂也以調侃的筆調寫道:“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並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而為之,也不為過.....所以據我們觀察,中國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丟臉。臉一丟,法治自會實現,中國自會富強。”

不過,時至今日,中國人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陋習,絲毫不減當年,甚至是愈演愈烈了。我想,這其中除了有幾千年的文化積重難返的緣由外,國人將“面子”與“尊嚴”混為一談恐怕也是個重要原因。

其實尊嚴與面子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面子是外表的,尊嚴是內在的;面子就是臉皮,尊嚴卻是骨頭;面子是讓別人看的,尊嚴是給自己留的;面子是淺層次心理需求,尊嚴則反映的是深層次的人格定位;面子是應該隨時放下的道具,尊嚴是永不毀滅的精神;面子常常伴隨著攀比、跟風、虛偽,奴性,尊嚴卻時刻昭示著獨立、自由、真誠,自主....

國家可以為我們創造追求尊嚴的環境,但掙脫“面奴”的命運,還是要靠個人自己。面對強大的世俗力量,我們應該自省與自救,衝破“面子”的束縛,來一次思想文化的解放,還身心以自由。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所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然而,如何“起來”呢?自然是從“革心”開始。

梁啟超在《論自由》中寫道:“是故人之奴隸我,不足畏也,而莫痛於自奴隸於人。自奴隸於人,猶不足畏也,而莫慘於我奴隸於我。莊子日:‘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吾亦日:辱莫大於心奴,而身奴斯為末矣。夫人強迫我以為奴隸者,吾不樂焉,可以一旦起而脫其絆也。十九世紀各國之民變是也。以身奴隸於人者,他人或觸於慈祥焉,或迫於正義焉,猶可以出我水火而蘇之也。美國之放黑奴是也。獨至心中之奴隸,其成立也,非由他力之所得加,其解脫也亦非由他力之所得助。如蠶在繭,著著自縛。如膏在釜,日日自煎。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隸始。”

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追求身心解放的時代就是漢末魏晉時期。漢末魏晉的知識分子們雖屢遭壓迫,但他們從“清議”到“清談”,學儒學佛學道,始終不曾屈服於外界的壓力。他們入世則做社會的主人,以天下為己任,鐵骨錚錚;出世則做自己的主人,獨善其身,瀟灑自如。其俯仰天地笑傲江湖的人生境界,足為我輩楷模。

戲作《念奴嬌》談一談房奴.車奴.孩奴等中國人的“面子文化”


哈羅德.羅森堡曾說:“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80.90後勝於前人之處,便是意識到了自身為“奴”的處境,並勇敢地承認,我想,這正是變奴為主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