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贾诩是三国顶级谋士,对此你怎么看?

忘忧清乐阁主


一,懂人心。

二,识大局。

三,知进退。

三,有奇谋。

四,能节制

五,善自保。

我个人认为,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

浓墨在于诸葛,

重彩在于司马,

而第一有智慧之人,乃贾诩也…

在其‘’浅墨又浅彩‘’,为数不多的历史镜头中,品味其所言所行,反刍自己的人生阅历,总能在其‘’识人断事、知机控局、进退有度‘’等的历史环节中,咂摸出一些别样的人生滋味来:平淡却神奇,简易又轻巧,事半而功倍…


六福雅士


贾诩确实比较厉害,但是他要跟诸葛亮相比,那还是天差地别的。两个人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所以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贾诩这个人的人生履历吧,我是你们的老朋友,

江湖小晓生

给李傕郭汜建议,大闹长安,被人称为毒士。

当时董卓被吕布杀了以后,他的手下很多都投降了,李傕郭汜本来也想投降,可是却遭到了司徒王允的拒绝。这个时候贾诩就给他们出了个建议,既然不答应投降,那就打他啊!结果吕布被打跑了,司徒王允只好被逼着跳楼自杀了。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当初收容人家不就没事儿了?后来李傕郭汜把长安城搞得乱七八糟,简直是人间地狱,不得不说贾诩太毒了。

给张绣做谋士,宰了曹操长子和侄子。

从长安逃出来以后,贾诩成为张绣的谋士,但是曹操看不惯张绣,所以就来打他。结果张绣投降了曹操,贾诩也跟着一起投降了。但是曹操这家伙喜欢人妻的毛病又犯了,这次居然看上了张绣的婶娘。张绣实在是受不了,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连夜造反,不仅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杀掉了他最信任的侍卫典韦。

投奔曹操,出离间计破西凉大军。

张绣再次投靠了曹操以后,贾诩这回真的成为了曹操的手下,后来曹操在对付西凉军的时候,吃了大亏。贾诩在暗地里呵呵一笑,说只要演一出戏就能瓦解西凉军。这实在是厉害的很,果然在他的计谋之下,马超和韩遂内部出了争执,不战而败。在贾诩的帮助下,曹操没费多大事,就平定了西凉。

辅助曹丕,成为当朝太尉,地位崇高。

贾诩活了七十七岁,安安稳稳地归养天年,这是在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他的长寿跟他的智慧是有关系的,从来不让自己受委屈,吃亏的永远是别人。这样的人格局太小,居然拿他跟诸葛亮比,实在是可笑的很。



贾诩虽然比较聪明,只能算是一个阴谋家,一个偏才。但是诸葛亮属于大才,是治理国家的人才,是刚正不阿的人才,是忠君爱国的大才。两个人的格局是有天差地别的区别的,所以不可同日而语。


江湖小晓生


贾诩绝对算不上三国顶级谋士。如果非要算,他也只能是顶级谋士里的尾巴。最多比杨修高,陈宫持平,基本属于二流(或二类)

贾诩的优点:

①算无遗策

②深通人性

③局势清晰

这些重要优点,陈宫也有。但是陈宫与他各有不足滞后的地方。陈宫反应不够快,但是该懂的都懂。贾诩反应快速。陈宫比贾诩最大的优势是有责任心。贾诩基本无节操无底线。

贾诩的弱点:

①不能通天彻地。直接点说他不能利用天地能量为己用。这,他比诸葛亮 周瑜 陆逊差一个能量级。

②武学先讲武德,谋士顶配也必须讲运化苍生。医家也讲悬壶济世。商家也有大商的说法。这点贾诩基本属于白痴。连觉悟都没有。

③政治上,贾诩基本无建树。典型的偏科生。诸葛亮说不为良医,便为良相。贾诩除了技术上的算计强悍外,其他基本都是短板。就像一个只有数学好的学生一样。最多算特长生。

以上,贾诩更像陈景润那样的有特长的人。可用,但是一定注意他的短板。


鲲抓封D资大息奇贵族


阿呆认为,贾诩一直被低估了,其实这个人是个真正的顶级谋士,绝对碾压诸葛亮、司马懿的。

贾诩之所以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等那样轰轰烈烈,那样出名和受人瞩目。那是因为他的出身和经历。贾诩是出身在普通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和背景。他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贾诩的才智是非凡的。

