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將裴行儉與托克托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托克托

楊利民

今天我們講的這位大唐名將叫裴行儉,他既是位武將,也是位文人。他的人生故事比較多,他曾兩次踏入今天內蒙古托克托這片土地,而最精彩的故事也發生在這片土地及周邊廣袤的地方 。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托克托

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北方設立了安西、單于、安北、安東四個都護府。單于都護府轄磧南突厥故地,治雲中城(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30-40頁)。裴行儉作為武將親自指揮的戰役就發生在單于都護府管轄的範圍內。

在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二部落相繼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單于都護府所轄二十四州都造反響應他,叛軍有幾十萬眾(《新唐書》:“調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溫傅反,單于管二十四州叛應之,眾數十萬”)。

單于都護府都護蕭嗣業奉命征討沒有成功,反被阿史德溫傅擊敗。唐高宗李治下詔授裴行儉任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他統率太僕少卿李思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部共十八萬人,會合西路軍的程務挺,東路軍的李文暕等人,共有三十多萬人馬,軍旗連綿上千裡,全由裴行儉指揮(《舊唐書》稱歎“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在這次戰役中發生了下面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在此之前,單于都護府都護蕭嗣業組織運輸軍糧的時候,糧草曾多次被敵人搶走,士卒因飢餓而死的人很多。總結經驗,智慧的裴行儉說:“可以用計戰勝敵人”。於是準備了三百乘(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為一乘)假糧車,每乘車裡埋伏五名驍勇的士卒,帶著斬馬的長刀(唐代叫“陌刀”),強勁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車前進,還派精兵秘密地緊跟在後面。


敵人果然來搶糧車,拉車的瘦弱士卒假裝逃脫險境,敵人用馬把車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卸下馬鞍,讓馬吃草。正要從車裡拿糧食,驍勇的士卒突然衝出,後面的伏兵恰好趕到,一起將突厥軍消滅,從此再沒有哪股突厥軍敢於走近糧車。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托克托


第二件:有一天傍晚,唐軍行進到單于北面暫時駐紮下來,在已經紮好營帳,挖好全部戰壕的情況下,裴行儉突然改變命令,讓部隊遷移到高岡上紮營。軍官們說“將士們已經安頓下來了,不能擾亂他們。”裴行儉不聽這些,催促遷移。到了夜晚,狂風暴雨突然來了,原來紮營的地方,積水一丈多深,將士們沒有誰不驚歎的。當大家詢問怎麼知道會有風雨的時候,裴行儉說:“從今往後,只按我的指揮辦事就行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這場戰役進行到最後,突厥軍頻遭失敗,退守到黑山(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一帶進行抵抗。裴行儉讓將士們盡情廝殺,前後殺敵無法統計。(《舊唐書》:“賊據黑山,數戰皆敗,行儉縱兵,前後殺虜不勝計。”)


到後來,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殺死,部下提著他的首級前來投降;接著又活捉了阿史那奉職,然後班師回朝。突厥的殘餘部隊逃往狼山(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


自裴行儉回朝以後,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稱可汗,又與阿史德溫傅會合。


唐高宗調露二(680年),裴行儉重新統率各路軍隊,駐紮在代州的陘口(山西代縣西北陘嶺關口),派遣間諜進行離間活動,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相互猜疑,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來降書,並請求讓他親自捆來阿史德溫傅表示誠意。裴行儉保守秘密沒有公開,而是呈遞密封奏表報告了朝廷。


幾天之後,塵土沖天向南滾來,哨兵們驚恐,裴行儉說:“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溫傅來投降,沒有別的情況。不過接受投降如同接受挑戰”。於是,命令嚴加防備,派一名使者前去慰問,事情果然是這樣。


到這時,突厥殘部全部被消滅。唐高宗十分高興,派戶部尚書崔知悌慰勞部隊。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托克托

中國古代勇猛武將數不勝數,出色的帥才也不少,能打仗又能寫兵書的就不多了,裴行儉是其中一位。而且,他還精通陰陽曆法,每次行軍作戰,都能預知勝期(《新唐書》:“行儉通陰陽、歷術,每戰,預道勝日”)。


他善於識別人才,工於書法,尤擅草、隸。有文集二十卷。

裴行儉還與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交往甚密,王勃有《上吏部裴侍郎啟》,駱賓王有《詠懷古意上裴侍郎》等。


最後,我們以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來結束裴行儉作為武將和文人與內蒙古托克托的歷史故事:


戲為六絕句.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019年2月19日於呼和浩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