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失控,老師、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神獸”失控,老師、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 場景一:商場裡,一個孩子滿地打滾,非要媽媽給他買一個“奧特曼”。媽媽在一旁怎麼哄也不行。急怒之下,拖起孩子就是一頓胖揍……
  • 場景二:學校裡,兩個五年級的小同學,先是爭得面紅耳赤,不知誰說了句什麼,另一個孩子直接上去就是一拳,教室裡一下就亂成了粥。老師來後,連聲喝止,兩個孩子被拎到了辦公室,一個哭成一團,一個還猶自不服……
  • 場景三:家中,已經和爸爸齊頭高的男孩,擰著脖子,握著拳頭,衝著爸爸直嚷嚷,那邊父親氣得渾身發抖,半天說不出話來……

孩子就是天生的小魔怪,而家長們又都是沒有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的“白板”。面對著失控的“神獸”,到底該怎麼辦呢?

1. 瞭解情緒

“神獸”失控,老師、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大腦由5部分組成,情緒是由我們大腦的情緒腦所掌管。

情緒腦的發育發展很快,喜怒哀樂,似乎是人的一種天然的本能反應。大腦其它部分的發育相對滯後,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會哭,會笑。各種情緒,難以控制。語言腦,運動腦 ,智力腦顯然跟不上情緒腦的腳步。

孩子失控的行為,其實就是超前的情緒腦在起作用,智力腦完全控制不住情緒的衝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智力腦的發育,,情緒腦的控制力就會慢慢下降。

當我們可以用理智來控制情緒時,就表明,我們的大腦已經完全成熟了。這,可能要持續到20歲左右。

想一想,現實中,是不是越理智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是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那個階段呀!

任何事物都是有它的發展規律的,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偏要去責怪孩子蠻不講理,那不就像那個拔苗助長的農夫一樣事與願違愚不可及嗎?

既然發脾氣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無法抗拒的事情,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更好地科學地抓住時機,發展智力,控制情緒呢?

“神獸”失控,老師、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2. 冷場隔離

當孩子的情緒處在大爆發的時候,家長們千萬要叮囑自己保持冷靜。

就如我們前面的第一個場景中,孩子已經完全失控,家長先應該將孩子帶離現場,放置在一個相對封閉且安全的場所。比如帶回家中孩子的房間,或者將爭吵打架的孩子叫到安靜的辦公室。不要恐嚇,而是非常耐心地等著孩子發洩情緒。上小學的孩子,在辦公室裡,本就害怕,更容易安靜下來。

這時候,切忌恐嚇孩子,比如說不要孩子這樣的話。還要看住孩子,有些孩子情緒過激,會做出一些極端行為。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在這個時候,一定會觀察你的反應。如果你這時候,稍微心軟,想要哄他,他就會見縫插針,以哭鬧為要脅,達到他的目的。

而且他的智力腦就會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只要哭鬧,那麼自己的要求就會得到滿足。如此循環,你會得到一個越來越會哭鬧,並以哭鬧來解決所有問題的傻孩子。

3. 梳理情緒

當孩子發現她的哭鬧不起作用的時候,她的智力大腦就會高速運轉起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做第二步:梳理情緒。

首先,你要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幫他擦眼淚或洗把臉,然後開始詢問。讓他陳述事情的經過,表達情緒的來由。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開口,那就說明他的智力大腦佔據了主導位置。這時候,你再給他講道理:比如,家裡已經有好多的“奧特曼”了,上個星期我們才買了一個,我們要懂得節約等等,孩子基本都能接受了。

上學期,我也曾處理過兩個學生吵架升級到打架的事情。

兩個小男孩誰都不服氣誰,我就讓他們站了20分鐘,這20分鐘,我也不處理問題,只叫他們自己想想。

等兩人冷靜下來,我再一問,屁大的事情,不等我說完,孩子就說:老師,我知道錯了。

4. 引導認知

孩子認錯後,很多的家長老師就覺得這事就完了。那就白白地損失了一次讓孩子學習管控情緒的機會。

所以,最後一步,一定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你可以說:寶貝,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可你想一想,你在那麼多人的地方發脾氣,媽媽是不是也會很生氣?(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你還影響了別人,這樣好不好?如果你下次想要什麼,好好跟媽媽說,媽媽會很慎重地考慮你的要求,但如果你還是又哭又鬧,那媽媽就堅決不會答應你的條件的。(堅決的態度,明確告知哭鬧是沒有作用的)

事情有千萬種,道理也有千萬條,引導孩子提高認知,就是提升她的智力水平。

而孩子有了這樣一次經歷,他的大腦裡也會留下相應的印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他就會產生新的行為方式。

5. 溫馨提示

家長記得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哭鬧,自己先火冒三丈,暴力相向,那不可取。

再有,孩子不是機器,只要裝好程序就能自動運轉。教孩子,不是一次就成的,除了瞭解他們的生理心理,更多的是耐心,細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