大的方面,他把宏观局势看得非常清楚,判断的非常准确。

他一句话,就改变了局势。正是他给李傕、郭汜的一个建议,导致了三国的群雄混战开始。正是这个建议,也使得他被后人责骂,称为“毒士”。但作为一个谋士,他的这个建议对于他的主人来说,却是个非常绝妙有效的。

在官渡之战之际,袁绍派人来劝降张绣,张绣很高兴,却被贾诩一口拒绝了。贾诩反而让张绣投靠曹操。这看似很不明智,第一,张绣是曹操的仇人,杀了曹操的大儿子和侄儿,以及爱将典韦。第二,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差很多。第三,官渡之战的形式上,袁绍占上风。张绣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事实也正如贾诩所料,张绣被收到厚待。官渡之战也是以曹操完胜结束。

曹操在选立太子的事情上很纠结,也是贾诩的一句话,“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让曹操豁然开朗,让一切尘埃落定。

小的方面,他把人心看得很透,把事情猜得非常准。

从李傕、郭汜那里出来后,贾诩投奔过他的老乡段煨。段煨对他是相当热情非常好。贾诩却要离开。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劝说张绣投降曹操时候,准确地把握了曹操的心理:收买人心,做榜样。也猜出了袁绍是锦上添花的虚荣。所以,果断地作出惊人的决断。

军事方面,他把人心和局势结合起来,出手非常准。

张绣和曹操交战,贾诩有一段著名的“追不追”的精彩判断。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张绣第一次没听贾诩的“不追”而追之,大败。第二次听从贾诩的建议“追”,大胜。足可见贾诩这个谋士的厉害。判断的精准。

曹操和马超韩遂在渭南交战。曹操潼关大败,又在渭河畔对峙。僵持不下。曹操求教贾诩,贾诩的一句:“离间”。使得曹操豁然开朗,迅速扭转败局,大败马超韩遂。

那么,贾诩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同时代别的谋士名气大?

  1. 1、出身。在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出身决定一切。贾诩不是官宦子弟,也不是士大夫的望族,出身平民,也没有大儒的举荐,全靠自己打拼。不引人瞩目。

  2. 2、低调。贾诩非常低调,从不宣扬。他即使出谋划策,也就是一两句话。从不多言。听与不听,是你的事情。
  3. 3、降士。贾诩知道,自己的跳槽投降,是会被防范和怀疑的。所以,他从不主动出主意。只有你找到他,他才说出自己的建议。
  4. 4、过失。贾诩给李傕、郭汜的建议,导致天下大乱。这也是他的心病,让他抬不起头。也让他成了历史的罪人。所以,被后人和史学家不齿。

但是,贾诩却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样得到。所以,在那个乱得一塌糊涂的时代,他也结局最好的谋士。

对比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他们的起点都远远高于贾诩。但真正能一句话改变整个局势,甚至是中国历史的,只有贾诩。

阿呆是这样认为的,欢迎商榷。


阿呆梦话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谁是三国第一谋士?这种东西都是不可能的得出结论的。毕竟武力这东西可以武将单挑决出胜负,但是智谋这个东西却不能用这种方法处理。毕竟,所谓的智是分很多种的,比如诸葛亮荀彧之类属于治国之智,郭嘉鲁肃之类属于战略之智,而贾诩周瑜之类就属于战术之智了。这些顶尖的三国谋士们在自己的范畴内显现过过人的才能,但是在非自己的擅长范畴内又不算十分出众。

本次题目的主角贾诩,是三国中顶尖的战术家。

贾诩第一次出头是在董卓刚死,李傕郭巳等董卓旧部打算解散军队,逃回西凉时,向他们建言攻打长安。李傕等人听从了贾诩的策略,果然打下了长安,重新握住了天子,又逍遥了数年。

贾诩第二次出头是在张绣手下,以宛城一城之势,连续击败两次曹操大军,要知道,此时的曹操已经是手握兖州,司州的大军阀,其军力对上普通城主绝对是碾压级的,贾诩就生生的击退了两次曹操。在整个三国历史上,能击败曹操的就不多(刘备,周瑜,马超,贾诩似乎就这四个在战场中击败过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连续击退曹操的也就独此一家了吧?

