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為何要轟炸北京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即北京故宮)自明代永樂4年(1406年)始建,1420年建成,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後有明清兩代24位皇帝住在這裡,使之成為全國最高權力中心。然而,這座金碧輝煌的皇宮在1917年遭到了首次也是惟一一次的轟炸。

“張勳復辟”導致了轟炸

1917年的中國正是北洋政府時期,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黎元洪和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在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宣戰的問題上爭鬥的不可開交,表面上是參戰與否之爭,實質是雙方想利用各自所依賴的帝國主義的支持,擴大自己的實力,反映的是美日等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利益之爭。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罷免了段祺瑞。段祺瑞則以發表通電反對罷免來制衡。正當“府院之爭”鬧得無法收拾之際,張勳坐收漁人之利。

張勳原是清朝大臣,曾任兩江總督、江蘇巡撫、江南提督等職,對清朝覆滅和辛亥革命一直耿耿於懷。辛亥革命後,全國各地都興起了“剪辮子”運動,唯獨他統率的軍隊官兵不剪辮子,被稱為“辮子軍”。張勳堅持帝制,反對共和,聲稱“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正體”,並多次搞復辟活動。1917年7月1日,已擁有定武上將軍兼長江巡閱使及13省區聯合會盟主等頭銜的張勳藉口調停“府院之爭”,率幾千辮子軍進駐北京,驅逐黎元洪,取消中華民國,扶溥儀復位,改民國6年為宣統9年。

“張勳復辟”這一倒行逆施行為立即引起全國上下一致反對,孫中山南下護法,令各省革命黨人“出師討逆”;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通電反對復辟。段祺瑞藉此機會自任“討逆軍”總司令,宣佈就任國務總理,在天津馬廠誓師,北上討伐張勳,同時將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改組成臨時航空司令部,配合討逆軍地面部隊作戰。

轟炸部隊是南苑航空學校

南苑航空學校是由北洋政府建立的,隸屬北洋政府參謀本部,是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1913年6月,北洋政府撥款27萬元,從法國購買了12架“高德隆”式雙翼教練機,任命秦國鏞為校長,厲汝燕、潘世忠等人和2名法國人為飛行教官,王鶚、劉萬齡、趙幹臣、蔣丙然、宋建勳等人為其他學科教官,在北京南苑陸軍營房和練兵場附近建立了航空學校。

中國空軍為何要轟炸北京紫禁城

法國“高德隆”雙翼教練機

南苑航空學校從校長到教官絕大部分是從歐美學習航空專業的歸國人員。校長秦國鏞是當年被清政府選派去法國高德隆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的回國留學生。他也是在中國本土上駕機飛行的第一人。厲汝燕是在英國學習的航空技術,1911年底回國,先在上海軍政府航空隊擔任隊長,後到南苑航空學校任主任教官,曾設計製成了水上飛機,也是中國早期的飛機設計師。潘世忠曾在法國學習飛行,獲得了國際航聯飛行證書,1911年回國,在擔任南苑航空學校教官的同時,還兼任學校修理廠廠長。1913年10月,他設計製造了一架裝有機關槍的飛機。這是在中國本土設計製造的第一架裝備武器的飛機。後來,他還研製了航空炸彈。

中國空軍為何要轟炸北京紫禁城

南苑航空學校教官兼修理廠廠長潘世忠

學校的學員均是20-30歲,來自陸、海軍機關和部隊的現役軍官,軍銜一般在中尉至少校之間。

當張勳復辟醜劇發生時,全校官兵群情激奮,紛紛要求懲罰復辟禍首。校長秦國鏞將航校所有教官、學員及飛行器材組織起來,成立航空隊,參加討逆空中作戰。7月5日,航空隊出動飛機對豐臺、永定門一帶張勳辮子軍進行偵察,6日又出動飛機在北京上空,撒討逆傳單。

