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天釣的鯽魚都是一些小的?用的餌料都比較好呀?

獨孤木子


現在釣魚也可以釣到大的,用紅蟲釣遠點,用餌料的話小魚太多,沒等鉤子餌料到底就被小魚搶了,大點的鯽魚本來就比較膽小,又比較精,鉤子上沒食物了不可能去吃鉤子了,餌料釣本來頻率就快,鉛墜落水聲音又響又太頻繁,還有就是釣魚的時候有的人喜歡說話或者岸上動靜太大等原因,大鯽魚肯定不好釣,為什麼有的人釣魚喜歡跑到偏一點的人少地方去釣呢!原因是不躁音少,魚會放鬆警惕,然後你下鉤子時動靜小一點不驚擾魚,就容易釣到大個體的鯽魚或者鯽魚草魚之類魚種


河流垂釣


終於看到有提問這一類問題得了,非常樂意向大家分享我的釣魚經驗,下面從我歷年的釣魚經歷中為大家做下分析。

其實春天也是可以釣到大鯽魚的,但是相對來說不如冬季的大個體比例高。

首先,春天萬物復甦,餓了一冬的魚兒爭相吃食,所以春季魚兒格外活潑,可以釣到大數量的鯽魚,一次釣魚數百條不是夢想,是事實。可是,這個季節的鯽魚肚子裡面的魚卵,魚卵將鯽魚肚子撐得滿滿的,沒有很多空間來容納食物,所以他們對於高蛋白的食物很感興趣,這類食物能量高,易消化,一次攝氏可以滿足數小時的能量消耗。

建議大件選用酒米打窩,酒米選用高度曲酒,小米或者碎米,玉米碴等,為了加快誘魚在做釣區域無水流時可以在酒米中加入麩子或者玉米麵,然後加入蝦粉和麝香粉,乾料攪勻後可加入麴酒,經過搖晃均勻後,放置24h後即可使用。這主要是針對初春低溫時使用的酒米,如果溫度已經較高了,麩子玉米麵和蝦粉可以不加,如果釣場麥穗較多,要加入一定的小麥粒,增購避免窩料被麥穗吃光。

那麼釣餌方面,還是推薦大家選用紅蟲或者蚯蚓,天冷時選用紅蟲,溫度較高小魚較多時先用小蚯蚓,易採用長竿短線釣草窩,採用走釣的方式不斷探魚。

同時也可以先用岸閥串鉤釣法,餌料同樣是紅蟲或者蚯蚓,這個季節手竿釣場需要謹慎選擇,這方面學問較深,不是一兩句能說明白的。

謝謝大家,我們下個問題見。



Mr我是大牛


也不是覺對小,要看釣點,天氣!!

我們經常釣的魚就是鯽魚了,鯽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無論是葷餌還是素餌都喜歡吃,到了春季,更是會成群結隊地出來活動覓食。在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釣具選擇和釣法技巧,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在春季野釣鯽魚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垂釣技

在春季去水庫釣魚的時候,我除了帶上商品餌料之外還會在附近的漁具店買上十幾塊錢的紅蟲餌野釣鯽魚,依我看,在剛入春的季節裡,餌料的味型還是要偏腥一些,選含有各類植物蛋白、動物蛋白較高的餌會更受到鯽魚的喜愛,魚餌可以使用商品餌料+紅蟲餌開製成“肉夾饃”拉餌,方便魚兒能夠更好的入口。如果水庫裡的小雜魚較多的話,釣友還可以選擇清淡的本味餌+適量的奶香型餌料+5%的赤尾青,順便加入適量的釣魚小藥來提高誘魚、中魚。

雖然剛剛步入春季,現在每天的氣溫在十五六度左右,氣溫還不是特穩定,而且晝夜溫差較大,不過釣鯽魚還是沒有問題的。當在氣溫、水溫較低的時候,鯽魚一般都會成群聚集在水溫相對穩定的深水區域。當氣溫、水溫、氣壓適合時魚兒們都會迅游到近岸處遊弋覓食。我們大家在選擇釣位時,儘可能的選在陽光可以直射到的地方,大致方向為首選水庫的北岸、西北岸,釣水深2米左右的內彎處,要選水底較為平整的地方,方便打窩作釣。

