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首先开始“胡服骑射”,为什么最后会被秦国打败?

战国时期,赵国是七雄之一,赵武灵王是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衰落的时期,在军事上不仅在与秦国、齐国和燕国等大国的战争中经常失败,而且像中山等一些小国家也不断来侵扰,造成将领被擒城池丢失。并且在地理位置上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西方与秦国接壤,西北与林胡相邻,北方与匈奴为界,东北同东胡相接,东方是齐国和燕国,南方是魏国。北方的各部落都是游牧民族,经常南下劫掠赵国边境,令赵国苦不堪言,加之各大诸侯国虎视眈眈,赵国随时都有被兼并的危险。

战国时期,赵国首先开始“胡服骑射”,为什么最后会被秦国打败?

赵武灵王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他立志要把赵国变成强大的国家。因此他在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和弓箭,与中原的步兵、战车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因此赵武灵王决定在赵国全面实行“穿胡服、习骑射”,并以身作则,这就是著名的赵国“胡服骑射”改革。

战国时期,赵国首先开始“胡服骑射”,为什么最后会被秦国打败?

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在军事上建立了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击败了经常侵略赵国的中山国,还不断击败北方的匈奴等蛮族,国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赵国的赵武灵王是最先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打败呢?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社会制度上

赵国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的时间是公元前307年,这一年秦国国君是秦昭襄王。这个时间距离秦国开始“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已经过去整整49年的时间。经过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两代国君不断的努力,商鞅变法的政策在秦国被彻底地执行。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陈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起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管理,重视生产,重视军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使秦国逐步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国家,使得秦国变成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而赵国只是在军事上进行了改革,在政治和经济等社会制度上依然保持不变,依然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国家实力上比秦国略逊一筹。

二、在军事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一个诸侯国混战的时期,军事方面的各项进步尤其被各国所重视,如果哪个国家改革出现成效其他国家都会马上跟上,不然可能就会落后挨打了。赵国在与北方匈奴和东胡等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作战的时候,西方的秦国也一直在与善于骑射的义渠等蛮族作战,两个国家都需要大量的骑兵参加战斗。可以说秦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不会比赵国改革的时间晚,在改革的深度上也不一定比赵国差。所以不存在赵国的骑兵就比秦国的骑兵强的问题。

战国时期,赵国首先开始“胡服骑射”,为什么最后会被秦国打败?

综上所述,秦国在军事上与赵国不相上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制度上还要比赵国更先进,因此最后能够被秦国所灭。

我是“蚂蚁历史观”,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