官渡之战前贾诩就认定曹操必胜,袁绍必败,所以向张绣献策投降曹操,后来果不其然,曹操大胜,张绣也算是稳定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加入曹军后贾诩变得谨慎了起来,主动出谋划策的次数减少,这恐怕是贾诩的明哲保身之策了。毕竟与贾诩之前的几个主君不同,曹操手下是名士满地走,策士多如狗,贾诩作为一个降将,过于出头并不是什么好事。

贾诩在曹军,也是在人生阶段最后一次战术策略是,曹操与马超对阵时,使出的离间计。贾诩的离间计使得马超与韩遂联军产生不和,最终曹军大胜。

后来贾诩只在曹操出兵江东前建议停止战争,休养生息,曹操并没听从,之后果然败了。在曹操要立曹丕还是曹植时,以袁绍与刘表作为例子向曹操建议立长。

贾诩作为一个长寿的策士,其真正发光的时间却是最前期的时代,如果此人不是加入曹操,而是投靠刘备,也许会继续发光发热,让刘备阵营更早的崛起吧。


金晶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出现了很多英勇骁战、雄才伟略的英雄。曹操作为一方霸主,能在这乱世中占得一席之位,不仅仅是靠他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更是因为有很多有才之人效力于他。曹操十分爱惜人才,他手下的的谋士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郭嘉,然而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却另有他人,不如郭嘉有名,却有非常显赫的成绩。

曾被评价为三国第一谋士的贾诩,名气不高却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人称毒士,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贾诩早年经历十分坎坷,战乱频起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独特的性格,他极其擅长言语之术、迷惑他人。贾诩一开始是董卓手下的一个部将,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董卓被王允杀害,此时的董卓军队早已岌岌可危,在其他人都急忙逃命的时候,贾诩向董卓的手下李傕觐言,此时应该带领军队攻回长安城,并在回程的路上四处散发谣言,王允要屠杀满城,贾诩的本来是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却没想到闹得人心惶惶、朝廷大乱。后来,在公元197年,曹操带领军队讨伐张绣,张绣立即表示投降,在曹操一众军队松懈之时,贾诩挑唆张绣反攻而起,最终曹操战败、还损失了好几名大将,这件事情之后曹操内心十分记恨贾诩。后来在官渡大战时,曹操一营急需要兵马,此时的贾诩又令张绣投靠了曹操,自己也顺势进入曹操阵营,这样一来一去,曹操对贾诩可谓是又爱又恨。

贾诩在投靠曹操之后,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为曹操东征西战,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爆发,曹操听信手下其他谋士的建议,带兵向南进攻,最终却被对方打的溃不成军,此时的曹操才真正意识到贾诩的才略。于是在后来的关中之乱中,曹操将贾诩封为了麾下第一大谋士,贾诩也未让曹操失望,他巧妙的使用反间计,成功的将马超一军击败,平反了此次叛乱。贾诩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的十分出色,这一反间计在三国时期可谓是最顶级的战略计谋,他也很善于运用反间计。

贾诩的一生为曹操打下了许多耀眼的战绩,几乎是战无不胜,更是成为了曹魏的开国功臣之一,并且在后来曹操选择继承人时,贾诩多次在曹操面前推荐曹丕,最终曹丕成功登上王位,贾诩也被封为了太尉。

贾诩的军事能力与嘴上功夫,在当时可谓是找不到第二个人,纵观贾诩的一生,圆滑功利,最终也凭借自己的本事,成为了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结局美满的谋士。