在野釣的時候,所使用的誘餌窩料一般都是自己去市場買的一些穀物糧食,然後自己在家親自配置。每次去水庫釣魚的時候,都會玩上好幾天,窩料肯定也不會少,我所選用的窩料都是大顆粒加自己配置的穀物兩類為主,搭配我們經常使用的商品窩料和酒米即可。魚餌可以用薯香、奶香、果香的鯽魚商品餌料50%+窩料50%混合開製成軟黏,上鉤搓餌下鉤掛紅蟲餌作釣鯽魚。

每次打窩、續窩的時候都要以鉛皮帶窩的形式帶到窩點,魚情好時可讓窩料在半水中脫落,形成霧化帶來持續誘魚,魚情不好就完全帶到底在提竿,一般3-5球即可(量不用太大,半個雞蛋大小即可)。

此時的季節氣溫較低、魚兒開口小,建議線組儘量放到最細號,選自重較輕的魚鉤,魚餌不宜過大,只需微微包裹住魚鉤,方便魚餌更好的吸入,由於線組較細,釣友最好拴上失手繩,感覺魚體過大時可將竿放出慢慢遛魚,以免與大魚失之交臂而感到遺憾。

最後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釣魚阿桂


如何釣鯽魚,還要釣的比別人多。從四部分分析,分別是酒米、餌料、線組、釣位等。

一、釣鯽魚,窩料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來分享一款自制酒米,主要成分為:大米1份(一斤),小米一份(一斤),玉米碎半份(半斤),維生素(藥店有,一瓶3塊錢),牛B鯽,麴酒,蜂蜜。將所有材料倒在一起混合攪拌。也可以先將所有糧食上鍋微微烘乾更入味,續窩更持久。如果不方便烘乾的話,建議在太陽底下曬一曬也是可行的。把多餘的水份去除,麴酒滲入更徹底,後面封存起來也不會發黴。攪拌均勻,這裡需要將烘乾的米晾一會,不然發燙。麴酒容易蒸發,蓋好防止揮發,放置一兩小時後封裝。

二、餌料

由於南方早春也暖,所以味型必須要避開腥,否則會非常鬧小魚。最好問旁邊的釣友,因地制宜,因魚而異。釣鯽魚開拉餌效果是最好的。早春溫度低醒餌慢,尤其是晚上,記得先開餌,再來架炮臺,下竿,調漂等一系列準備動作。這裡說一下操作方式:窩肯定是要最早打的了,所以會以最快的速度下竿,重鉛找底,把酒米打在浮漂再近50公分的地方。另外一點,有些釣友喜歡拿點酒米拌上餌料,這行為不可取。窩料分離,窩料分離講的就是底窩和餌料要分開使用。

三、線組

因為是野釣加上是南方,所以推薦的是1+0.6或0.8,可攻可守,防一下鯉魚。魚鉤無倒刺袖4或都袖3都可以。

四、釣位

重複說兩點:一是老地方選擇自己熟悉的釣位,二是陌生地方選擇有人釣過的位置。南方早春雖然說不是很冷,但晝夜溫差也是很大的。有兩個條件是不能忽視的,背風向陽和水草。因為向陽和背風的地方溫度高,含氧也豐富,魚群喜歡聚居於此。有水草的地方,不可錯過,這裡的環境更是鯽魚棲息之地。也因為此所以早春短竿更合適。

五、寫在最後的

三年調漂五年開餌,可見調漂和餌料的重要性,相信老司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經驗在那裡。因地制宜,看天氣,看魚情來改變情況。新手們也不用覺得太難,調漂網上看看教程。首先最要搞明白的是調靈調頓,然後慢慢入手。但有一點早春魚口輕,1克左右為宜,而且必須是小碎目的鯽魚漂。釣鯽魚肯定選鯽魚竿了,調性至少也得調28偏37。長度3.6米夠了。