中國空軍為何要轟炸北京紫禁城

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

溥儀嚇得躲進臥室不敢出來

7月7日,飛行教官潘世忠和第1期學員尉遲良奉命駕機執行轟炸紫禁城的任務。他們駕駛的“高德隆”教練機是南苑航空學校馬力最大(80馬力)的飛機。為了能準確選擇轟炸地點,他們飛得很低,約300米,連守衛皇室的“禁衛軍”官兵的動作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見那些“禁衛軍”們看到飛機飛過來,趕緊靠著城牆,一動都不敢動,嚇得曲膝彎腰,縮成一團。潘世忠他們飛到紫禁城上空,看準目標,扔下3枚炸彈:1枚落在隆宗門外,炸傷了1名轎伕;1枚落在御花園的水池裡,炸壞了水池的一角;還有1枚落在西長安街隆福門的瓦簷上,雖沒爆炸,卻把聚在那裡賭錢的太監們嚇得鬼哭狼嚎,魂飛魄散!

中國空軍為何要轟炸北京紫禁城

張勳復辟時的溥儀

轟炸時,溥儀正在書房和老師們說話,聽見了飛機聲和從來沒聽過的爆炸聲,嚇得渾身發抖,面無人色,在一陣混亂中,由太監們簇擁著趕忙回到養心殿,躲到臥室裡不敢出來,好像只有睡覺的地方才最安全。太妃們的情形就更加狼狽了,一個個鬼哭狼嚎,亂成一團,有的躲進臥室的角落裡,有的鑽到桌子底下。每個人都躲到各自的臥室裡,把廊子裡的竹簾子全放下來,以為這樣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與此同時,南苑航空學校還出動了2架飛機,分別對豐臺地區辮子軍陣地和北京城內南池子張勳住宅進行了轟炸。

別再讓飛機進城,再也不願做皇帝

南苑航空學校的轟炸行動在皇宮中引起一片恐慌,也影響了張勳辮子軍的士氣和復辟支持者的心理。轟炸前溥儀每天都看“上諭”,接受支持者的叩拜,轟炸後,局面則完全改變了,正如後來溥儀回憶所說:磕頭的不來了,“上諭”沒有了,大多數的議政大臣沒有了影子,紛紛東逃西散。就連溥儀的態度也變了,轟炸後他急忙讓屬下給臨時航空司令部打電話:請求別再讓飛機進城了,再也不願坐皇帝了。

轟炸後,張勳也一改清朝復辟“功臣”的派頭,驚恐萬狀地逃入荷蘭使館,並和討逆軍開始議和。不出幾天,在全國的反對聲浪中和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他的復辟鬧劇被迫收場了。

各家航空隊紛紛成立了

轟炸紫禁城是中國空軍的首次空襲行動,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陸空聯合作戰。在此之前,南苑航空學校也曾有過配合地面部隊的空中行動,但這些行動主要是配合陸軍進行空中偵察,像這樣重大的空襲行動還是第一次。

轟炸使用的炸彈,只是尺把長、12磅重的小炸彈,破壞力和殺傷力都非常有限。使用的飛機是結構極簡單的法國“高德隆”式雙翼教練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生產的;飛行速度低,只有96公里/小時;採用螺旋槳拉進式動力,座艙是敞開式的,安全性能差;說是轟炸,但飛機上既無投彈儀器,也無瞄準機,只能以目視目標投擲手榴彈,加之轟炸時飛行的高度又低,如果地面部隊集中火力對空猛烈射擊,完全可以把飛機打下來。但由於是第一次轟炸,人們對空中作戰缺乏認識和了解,使這次轟炸形成對地面的絕對優勢。飛機所到之地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雖然對人員傷亡和物資破壞微不足道,但這次轟炸使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和巨大威懾力在這次轟炸中顯露無疑,此後,北洋政府很快建立了航空隊。各派系軍閥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航空隊,如直系航空隊、江蘇航空隊、奉系東北航空隊,山西航空隊等等。這些航空隊在軍閥們爭奪北洋政權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促使中國空軍的進一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