历史云顶


贾诩是一位极富有生存谋略之人,他潜龙勿用,适时而动,最终投靠曹操,后来而居上,位列三公,活到77岁,寿终就寝,已经非常完美了。一个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人,生于乱世,又无氏族光环,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讲究士族出身的时代,能做到他这个份上也是举世无双了,只有五代时期的严可求的巧智可与他一比。但是,如果有人说可以匹敌诸葛亮,那是没有的事情。一个人存于世上,最最重要的是德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人臣之忠,是后人或者同时代之人没有能力和机会去超越的。

陈寿说,刘备托孤诸葛亮,君臣推诚之心,忠义之胆,可为万世所垂范。对于及其讲究“三纲五常”的东汉末年,仁义礼智信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非常忠诚,甚至表现有点愚忠了,那么历史也不会给一个很高的评价。如果一个人非常有智慧,绝伦逸群,同时也没展现他更多的牺牲精神,那么历史也很难记住他。就像贾诩一样,虽然智慧超群,但是在“仁义忠信”的大义上无法望诸葛武侯之项背。

仁义方面

献计李傕、郭汜带兵杀回长安,纵兵掠夺,长安大乱,积尸满道,生灵涂炭。此全数人而害苍生黎民之计,甚毒矣。所以,李傕要封他尚书他不接受,并知道他二人不能成事,借奔丧而逃。

忠信方面

贾诩本是凉州人,跟随董卓一起进京勤王,但是,他智谋高超既能看透人也能看透局势,所以,几次易主,最后还献计张绣,使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失大将典韦,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所以,曹操知道贾诩劝张绣投降自己时,亲自迎接贾诩,并说:“使我信誉扬名于天下的是你贾诩啊”曹操对他是又爱又恨啊!贾诩当面拒绝实力强盛的袁绍的邀请,并知道曹操不会杀自己,去投奔实力相对较弱的曹操,也是能看出贾诩对局势的认识之准,识曹操和袁绍为人之明。所以,总得来说在忠信方面,贾诩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总之,人的根本是德行,诸葛亮大名垂宇宙是因为他的德行至高至远,响彻寰宇,而智慧是其次的,所以,曹丕称帝后,为了感恩贾诩,封他为太尉,位列三公,孙权就笑了,是因为贾诩一生的功劳德行还不足以令世人所称道。


读史思辨


贾诩绝对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顶级智谋型人物。

足智多谋、算无遗策。

对形势、战略、敌我心理的分析也十分到位。

上兵伐谋、因地制宜,战术方面也十分突出。

若说贾诩是三国第一聪明人,末将并不反对。若把他定位到谋士的话,顶级应该算不上【并不是因为贾诩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的态度不行】

我们对贾诩的战略、战术、计谋、策略等方面能力是十分认可的。但是在曹营中由于其尴尬的身份以及自保为主的人设。所以每当贾诩献计时也总是点到即止


【这可不是一个谋士该做的。作为谋士就应该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好比刘备手下的孙乾、简雍等,人家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人家工作态度好啊,尽心尽力地帮助刘备。】

贾诩在进曹营前还算是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到了曹营后,许多次明明贾诩已经看清了形势,但献策时也要先揣测一下主子的心理。【所谓说多错多,贾诩是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尽量避免惹祸上身】

所以,这样看来,末将以为贾诩最为一个智者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作为一个谋士,贾诩顶多算是合格,算不算顶级。


左将军


贾诩在三国时确实是顶级的谋士,不过他和诸葛亮并非同类型的人才,因此两人之间不适合比较。

现在网上很多人把郭嘉当作曹操的首席谋士,不过严格的说荀攸、贾诩两个人才更接近谋主的角色,《三国志》里称他们两个人“算无遗策,经达权变”,把他们比作张良和陈平。郭嘉虽然能力出色,但是毕竟寿命较短,因此在正史里表现机会相对反而不多。贾诩先后辅佐过李傕、郭汜、张绣、曹操等人,多次帮他们出谋划策,像说动李傕、郭汜兵进长安,协助张绣多次大败曹操,劝阻曹操攻打江东,离间马超韩遂等都是出名的事例。