釣無常法,招無定式,釣細節很重要,每個細節都影響著你的魚獲。排除一些不可控因素之外(天氣,氣壓,風,溫度等),如果你沒有精心準備,就不會有太好的收穫。


愛釣魚的小寶


1.釣位

春天氣溫還不是很高,氣溫變化大,大鯽魚都還在深水區還沒游到淺水區來生活。偶爾到淺水也是來溜噠一下就走的

2.天氣

大魚對氣溫是比較敏感的,春季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也大,變溫導致大魚不愛開口。

釣池塘的話你可以試著釣遠點釣深點,餌料可以用葷餌,蚯蚓,紅蟲。


閩寧生活


釣友你好,很高興交流這個問題!春天萬物復甦,是垂釣的好時節!個人覺得春天有兩個垂釣鯽魚的黃金時間,一個是早春,一個人春末。初春淺灘好釣鯽魚的原因有;

1.水溫。魚是變溫動物,它們有喜溫性。初春水溫回升,但回升最快的就是淺水地區,適宜的水溫成了魚喜歡來的地方。

2.食物豐富。不只是是魚類喜歡呆在溫暖的地方,浮游生物也喜歡溫暖的地方,大量的浮游生物集結為鯽魚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

3.初春,鯽魚滿肚子的魚卵,它們要大量進食來為產卵儲備體力。淺灘水溫適宜孵化魚卵,所以它們會提前到淺灘尋找它覺得適合產卵的地方。

初春釣到的鯽魚個體都比較大,但是差不多都有籽,所以個人建議這個時候雖然好釣,但是不要釣。

到了春季中旬,也就是現在,大多數鯽魚都已經產完卵了,只有少部分的沒有產,但是產了的和未產的大個體鯽魚都不開口覓食,這個時候的魚不好釣,偶爾有口也是小個體的,沒有籽的魚。

所以,個人覺得這段時間釣起的都是小的不是怪餌料,而是魚的原因。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望諒解,謝謝!





胡人913


春天是釣或板鯽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說,原因有兩點,一是鯽魚通過一個冬天,秋天儲存的食物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對於魚來說已經飢腸轆轆;二是到每年的清明左右,鯽魚開始產籽,需要消耗魚的很多能量,因此在產籽之前需要大量進食,來滿足魚產籽能量的消耗。

春天是一個天氣變化很大的季節,暖溼氣流和冷空氣打仗的季節,所以天氣變化對魚來說,在遠處還是在近處,在深水還是在淺水,變化很大。

冬天天氣寒冷,鯽魚一般躲在深水區,到了春天,天氣溫度還是比較低,魚為了儲存能量,依舊在深水區小範圍活動覓食。加上板鯽本身就是經過死裡逃生長大起來的,所以板鯽的警惕性更高。因此板鯽基本都是在深水區或者是距離岸邊比較遠的地方。要想釣到板鯽,需要長杆,一般春天用的杆子在6.3米以上,通過提前打窩,或者隔夜打窩可以釣到板鯽。

隨著氣溫的升高,魚的產籽時間的臨近,板鯽也會到水溫比較高的地方來覓食,所以過了清明到五一期間,板鯽會靠近岸邊覓食,這段時間不管是餌料還是蚯蚓等活餌,鯽魚都會瘋狂覓食。等過了這段時間,就要等到深秋才能釣獲比較多的板鯽。所以釣板鯽的時間不多,珍惜出釣機會,利用好時間,釣獲大板鯽。

最後祝願光大釣友,大鯽大鯉!






御辰山


春天用餌料上下功夫,個人感覺應該在腥香之間,不易過腥 不易過香,鉤子要稍大些,不一定飛得拉餌,根據魚情建議適當搓餌做釣,希望幫到您[呲牙]


小徐漁樂


春天剛來釣的都是大鯽魚才對。等天暖才出來小鯽魚。


網鉤一族


因為春天的鯽魚是本地土生土長的魚,這種鯽魚長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