贾诩唯一一次失误大概就是劝张绣归顺曹操,张绣曾经杀死曹操长子,贾诩认为曹操会“将释私怨”。不过根据《魏略》记载,曹丕后来还是把这事翻了出来,张绣自杀,他儿子后来也被控告谋反诛杀。这事贾诩多少要承担一点误主公的责任。

诸葛亮在正史里和《三国演义》里描述的不同,在前期他除了为刘备做战略规划外和谋士工作有些接近外,更多的是从事政务工作,协助刘备管理地方,并负责后勤工作。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长期执掌蜀汉的军政事务,此时他的工作更是和谋士无缘,一切需要自己下决定,倒是他的身边肯定有人协助参谋事务。

所以说贾诩和诸葛亮所侧重的方面其实并不一样,各有侧重,贾诩要比较的话,还是和荀攸相比比较合适。


不沉的经远


三国时期各路诸侯的较量,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谋士之间的博弈。谋略应用得当,十余兵卒便可抵千军万马。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都有谋士运筹帷幄的痕迹。贾诩作为声名显赫的谋士,在三国谋士中究竟是何等水平?

就贾诩自身而言,贾诩对大局有清晰认知,计策往往能顺应潮流而定。董卓当政时残酷暴虐,最终被王允策反的吕布所杀。董卓一死,王允对其余党进行清算。李傕、郭汜原来皆是董卓部下,听此消息后,便想逃亡。贾诩却说,现今长安正大肆杀害董卓所率领的凉州人,如果抛弃属下自己逃走,很容易被人所害。不如带领部队西行,招揽人马,然后以替董卓报仇为口号杀回长安。若是失败,再商议逃跑事宜。李傕、郭汜依计行事,果然执掌大权。贾诩深知,董卓虽死,朝政却并未太平,刚得大权的王允等人骄矜自满,因而此计必成。

贾诩不仅能深谙政治局势,而且对人心的掌控也极其准确。贾诩曾投靠将军段煨,段煨对他十分敬重。然而,贾诩却明白段煨看似对他毕恭毕敬,实则怕他夺取兵权。张绣与贾诩暗中来往,便派人将贾诩接了过来。张绣曾问他为何要离开段煨。贾诩解释,若在段煨手下,迟早被他所害;若是投靠外人,段煨反而要依赖他连结外援,继而善待他的家人。果不其然,贾诩走后,其家人被善待。

贾诩的计谋多能出其不意,而且算无遗策。

渭南之战时,马超与韩遂的联军在潼关抵抗曹军。马超失利后,想与曹操议和,但是被曹操所拒绝。马超又屡次来挑战,曹军只是坚守不出。按捺不住的马超再次求和,要重新划定地界。贾诩为曹操献计,可以表面应允来麻痹马超,背地里离间两人。曹操采纳此计,以书信离间韩遂与马超。时机成熟后,曹操进攻,果然大败关中联军。贾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与反间计,用得实在高明。

与三国时期其他谋士相比,贾诩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贾诩在张绣麾下时,曾与曹军有过交战,当时荀攸随曹操出兵讨伐张绣。荀攸认为张绣与刘表相勾结,不宜贸然出兵。曹操不听劝告,果然大败而归。后来设下奇兵与张绣刘表军作战,大获全胜。此次算是荀攸技高一筹。但是,曹军获胜后便北撤,张绣想要前去追击。贾诩认为,追击必败。张绣果然又被曹操击败。此时,贾诩认为形势已经变化,支持张绣去追。果然,这次出击,便击败了曹操后卫部队。

贾诩与荀攸在此战中可谓是势均力敌。荀攸此人是由荀彧所推荐的,号称可以替他为曹操绸缪。荀彧是王佐之才,因而可替代他的荀攸在曹军中可算是排名前五的谋士。贾诩与荀攸对战,尚能不落下风。由此可见,贾诩确实厉害。

三国谋士众多,诸葛亮、郭嘉、陆逊等人皆是足智多谋。贾诩若要问鼎三国谋士榜首尚有难度,但是跻身顶尖谋士行列是毫无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